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7年美国与尼泊尔正式建交.1951年美国正式启动对尼援助计划,并成为第一个向尼泊尔提供援助的国家.冷战初期,美国对尼发展援助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而对尼援助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非共产党势力掌权,避免尼泊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受制于诸多原因,该计划的实施不是很成功. 相似文献
2.
北洋集团掌握中央政权的民国前期,政局比较混乱,社会思想也比较复杂,但立宪主义思潮意外呈现出活跃态势,开国会、制宪法成为一些当权者以及广大宪政主义者的重要诉求,在此背景下开展的一系列制宪活动,也取得了值得称道的宪法性成果和制度性成果。时人对宪政的内在价值了解有限,当权者的政治表现也不完美,但这不能抵消立宪的积极意义。民国前期的立宪主义及其实践,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进程的重要一环,书写了中国宪政运动史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3.
民初知识分子对议会政治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初年,面对议会政治的失败,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大致表现出三种路向:第一是认为中西社会条件不同,代议制不适合中国;第二种主张用普选制、职业团体选举来改造代议制;第三种要用直接民权取代代议制。但民初政治发展的实际走向是从移植西方代议制转向由集权走向宪政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4.
近代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不仅是一个复杂且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政府对大学教师的聘任进行了制度规范,国立大学在实际操作时也有相应的政策,或规定或按照对学术成果的判定来鉴别受聘者是否有真才实学。但政府制度运作和大学实际操作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明朝初年,国脉皆仰东南,为解决南方粮财物的北运问题,宋礼和白英受命组织修建了大运河山东段南旺分水枢纽。该枢纽主要包括引汶济运、导泉补源、设立水柜和置闸节流四个组成部分。其中,引汶济运是工程之重点,包括戴村坝、小汶河、南旺分水以及配套工程等四个子系统。这些水利设施组成一个和谐的系统工程,保证了该段运河的水量稳定充足,从而实现了大运河500余年的正常通行。南旺分水枢纽代表了我国古代运河水工的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6.
卫运河为近代以来华北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其船民由漕运船户演变而来。在船民中长期存在着自利、迷信等旧观念。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内河航运管理局通过稳定物价、调整劳资关系等方式加强了对卫运河运输的管理,同时也开展了对船民的改造工作。这给船民的旧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此,华北内河航运管理局在满足船民利益需求的同时,通过经济扶持、教育引导、安全管理、改变迷信观念等诸多方法,增强了船民对国家的认同,船民由只问私利的个体劳动者转变成具有集体主义观念的新中国劳动者。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前清遗老圈生存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的前清遗老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散居各地又相对集中于天津、青岛、上海等地。他们保持着前朝遗民特色的生活方式,避免于世俗接触、交往,同时,还想得到世俗的认同。作为落后保守的象征,他们与整个社会潮流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8.
9.
民国前期,中国红十字会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不断拓宽人道主义服务领域。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皖北人道救助行动的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红十字会及其所属分会广泛参与兵灾、自然灾害及其他意外之灾的救助,减轻了民众疾苦,为保障民生,发挥了不能小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从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及由此引起的群众利益关系变化出发,对如何维护和协调群众利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从他在建国初的一系列论述和实践中至少可以概括出这样几点: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协调群众利益的前提;依据群众的根本利益来制订方针政策是协调群众利益的核心;依据实际情况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是协调群众利益的重点;经济手段是协调群众利益的有效方法。陈云在这些探索中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即宏观上的整体性和经济上的调控性。我们要充分挖掘陈云协调群众利益的理论与实践,为党在新形势下协调群众利益、提高执政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1.
徐百永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7(1):72-81
民国时期,英国以赠送、出售方式向中国西藏提供了大批武器,对于英国控制西藏,攫取更多权益,将西藏纳入其缓冲地带战略轨道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对藏武器供应成为撬动英国与中国西藏之间关系的重要杠杆。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及其他史料,对这一时期英国向中国西藏武器供应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做了澄清,并论述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