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进华 《神州》2012,(11):1-1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时代伟大的诗人、散文家陶渊明的代表作,里面详细描绘了一个和平而恬静的世外桃源。无独有偶,千年后的英国,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中同样描述了一个类似的社会:人人从事生产劳动,按需分配,世代安居乐业。通过对于《桃花源记》与《乌托邦》两部作品的介绍,比较其在创作背景、写作目的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赵小舟 《神州》2013,(33):19-19
《活着》的韩文版自序当中余华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活着》是富贵一家的死亡史,是富贵一生的苦难史,《活着》似乎更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死亡带给了富贵最深刻的灾难和最大的折磨,它无情地带走了富贵所有的生活希望和微薄的幸福,而富贵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正自莫尔发表《乌托邦》500年来,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然而,回首500年前莫尔的《乌托邦》一书,我们仍然有必要进行纪念。《乌托邦》是近代财产公有思想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将乌托邦共产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开启了一百多年追求共产主义的运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回首这500年人类历史尤其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变化,不禁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4.
李静 《沧桑》2009,(5):216-217
元好问对潘岳在《闲居赋》中流露出的高洁与现实生活中表现的积极仕进,甚至不惜"拜路尘"的卑躬屈膝作了尖锐批判,认为其在文中虚饰高格,故此诗实不足取。然而,此文作于"拜路尘"之前,仕途不顺之后,实际上也只是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特定时期的真实思想状况。因为,在社会责任、忠君观念等并没有上升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当时,隐逸自然、醉心山水只是文人在失意之余的共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潘岳为代表的文人文品与人品的矛盾,也是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成为士大夫主流选择的先导。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我的抗战》(下文简称《抗战》)有两大招牌,一个是崔永元,一个是版画风格的动画版"口述历史"。版画曾是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宣传手段,运用到纪录片中,不仅可以补足影像资料缺失,还可以放大故事细节,让片子更好看。作为总策划的崔永元才是"活版画",如他所说,《抗战》最重要的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而是反映抗战背后每个生命个体的真实感受。这是一次"更接近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尝试。  相似文献   

6.
1945年闻一多写《说鱼》,开创中国古代象征(syrnbol)研究先河,具突破意义。。闻氏透过《诗经》及中国各地民歌指出”鱼”有匹偶合欢婚姻等的隐喻。但其所用的材料例证只限《国风》及东周以来的民歌。故此,作为续篇,本文希望整合鱼在《风》、《雅》、《颂》的多重含义。婚姻以外何所指?各义有否关连?闻一多会否过于受弗洛依德(Frend,1856~1939)心理学影响而偏向两性解释?本文盼藉鱼意象探究三千年前先民信仰及心态。  相似文献   

7.
冯敏 《沧桑》2011,(1):222-223
《读者》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取得辉煌成绩,不仅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创造了西部期刊的发展奇迹,"《读者》经济"、"《读者》现象"、"《读者》时代"也成为学者竞相解读的对象。作为中国最畅销的期刊,可以说《读者》是非常成功的。它的成功不仅为期刊同行,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本文旨在分析《读者》杂志的成功经验,了解其特色理念,同时也谈一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的“《东方朔》二十篇”,学术界认识不一。本文认为这20篇不是东方朔“陈农战强国之计”的上书,而是东方朔的作品集,但这20篇并不是东方朔全部作品的结集;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东方朔作品的选集。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的三家诗学者魏源的《诗古微》,是一部功力深厚影响较大的诗经专著,它在诗经研究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诗古微》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本文并不是对该书的全面评价,而是偏重于从诗经研究发展史的角度,对该书进行选择性的重点评价,即比较王先谦与魏源对《毛诗》评价的异同,对魏源如何看待《毛序》与卫宏的关系,对魏源在《诗经》研究方法论方面的突破与贡献,对魏源的精微之见,作一些介绍与评述。  相似文献   

