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近代史学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西北史地研究的勃兴便是突出表现之一。晚清西北史地学后劲李文田(1834─1895),撰述有《元秘史注》、《双溪醉隐集笺》、《朔方备乘札记》等行世,一生著作颇丰,其首先注解《元朝秘史》更受到学林瞩目。李文田与当时史地学者过从甚密,其在西北史地学上的成就是晚清经世思潮和乾嘉朴学方法的融贯,是清代学术的逻辑发展。在西学东渐和学术转型的浪潮下,以李文田为代表的西北史地学也随分科治学而走向终结,同时亦为近代史学和地理学留下了丰厚遗产。  相似文献   

3.
论松筠与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清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西北史地学的兴起可以说是历史与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关键人物在其中的影响。本文以松筠为研究对象,充分论述了他在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他是晚清西北史地学兴起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晚清地学巨子徐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学人徐松,治学务实求新,以经世致用为目的。在被判刑流放新疆期间,通过实地踏勘,重修了《伊犁总统事略》,并著成《新疆识略》、《西域水道记》、《元史西北地理考》、《西夏地理考》等书,成为我国西北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西北边疆史地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清一代,尤其是道咸以降直至近代以来,外患纷纭,国土日蹙,边疆地区成为与中华民族兴亡安危休戚相关的焦点。其中,西北边疆地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民族成分的复杂性,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地形气候的特殊性,从而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兴起了以探究边陲史地、谋求保国固土为主要内容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并在当时处于“显学”①的特殊地位。但是,关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阶段,目前还鲜有论及。本文拟就其研究内容和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发轫期、创始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试作粗浅探讨,不足之处,期望方家指正。一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轫期是…  相似文献   

6.
广学会是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团体,它主要依靠出版报刊、图书、创办学会等方式影响中国的知识阶层。广学会发行了众多历史类的图书,这些图书涉及世界通史、国别史、当代史、人物传记等方面。《泰西新史揽要》和《中东战纪本末》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书中所蕴含的世界史观、进化史观、国家观念,阐发的变法改制思想、世界各国快速发展的动态等内容,成为刺激和鼓舞中国知识阶层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清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倡议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时期诞生的近代中国第一批军工企业之一,是清季中国、乃至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近代造船厂,它的出现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由传统手工业迈向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开端。晚清时期,福建船政除制造兵舰、商船外,还曾经两次铸造货币,但铸造时间短暂,数量不多,故而其史事鲜为人知。(一)晚清福建船政的第一次铸币活动是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是次铸币的始末原委,在张寿镛等人编著的《皇朝掌故汇编·钱法二》中可以了解一些端倪。据该书记载,光绪十一年,闽浙总督杨昌浚、船政大…  相似文献   

8.
葛金根 《收藏家》2013,(11):35-43
书信作为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旧时交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探讨学问、传递信息等最普遍的方式。寐叟哲嗣慈护先生捐赠给嘉兴博物馆的沈曾植遗物中,不少为友朋致沈曾植的信札。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别号甚多,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护理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乞休归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隐栖上海。其学问精博,识见雄伟,为世所共仰。  相似文献   

9.
维新志士非常关注衰亡国家的历史。戊戌年前后,"衰亡史鉴"主要强调"变"和"尊新"。但那时,论述衰亡史著的数量很少,反响也极其有限。庚子年之后,几十种衰亡史被编译出版,极大改变了社会风气。然而,在传统的以"个别事例褒贬法戒"的史鉴方式影响下,维新志士往往将"衰亡史鉴"与其变革方案相结合,并将其作为自己变革行动的依据。此时,"衰亡史鉴"分别被用来支持不同的变革方案,如"革命"或"改良","各省自立"、"排满"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变革过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晚清财政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财政史研究是晚清经济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十年来,学术界的目光主要集中于晚清财政状况、财政收支、财政制度等方面,在论和资料整理上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学们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着笔,对晚清财政状况进行了宏观考察。财政收入研究侧重于外债、关税与厘金,而对外赔款仍是财政支出研究的热点。财政制度与体制方面,学界论述较多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至于财政思想,学们对重要人物的财政思想研究较多,对总体性财政思想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外,他们还对太平天国政权的赋税制度与政策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晚清之前,国人对基督宗教的认识实际上只是天主教。19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天主教仍然被许多中国人用作基督宗教的总称。新教传教士为与天主教相区别,使用辨正教、更正教等词汇强调自身正统,两教在概念上展开对正的争夺。天主教由总称变成基督宗教之一派,以及新教译名之流行,是新教传教士提升新教地位的努力与晚清维新思潮相结合的结果,由此产生的新教胜于旧教观念,对现代中国人的历史和宗教认知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晚期西北史地之学发展迅速,成为显学。关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学界基本形成内因、外因两种说法。大多数人强调外因。其实,当时西北史地之学能够成为显学,既有偶然因素,也有时代因素,需要对相关著述的产生过程、具体内容、相互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不能简单地以时代思潮和学术精神甚至爱国情怀等来对该现象作泛泛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沈垚西北史地研究经历的回溯,从一个侧面考察了清代学术史上被后人称为显学的道光年间西北史地研究学术活动的进行过程。认为因中国传统学术特点影响、受中国社会条件所限,当时的西北史地研究者缺乏实地考察手段与科学实测技术的支持,他们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走向文献考索,研究中的经世意义有所消减。  相似文献   

