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敬忠 《民俗研究》2000,(2):179-184
汪国钧(1853-1921),字翔斋,蒙古名卜彦毕力格图,卓索图盟喀拉沁右旗人(今赤峰市喀拉沁旗)。其父汪良辅曾任梅林之职。汪国钧自幼受良好教育,习蒙、汉、满三种文字,并先后任洋行副经理、新式学  相似文献   

2.
《松漠纪闻》记载了女真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壮大 ,叙述了北方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其中有关金朝科举及职官制度方面的记述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收录于《义和团史料》中的《庚子纪闻》是一篇有关义和团时期见闻和史事的重要文献,整理者怀疑其作者为刘福姚。然而,通过内证和外证结合的方式考订《庚子纪闻》稿本,可知《庚子纪闻》的作者应是庚子年浙江学政文治。  相似文献   

4.
黄楼 《史学月刊》2005,(6):77-82
牛肃所撰《纪闻》系唐代第一部小说集,所记多开元、天宝时事。原书大约宋以后亡佚,惟《太平广记》、《太平寰宇记》等存有120余条。《纪闻》中的人物传记、僧侣传记、鬼怪幽冥故事等对盛唐时期的社会生活、政治事件等多有直接反映,其中一些材料还为《新唐书》、《资治通鉴》、《宋高僧传》等所采用,故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困学纪闻》是宋末元初学者王应麟撰写的札记考证之文,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在元代有两种刻本,一种是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完备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一种是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不完备的刻本。清代藏书家多怀疑他们手中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为明刻本,而无序跋本才是真正的元泰定刻本。但是通过考察、分析中日藏书家的藏书志,《困学纪闻》在元代确有前述两种刻本,二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刊刻时间、版本形式不同,真正的元泰定刻本现藏日本,国内所藏元本只有无序跋本,而所谓的“元泰定本”其实是明翻刻本。  相似文献   

6.
闻衡 《黑龙江史志》2005,(11):14-14
宋洪皓,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宁海县主薄,秀州司录等职.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赵构由扬州迁都建康(今南京),洪皓上书阻谏,始被高宗注意.不久被擢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出使金国,被留不遣.在金国15年期间,初因不肯出仕齐刘豫政权,被流放冷山,曾任完颜希尹家庭教师,后徙燕京(今北京).  相似文献   

7.
南宋学者王应麟在文献学领域成就显著 ,受南宋理学思潮的影响和南宋灭亡这一现实因素的刺激 ,对于历史与社会也有诸多颇具价值的认识。这在他的《困学纪闻》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书中王应麟寓议论于考证 ,对于人事、天命与历史变动的关系 ,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以及教化、风俗与王朝盛衰的关系等三个方面 ,阐发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一书中,为追求直书,求得名教之实而对修史者提出了严格的史德要求,反对由佞臣、贰臣秉笔修史,并分析了史官不能直笔的原因;同时,王应麟认为在史著中应该通过春秋笔法来明天理,正人伦,进而为统治者提供政治的鉴戒,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这种经世的学术价值观广泛地体现在《困学纪闻》的编次、语言风格以及对历史的评价之中,彰显了南宋末年一个理学家积极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9.
《云笈七籖》节录之《墉城集仙录》并非杜光庭原本,它删略了杜光庭尊崇老子的内容,与宋代盛行茅山道、天师道及尊崇赵玄朗的信仰特征暗合。另,《云笈七籖》的部分改饰,很可能源自《太平广记》,并非出自张君房之手。  相似文献   

10.
11.
郭海红 《民俗研究》2005,(1):251-254
汤川洋司教授是我在日本攻读民俗学硕士学位时的导师,也是领我走进民俗学殿堂的引路人。从师两年半的时间里,尽管老师对待我常是面带微笑,十分耐心,但我知道他是一位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人,是个传统的日本人,有着日本人认真、诚实的性格特点,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儿古板。老师几乎不过问我除了学业以外的事情,所以我对老师的私人状况也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与中国的音乐、舞蹈化交流源远流长。奈良到平安期间,百济人味摩之从中国吴越一带传入伎乐、唐代燕乐(日本称雅乐)和中国民间歌舞、杂技、幻术、百戏(散乐),使日本舞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狮舞》从中国东传到日本,成为一段中日化交流的佳话。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前我拜读了杨天宇教授的大作《论郑玄<三礼注>》(《文史》第21辑),就被文中缜密严谨的论证所折服。后来陆续见到先生一系列研究礼书、礼学的论著问世,尤其是上海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他撰著的《仪礼译注》、《周礼译注》和《礼记译注》,颇受读者喜爱,同时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我也向自己的研究生推荐了这几部书。古人认为:"礼书难读,尤其《仪礼》最为难读。"(阮元:  相似文献   

14.
《民俗研究》2020,(1):160-160
《民俗研究》常设学术前沿、民俗史论、民间文学、田野报告、学术评论等栏目,并不定期开设各种专题栏目。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凡来稿务请按照下列规范并提供下列内容:一、篇名:要求同时提供中、英文。署名:作者需提供真实姓名。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地点、邮编。示例:赵××,××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济南250100)。  相似文献   

15.
我省民俗学家刘志先生,继《广东民俗大观》之后,又一部历史之作《广州民俗》,于今年二月在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国名民俗学泰斗钟敬教授特为该书庄重地题了词:“只有诚恳地关心自己乡土化的人,才能成为她的真正的爱护!”  相似文献   

16.
关于《越绝书》,笔者先后已发表了四篇文章①,对该书一些重大问题,诸如性质、作者、内容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来阅读了王志邦先生发表在《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12期上的《〈越绝书〉再认识》一文后,颇受启发,觉得有必要对有些问题再谈些看法。尤其是长期以来,对于《越绝书》的归属问题,浙江方志界有些同仁总是拿它作为浙江最早的一部方志,似乎从来无人提出疑义,已成定论。可是我在多次阅读、研究这部书以后,发觉原来并非如此。实际上笔者早在《〈越绝书〉散论》一文中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将这段文字抄录如下:其实只要人们在读此书时,稍事…  相似文献   

17.
《细菌战》     
《抗日战争研究》2002,(4):228-228
  相似文献   

18.
汪艳虹 《神州》2012,(8):187-188
本文探讨了台湾电影《父后七日》如何借助民俗勾连起三条叙事线,即电影怎样在通过民俗纠葛构建起情节的过程中,在融合与冲突中,在荒诞的民俗呈现中传达真情。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政记》是一部汉文编年日本通史,1845年初刊,是江户时代后期汉学家、史学家赖山阳晚年的主要著作,其议论皆系山阳亲笔,叙事则与门人分担。作为《日本外史》的姊妹篇,《日本政记》体裁严谨,记事简约,夹叙夹议,论古格今,直笔批判,有很强的经世意义,既是赖山阳史论的集大成之作,也可视为日本近世史论的最高峰。其儒家的政治论和诸如"养民造士"、"富国强兵"等主张引领了当时日本的时代潮流,对幕末的尊王攘夷与倒幕维新,以及近代天皇制国家的诸多设施,都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华  胡楠 《民俗研究》2012,(6):30-3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民俗学研究的先驱,中国的日本民俗学研究的开创者。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在日期间,他广泛考察日本民间风土人情,积极开展日本民俗研究,先后撰写《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他在两本著作中,就民俗学理论提出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将民俗研究付诸实践。黄遵宪的日本民俗研究,内容广泛,几乎涉及现代民俗学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在中日民俗学史上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