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丽 《史学月刊》2014,(9):107-115
清末民初在上海先后出现了两份《女子世界》。1904年创刊的《女子世界》(丁初我主编)以"振兴女学,提倡女权"为宗旨,积极构建女国民之革命世界,传达出坚决而明朗的反传统指向;1914年创刊的同名刊物《女子世界》(陈蝶仙主编)在选择对时代潮流疏离的同时,专刊闺秀著作及关于女子启蒙的文字,意在传统文化与新文明之间打造优美高尚之才女世界。两份刊物以其各自独特的形式和话语记录下了建构女子世界的轨迹,其反传统与被传统的迥异面目既体现出编者主体的价值期许和文化取向,也传达出历史结构调试的客观诉求,反映了近代女子世界建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侯志平 《世界》2003,(8):25-29
《世界》杂志是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会刊,于1981年创刊,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如果进一步向前追溯,可以远到上世纪30年代,因为在那时,也有一份全国性的世界语刊物,与本刊同名,也叫《世界》(La Mondo),当时,这本刊物在“为中国的解放而用世界语”的口号下引导全国的世界语者加入民族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公报》是中国迄今为止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刊,在1902年,英敛之创办《大公报》之时,就以"开风气,牖民智"为宗旨,《大公报》也是当时社会中很有威望的报刊。提倡女子教育是《大公报》开风气,牖民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大公报》创刊之初就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宣传。英敛之等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法既宣扬了女子教育,又为后人办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内容简介"西洋镜"团队历时七年遍寻各国公私博物馆,搜集到了300余幅罕见版画,整理出近20万字的原刊报道。它们均来自《画刊》《世界画报》等世界上最早一批以图像为主的法国报刊。《画刊》是法国第一份画报,创刊于1843年3月。《世界画报》创刊于1857年,  相似文献   

5.
世界现代文化史新作──《20世纪世界文化》读后郝克路20世纪已经接近尾声,世纪转折就要来临。面对跨世纪之交,人们总要追溯以往,进行历史的反思,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由张象、黄若池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世界文化》(后简称《文化》)正是对百年来世界文化发展历...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中国史研究动态》迎来了创刊40周年。回顾与《中国史研究动态》同行的日子,诸多感慨,涌上心头。2015年9月,《中国史研究动态》刘洪波主编荣退,所党委任命我兼任《中国史研究动态》主编。接任之际,刘洪波主编和我有一次长谈,从刊物的创办谈到当下刊物的发展,从杨讷先生、张书生先生到田人隆先生、林永匡先生,再到陈高华先生、许敏编审,先后几代学者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中国史研究动态》不仅为海内外同仁介绍了研究信息,提供了交流平台,而  相似文献   

7.
周:杜先生,《世界汉学》杂志将于今年第一季度在北京创刊。我受主编刘梦溪先生之托,希望就《世界汉学》与汉学研究的世界化走向及其意义对您作一次访谈,作为该刊的学术编委,您对这一话题一定有很多见解.  相似文献   

8.
涂光群 《炎黄春秋》2001,(11):61-63
《人民文学》杂志是1949年10月25日创刊的,当年作为全国文协(中国作家协会的前身)的机关刊物,文协主席茅盾兼任该刊主编,并为刊物写了发刊词。而《人民文学》刊名,编辑部欲请毛主席题写。毛泽东谦虚地给主编“雁冰兄”写一短简,说他不合适,宜由“沫若兄”书写。于是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慨然允诺给刊物写了刊名。  相似文献   