14.
葛金根 《收藏家》2013,(3):11-18
嘉兴博物馆藏有王国维致沈曾植的一通信札,为沈曾植之子沈慈护(1898—1963年,名颎)于1959年捐赠。该信札共四页,"小蓬莱阁"红印宣笺,纵23.7、横16.1厘米。按顺序二页缀合,用硬白纸托裱成二册页,册页纵28.5、横18.5厘米。首页前钤"沈颎之印"、"慈护长寿"二白文方印,后页末钤"静俭斋藏"白文方印,证为沈慈护所收藏。信札全文按原件释录如下:乙乡先生大人尊鉴:里闬相望,不及百里;向往之切,又逾十年。而踪迹睽违,未得一奉几杖。其为企仰,何可胜言。每从蕴公处得读书疏并及诗翰,读"道穷诗亦尽,愿在世无绝"之句,始知圣贤、仙佛去人不远。  相似文献   

15.
寐叟哲嗣慈护先生捐赠嘉兴博物馆的沈曾植遗物中,不少是友朋致沈曾植的手札,其中有罗振玉致沈曾植的一通信札。本文试在释读信札的基础上,就其中的内容以及罗振玉与沈曾植的学术和交往等略作考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正一清嘉庆十七年(1812),原籍浙江上虞的顺天府大兴人徐松(字星伯,1781~1848)在湖南学政任上突遭贬黜,远戍位于清朝疆域最西端的伊犁惠远城。自乾隆朝平定准噶尔和回部叛乱以来,这里一直是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在徐松到来之前的几十年里,天山南北政局日趋稳定,清王朝实际控制的疆域向西到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域"这个自西汉以来始终在中原王朝边疆经略史上扮演至关重要角色的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锋 《近代史研究》2004,(1):245-281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阙失,值得认真回顾和总结。在已经发表的有关学术史综述中,对晚清财政史的研究涉及很少,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本在总体回溯的基础上,重点缕述几个重要的专题研究和突出成  相似文献   

18.
刘碧虹 《收藏家》2011,(2):47-52
浙江嘉兴博物馆与海宁博物馆藏有王国维为沈曾植70寿辰而作的三件文献。分别为"王国维行楷《海日楼歌》诗稿轴"、"王国维行楷致沈曾植信札"以及"孙德谦书《王国维〈沈乙尚书七十寿序〉》中堂"。这三件墨迹在研究沈曾植的历史地位、王国维与沈曾植的关系以及王国维的书法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廖保平 《文史博览》2014,(11):28-29
明星吸毒屡现,公众颇为震惊。但只要翻翻近代史,会发现伶人吸毒(抽鸦片)那是家常便饭。所以有人说,“一部演员史就是半部鸦片史”。 晚清民国最瞩目的伶人非京剧伶人莫属。京剧原是地方戏曲,漂进京城,经一代代大师的努力,日趋成熟并繁荣兴盛,成为晚清民国非常时兴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处于绝对优势,出现了“四大须生”“四大名旦”“四小名旦”等名角,且流派纷呈,有余派、言派、马派、梅派、尚派、荀派、麒派等等。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以戊戌变法领袖,流亡回国,参预“丁巳复辟”。当日所谓“宗社党”者,分居青岛、旅顺两地,奉恭王溥伟、肃王善耆为帜志,二王皆亲贵中首抗逊位者也。袁氏手握钧衡,阴瞰帝位,虽阳与革党周旋,而实非同梦。地方割据者流,又皆其旧部,几同“百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