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中国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而前进的。大体上是起源于奴隶社会的夏代,发展于殷商,形成于东周,而统一嬴秦。此后,长期形成了在封建经济下的货币和币制;直到鸦片战争后,外国金融势力侵入,才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下的近代货币与币制,既带有封建性,又渗入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买办性。最后,演变为官僚资本控制下的金融垄断集团剥削人民的工具,造成了空前的恶性通货膨胀,终于退出历史舞台。人民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8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抗战外援:1937—1945年的外国援助与中日货币战》(以下简称"《抗战外援》"),立即受到国内读者的关注,多个网络媒体发表了有关《抗战外援》的书评、导读和书摘,普遍认可该书"是一本抗战时期货币金融的全景记录","真实记录了抗战时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金融援助,以及抗战期间中日在金融领域的交锋"。~(1)一时间"中国抗战与外援""外援与通货膨胀"等成为热点话题。~(2)《抗战外援》英文原著(以下简称"杨著")是原国民政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个把反通货膨胀作为终生使命的人,一直战斗在反通胀的前沿阵地上。1949年前,他曾追随马寅初揭穿国民党当局利用通货膨胀等手段大发国难财而成为著名的反通胀专家。1949年后,他作为南汉宸的秘书,积极参与治理国民党当局遗留下来的金融货币一片混乱的烂摊子,使人民币币值很快得以稳定。他最早破除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通货膨胀的迷信,一直强调要警惕通货膨胀。为揭露国民党当局的通货膨胀而呐喊  相似文献   

4.
陈云是我国金融工作的卓越领导者。陈云金融管理的核心思想,一是强调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二是反对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建国初期,在他的指导下,我国建立了新型的货币管理制度,开始在货币发行与流通、银行信贷、企业结算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我国于1955年3月顺利发行人民币新币,完成了货币制度划时代的重大革新;他还领导经济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稳定人民币币值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平抑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由于解放全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导致国家财政赤字巨大,不得不发行大量纸币弥补,但通货膨胀状况仍十分严重。此外,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还有:社会有效供给不足,物资严重  相似文献   

6.
正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发行供过于求而导致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也是中国历代王朝经常遭遇的困境。近300年来,经济学界围绕政府与市场及其关系一直各执一端,难分高下。或许争执市场与政府谁是决定因素并不那么重要,实现二者间的相互平衡才是王朝繁荣、社会稳定的机枢。通货膨胀经常是一种市场现象,却需要从政府和社会层面等整体角度寻找答案。2020年5月,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俞晖、俞兆鹏的专著《两宋通货膨胀史》,洋洋90万字。  相似文献   

7.
梁玉振 《神州》2014,(18):238-23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法币改革。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标志着中国货币由贵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消除了通货紧缩,提高了法币的国际信誉,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过去人们多看重政府用不兑换的纸币代替铸币为实行通货膨胀掠夺人民而实行的政策,故对法币改革持否定态度。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历史沉淀期的延长,人们更应看到它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来讲主权国家都会发行自己国家的货币或使用其他国家货币,例如;亚洲的巴勒斯坦使用以色列谢克尔、约旦第纳尔,欧洲的列支敦士原使用端士法郎、现使用欧元,大洋洲密克罗尼西亚使用美元,这些国家没有自己国家的货币,而使用别国的货币。唯独前柬埔寨民主共和国没有发行自已货币,也未使用别国的货币,反而取消了货币与市场,实行全民供给制度。笔者见有人写文章说道:"1977年时任中共中联部副部长的蒋光化访问柬埔寨后在访问外国政党纪实中写道:"我们在柬埔寨参  相似文献   

