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作为有独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近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世纪。其前身在西方为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古物学,在中国为宋代开始兴盛的金石学。19世纪由于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出现,对民族历史的研究成为确立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必要手段,而欧洲有文字记载的民族历史非常之短,于是不得不借助于古代遗存进行追溯,考古学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西方中心主义的初步反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方中心主义在18世纪中后期西欧思想家那里,已经以欧洲的文明、进步与东方的落后、停滞、没有发展而表现出来。19世纪,西方社会更把这种思想加以发挥,认为西方白人是人类的优等公民与代表,世界精神的体现者,东方各国没有发展,处在世界历史之外,并且成为白人的负担。进入20世纪,世界各地纷纷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民族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并且大都放弃了本民族原有的学术语言,学着黑格尔一样使用理性、科学、自由、民主、进步、逻辑与整体性等概念说话。西方文明世界化了,也即世界西方化了。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史学理论发展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知识客观性论争,在美国职业史学共同体内部持续发酵,最终促成围绕历史知识性质展开讨论的分析派历史哲学的诞生。以贝克尔和比尔德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声言要与承继欧洲传统的史学决裂,以便建立适应现实的新史学。他们在史学理论上尝试运用美国的实用主义精神来改造克罗齐的历史哲学,并批判兰克式的客观主义史学。曼德尔鲍姆则深入到欧洲历史主义的传统中来澄清和批判他们历史相对主义的理论预设,并运用经验主义传统的概念和术语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尝试为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奠定新的基础。虽然这场学术论争源自欧洲大陆的历史主义危机,但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史学理论发展的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正西方史学理论自19世纪以来的发展演变是一个不断发生范式转换的历史过程。进入19世纪,西方历史学迎来了它繁花盛开的黄金时代,历史主义崛起,历史意识觉醒。与启蒙时代追求抽象理论和实证主义探寻普遍规律不同,历史主义关注细节、个别和变化,但也因此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潭。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狄尔泰仿照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模式,展开了历史理性批判,意在为历史学建立哲学基础。以反思历史学性质为要旨的史学理论从此诞生。自此以后的大约半个世纪内,在新康德主义者和新黑格尔主义者的推动下,偏重"理解"和主张史学自律的史学理论范式占据了明显的优势。以1942年亨普尔的《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的发表为标志,侧重"解释"的新实证主义科学统一论又占了上风,形成了分析的范式。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后结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找回国家"思潮催生了国家构建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政治学家斯蒂芬·斯科夫罗内克的影响,不少美国政治史家都把国家构建理论引入对美国历史的研究,为衰落中的政治史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国家构建理论为政治史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解释框架,使他们可以重新思考美国国家权力发展的过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和国家制度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家构建理论的引入,挑战了美国"弱国家权力"的神话;新的历史解释表明,美国政府的权力一直都比之前所认为的更加强大、宽泛和牢固。在过去数年中,国家构建研究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史研究中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民本思想与历史盛衰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关注社稷的盛衰、追求民族的兴盛,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成为民族史学优良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振兴民族的历史发展的要求.中国史学家通过对严酷的历史兴亡事实的总结,形成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关系到一个重大史学理论问题,涉及对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史学诞生以前,历史研究与历史写作分立,历史被视作神学和法学的预备知识。18世纪下半叶,在以伽特勒和施洛策尔为代表的哥廷根史学家的推动下,“务实的历史写作”成为德国启蒙史学的标志性概念,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联被要求以系统的方式加以呈现。伽特勒和施洛策尔围绕“务实”与“系统”和“科学”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史学理论层面的反思,并将普遍史—世界史的编纂作为“务实的历史写作”的实践形式。史学家被要求在经验性的史料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哲学的头脑,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时期和对象,呈现其中的系统性和关联性,让史学获得科学的性质。伽特勒在历史表现层面仍然保留了传统修辞史学的痕迹,施洛策尔则强调史学家所具有的理性能力在历史写作中发挥的主导作用。进入19世纪,启蒙史学及其理论受到德国历史主义史学家的批判,“务实”一词逐渐成为前现代史学的标签。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秉赋,是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灵魂。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人鉴于民族精神丧失而提出了"陶铸国魂"问题。20世纪初的"陶铸国魂"话语,是适应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发展大势而进行的民族精神构建,故它必然以反思中国历史传统为特征,以改造国民性为手段,以建构民族国家而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秉赋,是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灵魂。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国人鉴于民族精神丧失而提出了"陶铸国魂"问题。20世纪初的"陶铸国魂"话语,是适应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界发展大势而进行的民族精神构建,故它必然以反思中国历史传统为特征,以改造国民性为手段,以建构民族国家而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史是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史学流派,目前在西方乃至世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全球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了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人点,开辟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通史的新框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理论启发性,摒弃以国家为单位的思维模式,在世界历史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以某个国家的发展代表全球发展的整体趋势,全球发展的整体性只体现在真正普适于所有社会的三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美国史学家彼得·诺维克(Peter Novick,1934—)在其代表作《那高尚的梦想:客观性问题与美国历史学界》①(以下简称《梦想》,下引只注页码)中通过概览自19世纪后期美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修史。西汉武帝时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成《史记》 ,成功地记载了起自黄帝止于武帝时期的历史 ,无论在历史见识、史料价值、历史编撰上都达到极高的成就 ,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东汉初著名的史学家班固高度评价司马迁的著史精神和成就 ,他效法司马迁 ,为刚刚终结的西汉皇朝撰成了包举一代的《汉书》。《史记》和《汉书》为古代史家树立了典则。史家应当记载中华民族的奋斗发展、国家的盛衰兴亡 ,留下可靠信史 ,这是史学家的名山事业 ,也是史学家对国家民族应负的历史责任。国可灭 ,而史不可灭。当皇朝更替 ,继起者必须为…  相似文献   

13.
