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少宏 《旅游纵览》2011,(3):110-110
<正>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的环境史学家、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历史学杰出教授约翰逊·唐纳德·休斯在其所著《什么是环境史?》一书中将环境史研究的主题宽泛地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人类行为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反过来在人类社会变化进程中引起回响并对之产生影响的多种方式;(3)人类的环境思想史,以及人类的各种态度借以激起影响环境之行为的方式."①目前,在关于环境史研究的成果中,它们的主题一般强调这些主题中的一个或两个,甚至涉及所有的这三个方面.在世界近代史领域里,如果一个研究者想要囊括所有的这三个方面,并且向读者清晰地描述环境如何塑造人类历史,以及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态度如何影响环境,那么,最佳的研究对象可能是殖民语境下欧洲人的拓殖地.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澳大利亚一定会在世界环境史研究中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从一个"未知的南方大陆"变成"囚犯流放地"再发展为"市民社会",澳大利亚的环境史在世界近代史研究中是一个"理想类型"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杰弗里·博尔顿所著的《破坏和破坏者:澳大利亚环境史》③即是这样的一种环境史专著.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立新教授的新书《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自2015年4月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和公共知识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2015年12月5日,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重审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历史经验"为主题,联合举办了该书的研讨会。来自京、沪两地从事美国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学术研究领域.这些呈爆炸状的世界文化信息,使众多的中国人目不暇接.往往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仍只能得到支离破碎的知识.有鉴于此.湖南人民出版社决定推出《世界文化词典》(以下简称《词典》)这部工具书,以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和鉴赏世界文化.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术、教育机构的学者编著.选词7000条.撰文160余万字.该书集世界文化之精要.把可查性和可读性(即查阅与鉴赏)结合起来.向读者勾勒出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各领域人类在6000年文明史中的伟大创造.《词典》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突出了文化特色.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铸就和表述人类社会生活、特别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精神文化.就其知识结构来说,主要表现为人文学科.这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科分类方面,该书突出了与人类的情感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学、艺术、神话、宗教,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比重.(2)选词立目方面.着重收录对人类文明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作品、实物、事件、学说、理论等.(3)释文的特点,着重突出了与文化因素有关的内容.如文化名人的释文.只要有确凿的  相似文献   

5.
1736年至1766年在伦敦陆续出版的《普遍史》是近代英国首部集体编纂的世界史。该书初版分为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分别有22卷和44卷,共计66卷。民族国家化、世俗化以及全球视野是该书的三大基本特征。该书不仅当时即在欧洲引起了较大反响,被称为《英吉利普遍史》,而且还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剑桥三史"最初的书名也是《普遍史》,而且在发起提议、规划设计、编纂出版等环节,均与该书相近。最近有学者指出了向普遍史回归的史学发展趋势,因此该书仍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自由,战场的呼唤》面世后,作为美国学界首部以单卷本形式、综合论述美国内战史的著作,被一些美国学者誉为"最高级别的历史书写"。这样的褒奖说明,该书在结构编排、史学方法的运用、研究角度的切入、论述主题的深刻寓意、资料的结构运用与印证分析、文史写作方法的融合、语言表述风格等方面,均超过了前人的水平。但是,囿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该书也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和立论性缺陷,其中包括章节结构中"虎头蛇尾"的安排、南方战败的"偶然性"因素分析、对自由概念的追加性解释、林肯在废奴进程中的作用,以及论述中对边缘地带诸州的忽略,等等,都使《自由,战场的呼唤》成为学界批判的由头。不过,美国学界围绕该书的争论及其对美国内战史研究的促进作用,都是该书价值外溢效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正>树木崇拜是人类宗教历史上最普遍的习俗之一,在世界各民族都能找到其痕迹。在原始人看来,树木和动物一样,也有与人类相似的生命和灵魂。它能够说话,能够促进生产和人类繁衍。而"庄严伟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更多的是形而上的精神文明形态或知识体系,而"技术"则是直接把科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也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而形成文化的世界,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最终诞生。技术如此重要,然而,面对人类过去的创造而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正>何平、张旭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1月版。该书探讨了作为分析性范畴的"文化"概念在西方和中国语境中的形成与演变,并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杂交"现象与中国古代的"和而不同"观念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该书论述了文化与文明教化、文化与人格、文化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关系,并对文化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在欧洲历史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历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中国近代最详尽的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大同书》中,康有为向人们描述了人类社会如何过渡到"乌托邦"以及"大同"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与以往的"乌托邦"思想不同的是,康有为将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与西方近代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大同"的蓝图(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11.
<正>珍贵的星球vol.2今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保护环境"。从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开始到现在,全世界各地都在这一天举办活动,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联合国之所以要设立"世界地球日",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类爱护地球、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们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先后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外交思想。这其中,不论是建国初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方针,还是改革开放后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基础的独立自主不结盟战略,抑或是新世纪以来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都鲜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和谐共存的不懈追求,彰显着中国人民对于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为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上古部分)于1972年重印时,增加十幅地图。1980年该书经过修改,公开出版发行,所附地图也略有变更。这十幅图所反映的都是古代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主题甚好;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联合国大会第68届会议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日期(3月3日)定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今年是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球宣传主题为"森林与生计:维护人类和地球",我国宣传主题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天,全国各地护飞行动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走上街头,深入林间,宣传野保,巡查护飞。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产物,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但是,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气象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各种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战后的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文博事业蓬勃发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确定了"博物馆与记忆"的活动主题,中国"文化遗产日"又将主题明确为"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和成果,正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生活。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将在第二天,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东西怎能压缩在一天之内看完呢?当然只能通过参观博物馆。"博物馆里短短的一天,能阅尽世界的万古千年,这何等夸张,却又如此真实,因为博物馆是收藏记忆的最佳场所。博物馆的收藏储存了真实、连贯、完整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7.
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郭惠芬博士的新著《战前马华新诗的承传与流变》已于2004年1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鼓浪学术书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关联研究之一种。全书分三部共36万余字,主要探析从1919年到1942年间马华新诗的发展与变化特点。该书围绕着三个中心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上篇为背景和发展概述;中篇为作者的心态关照,着重探析战前马华作者的心态,即他们的内部世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情感体验;下篇为诗体的流态变形,着重探析战前马华新诗在各个时期承传流变的形态。该书大量运用了从旧报刊中发掘和收集的第一手…  相似文献   

18.
孙宇 《神州》2013,(4):20-21
劳伦斯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呼吁人们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同时也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类自然天性的压抑和扭曲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精神异化,号召人们关注和重视精神生态。人类只有尊重和热爱自然环境,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回归人类本真的内部自然,才能实现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良性发展,才能实现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9.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廖小健教授的新著《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研究》已于2012年9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之一,全书共33万余字。该书共分五章,分别是"马华两族关系的发展变化"、"两族关系的问题与症结"、"马来社  相似文献   

20.
《文物天地》2020,(4):20-25
安吉馆贝林馆以"远方的对话"为主题,设置"炎热非洲""寒冷北美""兄弟渊源""演化与适应""危机与希望"五大板块。展览介绍了非洲与北美洲大陆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让观众从更大的时空尺度上认识地球生命,了解自然,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的影响及其危机(图一)。在"炎热非洲"板块,我们将共赴一场生命之旅。非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是野生动物的王国,也是人类诞生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