9.
颜松 《新疆钱币》2001,(1):41-43
铸大钱,在中国的货币发展史上向来都是政局动荡、战乱纷争、财政危困的集中反映;是统治当局为维护其统治、转嫁危机的一种手段。铸大钱的直接后果是货币流通混乱无序,私铸兴起,形成“大钱出而私铸盛”的恶性循环;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广大群众拒用大钱,重回“以物易物”的实物货币时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次严重的冲击,造成社会政局更加动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民不聊生,战乱纷起,严重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形成了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社会倒退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王莽货币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史上光辉一页,其发行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更易之快令人瞩目。运用历史文献、考古材料方法重新对王莽四次币改的路径与动机、货币的形制与式样进行考察,以说明不同币种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力。在当代经济学视角下观察王莽所推行的货币政策,蕴含多种经济理论,如通货膨胀、兑换比例、货币职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虚值货币等,尤其是虚值货币所提倡的大额货币、货币符号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其科学性和前瞻性是值得当代经济学领域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正>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我国奴隶社会的"封建"格子线和"井田"线被冲破,实现了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伟大变革。这一巨变,始于春秋,成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货币经济(注:本文的战国"货币经济"为中国传统货币史学提法。当今经济学为西方经济学,称封建社会时期为"商品经济")的确立,不但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也成为战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之一。故而战国的货币经济在我国货币经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通货膨胀曾经多次地发生,其中北宋徽宗统治时期的那一次,表现得尤为典型。研究这一次通货膨胀及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进行货币金融决策,无疑能起到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世界历史》2002,(4):30-37
货币银行问题是美国历史上最持久而剧烈的政治争端之一。围绕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建立和展期(重新给予特许)问题的斗争,是其主要发端。杰弗逊、杰克逊时代的银行纷争,实质上反映了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汉密尔顿及其追随立足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强调私人经营联邦银行、集中管理货币银行体系的效率,但却忽视了货币银行体系的财富和权力分配效应;而杰弗逊杰克逊主义则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公正、经济公平,为了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即使以牺牲健全稳定的货币银行体系为代价也在所不惜。美国早期的银行纷争,对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发展,尤其对联邦储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曾遇到了巨大困难,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原因是与边区的特殊自然社会、环境,国民党的封锁,和边区在金融方面的一些措施的缺陷有关。1942年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和关怀下,边区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大的缓和了通货膨胀对边区经济的冲击,较成功地保障了边区的供给,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敌伪在沦陷区利用各种手段疯狂经济掠夺,国民政府以超发货币的方式解决其巨额军费开支所导致的财政赤字。在这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全国物价持续暴涨,通货膨胀严重。而根据地通过建立银行、发行抗币等一系列稳健的货币金融措施,对物价进行了有效的平抑,保障了根据地的人民生活,也为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体制和货币发行问题解决不了,那通货膨胀还会时隐时现温家宝总理6月23日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抑价政策已经奏效,总体价格水平目前处在可控区间,而且预计将稳步下降。近日,多家金融机构预测6月CPI突破了6%,这引发了网民热议。为什么会发生这次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还会持续多久?让工资跑赢通胀能解决问题吗?为此本刊采访了经济学家梁小民。  相似文献   

17.
广西贺县铁屎岭遗址北宋含锡铁钱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锡钱”是北宋徽宗时期铸行的一种货币,兴兴废废前后逾十余年,致使北宋末年物价失衡,通货膨胀严重,社会动荡加剧,被史学界认为是导致北宋失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夹锡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铸行的一种特殊货币,长期以来一直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对其材质的看法不一。传统的钱币学和货币史研究者大都认为,夹锡钱既有铜钱又有铁钱,如彭信威等;8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则认为“夹锡钱”是铁钱不是铜钱,如中岛敏、赵匡华、华觉明、俞兆鹏、叶世昌等,他们的主要根  相似文献   

18.
何平 《中国钱币》2020,(4):47-56
<正>白银伴随着明代嘉靖以后的赋役制度改革取得了主导货币地位。万历六年(1578)《万历会计录》的编撰,标志着传统中国进入"白银时代"。然而,白银货币时代的到来,并不像今天"一国一通货"的货币制度,实现货币一元化的形态,而是白银、铜钱和民间私人纸币并存互补的流通格局。白银作为货币所展示出来的功能,对于不同社会经济主体(不同阶层)、不同市场领域产生了不同影响:作为财政税收手段的白银,在社会财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9.
正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大航海活动开启了人类的全球化时代。西欧社会自此迈入近代转型时期,逐渐形成以海外殖民扩张为主导的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与此相应,明清中国进入"白银时代",作为世界货币的白银在中西贸易活动中大量流入中国,内化为中国的国内主导货币。"白银时代"在明清中国的落地,天然地与海外贸易联系在一起。白银货币的外部供给,成为明清中国货币结构的重要特色。这种外部供给的实现形式,在相当长的时期和范围内,以民间私人海上贸易来实现。然而,出于国防考量,明清政府多次反复地实施了"海禁"政策,对"贸易的猜忌"语境下国家间贸易和政治的关系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形成独特的政策逻辑。就清代而言,在康熙年间全国政权稳定之后实行了开海政策,晚期又经历反复。因生活经历对海外贸易有独到认识的蓝鼎元,提出了开海禁的主张,并提出"买洋铜鼓铸"解决货币供给的建议。要理解蓝鼎元开海贸易的主张和重视货币外部来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物价呈现出愈涨愈猛的态势。这与战时国民政府不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战争导致的国内商品供需失衡,中日货币战带来的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失调,进一步促使通货膨胀不断升级。货币价值的不断下跌与外汇价格不断走低,对近代中国和远东政治经济局势产生深刻影响,不仅出现了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并存的乱象,也迫使国民政府采取不同的外汇政策,并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寻求外汇援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