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瑞科 《攀登》2010,29(6):15-1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和历史使命。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苏联理解模式的理论诉求;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诉求和现实意义不可分割,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保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务和根本体现,是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洪彬 《攀登》2009,28(1):12-16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学术界就此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回顾党的十七大以来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并使我们不断深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马可 《沧桑》2013,(5):81-83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重大命题和重要任务。围绕这个重大命题,学术界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取得众多成果外,也存在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互动逻辑与推进方式这个视角出发,对近年来学术界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切入点,提出了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黎恒 《黑龙江史志》2010,(3):113-1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大众化这一伟大工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和课题,笔者在这里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功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伟力,宣告了抹黑马克思主义的各种论调的彻底失败,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活力,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的实践源泉和强大动力,为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时代课题,创造性孕育了鲜活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在继续指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必将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成向东 《丝绸之路》2012,(20):121-12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实践范畴,也是理论范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重要的现实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些品质是中国社会发展、民族繁荣的现实需要,从而使其大众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只有弄清楚马克思大众化的现实基础,才能有的放矢,从根本上真正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孙淑秋 《攀登》2009,28(5):22-2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这就决定了在探索研究中既要通俗易懂、联系实际、讲究实效、逐步推进。又要谨防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形式化、功利化等错误倾向,以切实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亚军 《丝绸之路》2012,(20):124-12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具体化、通俗化,使广大人民群众便于接受,并用以指导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格,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民族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和优秀成果,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形式。与时俱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主旨取向、阶级本质所在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动力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哲学理性定位向下的形势更加有利于实现这种需要。目前要努力使大众化走到更加健康积极正确的方向上,时刻提防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几种错误的倾向。坚持理论创新争取取得大众化和民族性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1.
赵宏宇 《沧桑》2012,(1):98-100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回顾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实践与文化两个维度作为切入点,提出马克思中国化在当代的任务不仅要对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的"中国问题"作出回答,而且要以延伸中国文明传统为己任,自觉担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以期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王军 《神州》2013,(32):155-15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提出,那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这个被受世界瞩目的前提而提出的,其意图和目的是要建构与指导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体系来支撑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以及完成实现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这才是中共中央在二十一世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的理论前提。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界、教学界、研究机构与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意图和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出于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者是出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去完成、实现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来重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接受和应用。毛泽东在阐述中国革命的问题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民族的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化抽象的革命道路理论为人民群众通俗易懂的生活逻辑,成功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社会掀起一场"国学热",这一潮流不仅反映了我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实践性缺乏和认同度不高的问题,也必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大众化、超越性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准确界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化、方法化五个方面并结合其内在逻辑关系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只有从更深刻、更全面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才能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刘小丰 《攀登》2008,27(3):11-14
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相结合起来。当今世界争中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时代同步,立足当代实践,体现时代精神,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之当代解读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哲学和大众的关系,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今天依然显得很迫切。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两者相得益彰而又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属于大众的,大众却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哲学理论工作者在哲学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途径是;提升素养,加强学习,作大众参谋;心系群众,深入实际,为大众写作;致力普及,适时提高,向大众渗透。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21,40(5)
《论十大关系》基于矛盾分析方法,从十个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毛泽东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运用了调查研究法、统筹全局法、群众路线法和批判思维方法,对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既有方法论贡献又有理论贡献,成为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指路明灯。《论十大关系》基于中国实际破除苏联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求真务实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与责任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会在解决矛盾中不断产生新矛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谈中国事和解中国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志平 《攀登》2008,27(6):20-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直接现实的理论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共同信念和追求的集中体现,是团结和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21,(4)
正纵观博古的一生,短暂、丰富而富有争议。除了政治方面的功过外,在社会活动方面,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解放日报》的同时,发表了大量有关党报编辑、新闻出版的真知灼见。翻译方面,他是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家,在致力于革命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翻译、校阅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提高了党内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水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