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诏、大理国金石史料是传统文献史料的补充,而南诏、大理国金石史料的索引编制可将分散的史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为研究者提供快捷的检索史料的途径,也有助于推进南诏大理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何俊伟 《黑龙江史志》2013,(13):286+289
南诏和大理国是唐宋时期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凡治西南史者无不为南诏和大理国史所吸引。本文就南诏大理国时期图书流通发展的因素、流通方式及图书流通的文化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李公 《云南史志》2000,(1):24-27
影响南诏大理国盛衰兴亡的原因很多,本仅就其中四方面的原因,作些粗浅的研究分析,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较为分散,不利于检索利用,不利于学术的创新。基于此,文章论述了编撰《南诏大理国研究成果目录索引》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诏大理国金属佛像制作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诏大理国金属佛像的制作工艺,对部分金属佛像进行了科学分析,表明制作各种铜佛像时,主要使用失蜡铸造工艺,已使用多种金属元素作为材质,阿嵯耶观音像和其他铜像是以含砷的铜合金为特征,金质佛像的材质主要用金银合金,铸造小铜佛像则采用复杂的合金成分配比。根据铭文和绘画资料分析,这些金属佛像主要是大理本地的工匠制作。  相似文献   

6.
陈亮 《收藏家》2023,(3):52-59
南诏、大理国时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新的高峰时期,该时期的金器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流光溢彩。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藏南诏、大理国金器藏品作为研究对象,挑选出几件最具代表性的罕世珍品,对其造型艺术及审美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器的几个重要特点:金属制造业规模宏大、工艺极其精湛且发达程度较高、该时期金器大部分与佛教相关。同时,文章还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金属冶炼、铸造、雕刻等制作的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永康  陈浩 《文物天地》2021,(1):111-117
<正>佛教传入云南的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云南很早就和印度有着交通往来。从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看,至少在东汉时期,便有佛像传入云南。然而佛教在云南的兴盛,主要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统治者的推崇,自上往下的推广。南诏、大理国的君主把佛教尊为国教。这一时期留下了无数精美的佛教文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这件全长1635.5厘米的画卷共绘有佛、菩萨、护法明王、君臣平民等各色人物774人,开卷即为大理国利贞皇帝段智兴率文武群臣礼佛(图一),堪称大理国重要的一件皇家恢宏之作,是现在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艺术最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8.
金石、金石学与《通志·金石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志》首创《金石略》,从理论上说明金石学的价值 ,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扩大了史学研究的范围。《金石略》提出金石文献、文物双重价值论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古代文博学理论的最初表述。  相似文献   

9.
陈浩 《收藏家》2010,(3):25-30
近年来佛教造像,尤其是金铜造像以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追捧的热点。其中唐宋时期云南南诏、大理国铸造的金铜佛像,以其风格独特、铸造精美、流传数量稀少,向为世人所珍。  相似文献   

10.
南诏、大理:苍山洱海间的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是唐代的一个云南地方政权,最先发祥于滇西巍山坝子南部,最初称为蒙合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合诏向北发展,统一了整个洱海区域。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王朝册封蒙合诏主皮罗阁为云南王、越国公,赐名归义,称蒙归义,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地区具有优秀的历史积淀,留下了数量可观、种类各异的金石文字,包括摩崖石刻、砖瓦刻字、石碑石匾刻字、青铜器铭文等,本文对其进行了分类梳理和概述。这些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也是研究秦皇岛地区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李公 《云南史志》2000,(5):39-42
研究南诏大理国史,要大量借助于考古资料,而南诏大理国史书大多损毁无存。但考古资料往往“见物不见人”,且缺乏相应的字记载。所以对许多有关南诏大理国考古遗迹的解释,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选择其中的四处重要考古遗迹,试述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方家硕学。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内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也经历了一个地方政权更迭的动荡时代。直到大理国建立,云南才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14.
叶华荫 《丝绸之路》2010,(13):32-33
从云南弥渡县城驱车西行5公里,便来到了坐落于弥渡县弥城镇蔡庄村委会庙前村(古名铁柱邑)的南诏铁柱庙。该庙坐西朝东,规模宏大,因矗立其内的“南诏铁柱”而得名。此铁柱是弥渡先民留存下来的珍贵遗产之一。有“威镇昆弥”和“标绩全滇”之誉,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唐和南诏存在的时间基本相随,南诏的兴亡和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唐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唐与吐蕃的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南诏持观望态度,时而臣服于唐,时而叛唐归附吐蕃。南诏利用唐王朝和吐蕃之间的斗争实现了在夹缝中割据,绵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6.
清代《金石三例》的编印,标志着不断发展的金石义例之学已经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李粹之 《中华遗产》2020,(5):154-157
一千多年前,大理是南诏国的都城所在。盛唐帝国的军事惨败,西南王国的骄矜反复,都被镌刻在一通矗立于此的巨碑上,令人遐想不已。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在这场事关民族存亡的战争中,3000多万同胞死于战火,为中华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战争中,国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到处都是抵抗日本法西斯的战场。宁夏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在抗战时期属于大后方,但是宁夏回汉各族人民通过各种形式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发动群众,开展全民抗战,  相似文献   

19.
为表明南诏不得已叛唐而立的<南诏德化碑>基本反映了南诏王阁罗凤对南诏与唐朝及吐蕃关系的认识,碑文是阁罗凤和郑回的内心独白,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南诏异牟寻的"四忍"与"四难忍",体现了他对南诏与吐蕃、唐朝关系的认识,表达了南诏"弃蕃归唐"的基本思路.异牟寻"永为唐臣"思想观点的产生,除了深受吐蕃的欺压之外,还有如下因素:一是南诏与中原王朝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关系;二是唐朝因势利导,积极争取;三是深受郑回的影响.异牟寻和韦皋共同创作的<南诏奉圣乐>突出"西南向化"的主题,既反映了南诏脱离吐蕃归附唐朝的现实,又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希望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0.
从1993年起,笔搜集和采了形成于汉晋、六朝时的26种史籍、碑,编写成17000多字的《哀牢国——永昌郡史料辑录》,刊出于《保山师专学报》,后收入拙。出版6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鼓励。当时出于两个原因,对六朝以后的晚出史料都舍而未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辑录一份历代形成的较全面的哀牢史料,显得很有必要。因此,笔在多年收录历代资料的基础上,着手全面搜集和爬梳。2000年7月,收到申旭先生惠寄宁超先生主编、1996年出版的《滇国、滇越国、哀牢国、掸国、八百媳妇国史料汇编》,内载哀牢国史料5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