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古代陕州水资源环境的考察,探讨了广济渠的兴修及入清以后其演变成改善城市风水、促进地方教育的功能转变和官民用水矛盾等问题,展现了传统时代豫西地区环境、城市水利和社会之间一个多重关系的变迁史。文章认为区域环境作用下传统城市水利工程的多样功能和功能转变研究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史、水利史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丰富其研究内容,从而完善以往城市水利史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代陕州水资源环境的考察,探讨了广济渠的兴修及入清以后其演变成改善城市风水、促进地方教育的功能转变和官民用水矛盾等问题,展现了传统时代豫西地区环境、城市水利和社会之间一个多重关系的变迁史。文章认为区域环境作用下传统城市水利工程的多样功能和功能转变研究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史、水利史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丰富其研究内容,从而完善以往城市水利史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该文结合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通过对清代、民国时期关于襄河水利纷争的史料——《襄堤成案》、《大泽口成案》、《襄河水利案牍汇抄》的解读,理清明清时期汉水下游州县关于小泽口、大泽口水利纷争的全貌。分析纷争过程中地方社会的行为,以及督抚、府州县官员等不同层级官员行政的实质与角色,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水利环境变化之下地域集团行为的性质,以及其行为对水利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袁上 《清史研究》2022,(6):81-96
清末民初,由于垫支堰费的赔累、预收堰款的困难与水利纠纷的频发,成都平原地区的堰长一职“人人视为畏途”,民间用水群体开始主动向官府“报换”堰长,并形成了适应性办法——轮充制。这些转变却使堰长逐渐脱离了地方精英的身份,“殷实”“谙练”等遴选标准不再被置于首要位置,民间治水在组织运转上陷入困境。官府积极介入堰长换任进程的同时,民堰也试图主动“借用”官府之力以保障堰长制的有效施行。堰长换任这类水利事务所体现出的地方社会官民互动,既存在官方的主动下渗,更展现为民间治水在困境中的能动性诉求,双方的互动是在共同意志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代民国时期民勤"渠坝"关系为切入点,以数起"水案"为主线,复原了1920-1949年民勤传统水利秩序的转折过程。20世纪20-30年代,民勤传统"渠坝"体制已经因内部的"湖坝斗争""移丘户"问题而濒于瓦解,传统水规形同虚设,水利处于失序状态。1944-1949年国民政府和民勤地方政府试图建立政府主导的新型农田水利体系,促进农业发展。但这一过程未能解决"湖坝"对立与"移丘户"问题,当地民众重拾"传统水规"对抗这些新的水利政策,被重新强化的传统"水规"沿用至20世纪50年代。民国时期在河西走廊的水利建设缺乏改造传统水利秩序的针对性措施,政府力量仅依靠工程技术无法实现现代农田水利体系的建立,也难以真正提升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6.
旅游餐饮水足迹是旅游水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准确测度有助于评估和揭示旅游餐饮消费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从直接用水和间接用水角度构建旅游餐饮水足迹测度模型,并以山东省沿海某五星级酒店餐饮部为实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酒店2020年旅游旺季7—10月餐饮总水足迹为439 043.53 m3,月均直接用水7 958.55 m3,月均间接用水101 802.32 m3,人均餐饮水足迹为4.05 m3;水足迹较高的产品依次是畜禽肉、谷薯类、蛋类、油和调料,占总产品水足迹的83.2%;绿水足迹贡献率最大,约占总水足迹的66.43%。笔者提出了旅游餐饮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办法,如酒店等旅游餐饮企业应树立绿色餐饮理念,加强餐饮废水管理,并通过设置水足迹标签和倡导光盘行动等引导旅游者树立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山西水案发生之原因,除了明清以来的环境恶化、资源紧张、人口压力的物质层面因素之外,从文化层面来看,水案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解释途径——文化衰落。本文借用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中水利控制与文化网络关系之分析方法,来解读水案发生之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8.