独立、繁荣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同物质力量一样,也是民族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之一,而且在特定、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有时甚至会发挥出比物质力量更重要的作用。文化力量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美国早在殖民地时期,就已经表现出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传统。“教育是人类所必需的”这一观念在美国根深蒂固。所以,美国在独立之前,就出现了大学;内战之前,即已建立了200多所大学。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和迅速发展,对于提升美国的科学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教育也十分重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就先后颁布了义务免费教育法令,创办公立的国民小学和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一代新人的民族精神。这和它们经济军事实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历史虽短,其历史学研究却很发达,且不断推陈出新。正如一位中国学者所观察到的那样,"美国人似乎对于‘新'有着特殊的敏感,在历史研究中也是如此。20世纪美国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不断求变和趋新中获得发展,以‘新'为旗帜的学派和思潮层出不穷,一种‘新史学'很快就为新的‘新史学'所取代;一种观点、一种解释,往往不出几年就成为节后黄花"~①。进入21世纪后,美国史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美国史学的许多传统研究领域不断受到挑战,同时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领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历史书写已经与民族塑造融为一体。迄今为止,历史书写主要受民族国家的框架局限,同时又在塑造民族精神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近代东亚,历史书写与民族主义的密切关系还表现为另一个侧面——它也依靠官方历史编撰和王朝历史编撰的长期传统,在这一传统之中,一个统治王朝发起编修前朝官方历史的计划,以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有用的教训,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历史学家在其职业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投身于方法论上的民族主义研究。与其他大多数社会科学家一样,他们假设在政治上组成国家的拥有自我认同的民族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对象。~①据此,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叙述民族国家如何形成、发展以及如何与其他民族国家发生相互作用。即便那些在著作中有意跨越民族史边界的历史学家也在沿着相似的研究路线工作。比如,研究外交史的史学家利用民族档案来重建国家间的关系。研究移民史的史学家追踪新的民族是如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与自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迎华 《世界历史》2002,1(6):30-39
自由平等是19世纪女权主义和自由主义共同的理想。女性主义借用自由主义的自由平等观念解释妇女选举权及其他权利,从女性的立场重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国与家等概念,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自由主义理论。实践上,她们走出私人领域的禁区,忘我地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去,挑战传统社会与两性关系,逐步把局限于男性的政治、经济权利扩大到女性阶层,为建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政治化作出贡献,为妇女政治平等权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993年10月12日宣布,本届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W·福格尔(Robert William Fogel)和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ecil North),主要对他们在运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解释经济的和制度的变化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工作进行表彰。他们二位是自诺贝尔经济奖设置以来第一次当选的经济史学家。美国《新闻周刊》称他们是“计量史学”的奠基人,即将经济统计学运用到历史中去这一新领域的开创者。这一领域长期以来为传统史学家所忽视。  相似文献   

19.
民族和疆域是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问题。中国通史编纂是白寿彝先生一生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他对民族、疆域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从而奠定了其主编中国通史的理论基础。他关于中国历史的民族理论可以概括为"四类范型,一个趋势"。四类范型指中国历史上的四类统一范式———各民族内部的统一、地区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多民族统一。一个趋势指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民族关系是曲折的,但总的趋势为统一是主流,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越来越发展。在疆域问题上,他明确地说,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作为编写中国通史的地理范围,而对皇朝史观在疆域问题上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批评。白氏中国通史是中国史学家在国际上建立自己的中国通史话语体系的标志性著述,反映了中国史学家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爱护和自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史研究中的都市—地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史研究中的都市—地区理论姜加拿大和美国虽然都是北美大陆的移民国家,但是,两国的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对两国历史的解释也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世纪20、30年代,特纳的边疆主义理论在美国史学界非常盛行,人们不但用边疆主义来解释美国疆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