10.
《诗·木瓜》篇出自民歌 ,其主旨原为馈赠以结好 ,采编者对于其主旨加以变化 ,成为一篇讽刺和揭露佞人之作。汉儒将其作为“美齐桓公”之作 ,宋儒则以为是“男女相赠答之辞” ,当代专家则多将其视为爱情诗。上博简《诗论》表明 ,它的主旨应当是对于工于心计的谗佞小人的揭露。由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士大夫在采诗、编诗过程中变化民歌主旨的情况。《诗经》中所保存的一些民歌往往就是这种变化后的结果 ,而不是它的原创状态。《木瓜》之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1.
范连生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6):61-68,126,127
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地区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改革各种封建婚姻陋习,逐步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使婚姻自由观念得到逐步确立,妇女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并基本建立起结婚登记制度。《婚姻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妇女的解放,为黔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奠定了基础。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并非一纸法令就可以完全改变,社会风俗的变化也不可能完全靠行政的手段来解决。因此,《婚姻法》在黔东南地区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少数民族地区婚姻制度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2.
我祝贺你们,感谢你们,这个“你们”是指你们全体同志,而不是刊物。《炎黄春秋》不是“你们的刊物”,而是“我们的刊物”,是人民大众的刊物。它不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是与世长存的。在你们诸位仁人智士的驾驶下,正如长江一样,滚滚东流,汇入海洋的!  相似文献   

13.
经典文本分析的难度在于文本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而分析的对象是矛盾,矛盾不是显性的,而是潜隐于文本的有机统一之中的。这就要用"还原"的方法把矛盾"还原"出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今天的年轻人读起来,可能有一点隔膜。首先是文字上的隔膜,有些字就不认得,即便看了注解,查了字典,也体悟不到诗意,至于这个经典究竟经典在哪里,还是没有感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孟子》是士大夫的必读经典,即使现代,它也是高等学校文史类专业学生的案头必备书之一,其中的不少篇章,被选进《古代汉语》课本,成为文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孟文进行研读,笔者发现《孟子》通行注本的注释语意、词义、句读、虚词等问题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长在豪门世家,其《红楼梦》遍写人间美味,实则是天上珍馐。而《西游记》则正好相反,作者吴承恩家境贫寒,又一生清正,书中写的不是仙果珍馐,就是琼浆玉露,然则细看不过是些寻常百姓的吃食,既不讲求食材,也不考究做法,甚至很多是粗粮野菜。如朱紫国王宴谢唐僧师徒,不过是些"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芋头、萝菔(萝卜)、山药"等。观《西游记》所载吃食虽是质朴。却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江淮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今天的江苏特产.细细琢磨也饶有趣味,挑拣出来呈赏。  相似文献   

16.
丁诗文 《神州》2012,(27):14-14
《洛丽塔》少女情怀总是诗老子说:甚爱必大费。这是《老子》"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仁"里的半句话。释义为,"所以说,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很越多,反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老子阐明了一个因果关系。而"甚爱"一词用于男女之爱。  相似文献   

17.
隋代经学家刘炫自创“述议”解经体,其所作诸经《述议》曾被孔颖达选作《毛诗正义》、《春秋左氏正义》的底本,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但其书自晚唐五代亡佚后,中土学者即难睹其真颜,至20世纪中叶,乃有《孝经述议》残卷重见于日本。本文以此残卷为中心,对刘炫创立“述议”体的原因、“述议”体的解经特点、刘炫的经学思想与解经风尚、《孝经述议》在中土的亡佚及其在日本的流传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对《孝经述议》残卷中大量引文的辑佚、校勘价值进行了初步的列举。  相似文献   

18.
刘博识 《神州》2013,(32):2-2
初次见到叶弥这篇小说题目时,我不禁震了一下,不由自主就想到了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的一句话"苛政猛于虎也"当然,在这篇小说中凶猛如虎的不是苛政而是人。叶弥也在《猛虎》手记里这样写到:"在对抗中,人人都是猛虎……"。文本讲叙的依然是一对夫妻婚姻内的生活。妻子家媚很妖娆,却也是良家妇女。丈夫老刘由于有性功能障碍,和其它病况长年休病在家。由于不能给丰沛的妻子以性生活上的满足,他常常觉得几经丧失了男性的尊言。  相似文献   

19.
穆渭生  侯养民 《文博》2001,(3):35-36,34
“李白太原识子仪”与“子仪疏救李太白”是流传千余年的友情佳话。然而,此事却是出于晚唐人的伪托,又经宋代以来史家文士傅会渲染,遂如“孟姜女哭长城”一样流传浸广。虽然早已有学者辨明此事,但还有些历史读物一仍其伪。本文所叙,乃拾取前贤牙慧,并对论据稍事引申,兼正《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地名一误。  相似文献   

20.
此文对敦煌本《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提出了新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变文中所提及的部族名称及风俗礼仪等描述,认为变文中的突厥实际当为回纥.论文进而通过对昭君与唐和亲回纥的咸安公主的画像、在塞外生活时间、和亲对象、祭文等线索的对比,将两者联系起来,认为《王昭君变文》不是单纯的文学创作,而是具有一定的时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