平遥乡村遗产作为平遥古城的背景环境,是地域系统内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以及人地关系的映射。近水聚集型村落在平遥山前地区较为普遍,山前地区村落的选址布局、村庄结构和典型建筑根据村落规模大小呈现不同类型特征,反映了社会活动与村落空间的互动、生长和衍生关系。明清时期频繁的人口流动推动了平遥山前近水地区村落的二次形成,历史上水资源的匮乏、粮食生产的不足造成了人地关系的紧张与村际关系的复杂,商业的发展则对此有所缓解。人口流动、水案纠纷、祈雨活动、商业发展、代管村落等村际社会活动反映在村落空间的生长演变上,给村落空间带来结构性的影响,留下了诸多建成遗产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张勇 《中原文物》2003,(3):48-53
在河南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中,以豫西地区陶水榭最具特色,不但数量多,而且具有时代连续性。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豫西陶水榭的类型、年代、产生的地理环境、用途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清至民国时期山西水利社会中的水权交易行为相当普遍且类型多样,这不仅是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山西民众智慧的结晶,也是调解水资源时空配置不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特有方式。现存水利契约和碑刻资料显示,以水的使用权归公还是归私作为划分公私水的评判标准,可将清至民国山西水利社会中的水权交易行为划分为公水交易与私水交易两大类型,并将公水交易区分为公水私卖与公水公卖两个亚类,将私水交易区分为地水结合与地水分离两个亚类。这一时段内,在保证国家赋税征收的前提下,山西水利社会存在着从"以土地为中心"到"以水为中心"转变的可能与趋势。  相似文献   

11.
先遣豫西──记皮徐支队挺进豫西贾天运为了解救灾难深重的豫西人民,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于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又称皮徐支队)1944年9月21日强渡黄河,挺进豫西。抗战胜利后,于1945后9月下旬奉命撤出豫西。在短短的一...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豫西土匪以其人数多、规模大而名闻全国。产生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为土匪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农业人口过剩为豫西土匪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封建地主剥削是豫西土匪产生的基本原因;吏治腐败加剧了豫西土匪的产生;军阀混战刺激了豫西土匪的壮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湟中水案现存文献资料的考释,并结合青海地方史志中所涉及的文献记载,对湟中水案的来龙去脉及其深远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考释,这对于探讨清代湟中地区的水利章程以及地方风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区、系、类型角度考虑河南考古,可以分为豫西到豫北和其他地区两大块,后者又可分为汉水和鲁、颍水流域及苏鲁豫皖交界区等小块,各块自身特点、发展序列和道路各有差异。河南是解决夏、商文化及各自渊源和相互关系的重点地区而在全国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徽学研究的论著中,对于徽州绅商在徽州当地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和作用的学术关怀似乎稍嫌不足.徽州因山多田少,从外输入粮食又常遭受邻县遏籴,徽州文书《歙地少请通浙米案呈稿》和《祁米案牍》就记载了晚清时期因为"遏籴"而分别发生在歙县和淳安,以及祁门和饶州之间的粮食运输纠纷.本文以邻县遏籴为切入点,以"歙案"和"祁案"为主要资料探讨徽州士绅和商人群体在晚清徽州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官绅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清代河西走廊建立了渠坝 ,进行农业灌溉。水利纷争是清代河西走廊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 ,这种争水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同一流域上下游各县之间的争水 ,一县中各渠坝之间的争水。争水矛盾产生的原因 ,有自然因素 ,也有许多社会因素。水资源短缺限制了河西走廊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国初年是中国历史上匪患较为严重的时期,特别是豫西地区的土匪最为典型。那里的土匪人数众多、影响广大、分布普遍、组织程度和武装水准极高。以镇嵩军等几支规模强大的土匪组织为代表的豫西土匪的存在与发展,是由当时豫西地区贫困的经济、频繁的战乱、政府的收编与利用、重武轻文的社会风气、剽悍好斗的民风以及便利的多山地形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解决纠纷、缓解司法机关的压力、和睦邻里家庭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内蒙古藏《黑水域出土文书》(汉文文书卷)中保存的《麦足朵立只答站户案文卷》与文书F116:W98是反映元代亦集乃路地区民事纠纷调解机制的典型案例,为进一步研究元代民事纠纷的调解机制提供了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代滏阳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分配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滏阳河流域各县筑闸引水灌溉农田 ,但各县存在着激烈的争水矛盾。清代国家和地方政府发挥其社会职能 :调整行政区划 ,促进水资源流域内统一管理 ;建立分水制度 ,调节了共同用水和均平用水。这些 ,对今日北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启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温敏 《纵横》2011,(11):9-13
初识王树声大将是在60余年前。虽说时过境迁人逝消,但在我的眼前时常浮现的仍是那并未远去的血与火的洗礼……“倒地运动”初相见 1942年至1943年底的豫西一带,由于饱受水、旱、蝗、汤(汤恩伯)之灾,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更加之日寇铁蹄的践踏,人们走投无路。为了活命,贫苦农民不得不出卖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房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