9.
曲宁宁 《民俗研究》2020,(4):139-147
传统女教主要是基于儒家五经所建构的"内/外"模式来规训女性的言行举止与生活空间,而随着女教理论的发展,儒家修身学说逐步被移植并被用以型塑女子之德性。其中,"女四书"因其作者本身为女性,鲜明体现了女性对于礼教的自觉认同与"内卷化"特征,甚至表现出"立命"与"安身"相统一的趋势。然而从唐代的《女论语》开始,在儒家的心性修养体系日渐深入女教理论的同时,作者已不满于《女诫》以来将女性圈囿于家庭之内的角色定位与伦理束缚,表达出了参与公共事务的强烈意愿与完善个人道德、安顿终极关怀的诉求。换言之,先秦乃至两汉的女教理论着意将女子型塑为"女子",而唐代以降,女性的性别意识逐渐觉醒并致力于打破这一阃域,而力争成为"女君子"乃至"君子",并因此产生了女性个体诉求与儒家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这一冲突在明清时期达至巅峰,从而呈现出礼俗互动的多重影像。  相似文献   

10.
1915年9月15日,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制发行、陈独秀主撰主编的《青年杂志》正式创刊。《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四卷第一号开始,这本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的普通刊物,转型为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并且很快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类刊物之一。由《新青年》杂志直接启动的文学革命加思想解放的白话文运动,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话语工具、写作范本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文物考古》从1981年创刊至今已出版25期。现刊物主编已退休,编委会成员也有所变动。为了进一步做好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有必要对刊物的编委会及主编人员作一些调整,为此提请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史天地》2011,(3):93-95
贵州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的专家与本刊主编、副主编进行了一次交谈,并将谈话整理发表于《贵州报刊审读与管理》2010年第6期。现全文转载如下:我省由贵州省政协主管、省政协办公厅主办的《文史天地》,原名《贵州文史天地》,1994年创刊时,每期印刷发行不过千把份,主要是赠送有关领导和省政协委员,在省内外尚无多大影响。16年后,这份刊物的发行量已  相似文献   

13.
厦门大学历史系曾玲博士的新著《越洋再建家园:新加坡华人社会文化研究》已于2 0 0 3年8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该书系杨国祯教授主编的《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之一。全书2 0万字。该书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在近代以来中国和新加坡、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社会发展脉络下,以宏观考察和个案研究之方式,具体探究了华南移民运用祖籍地民间文化资源在新加坡土地上重新建构家园的历史过程。该书认为,源自祖籍地的传统民间文化,不仅是华人在海外重建社会结构的基本文化资源,也在新的社会文化脉络下发展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形态。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海外…  相似文献   

14.
正一笔者二舅程朱溪是一位爱国文化人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始终坚持抗日立场,在当时知名报刊杂志如《东方杂志》《国闻周报》《大公报》《晨报副刊》《徽音》和刘天华先生创办的"国乐改进社"出版的《音乐杂志》(1929年创刊,为国内首家全国性音乐刊物)发表了大量抗日作品,翻译出版了哈代、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双月刊,CN10-1443/D),将于2016年10月正式创刊。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承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名誉主编:王伟光;主编:李慎明。办刊宗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现实性、针对性、理论性和文风朴实的办刊风格。研究探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加强当代国际思潮评析,捍卫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建构文化史学的新框架——评两卷本《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于夫20世纪,藉助于现代科学和人类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能力的提高,文化史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中华大地上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史学著作。张碧波、董国尧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以...  相似文献   

17.
<正>一百零五年前,一个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和铭记的人诞生了,他就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夏鼐先生。一百年前,《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这本日后改名为《新青年》的杂志,带着朝气蓬勃的鲜明主张和拥抱世界先进文化的文明立场,逐步成长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文艺》杂志是解放前在山西运城出版的一份刊物。1947年3月创刊,同年8月因经费困难停刊,共出了五期(其中三、四期合刊)。刊物登载了部分知名作家和不少青年文艺爱好者的作品,内容清新、高雅、健康,形式活泼。16开本,每期40—50个页码,五六万字,封面套色。在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的运城,有史以来出  相似文献   

19.
以性别意义上女子解放为旨趣的北洋女子公学属于清末新政的产物,而新政整体框架亦成衡量办学效果的标杆。北洋女子公学筹办关联报界、政界,涉及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军政利益集团与《大公报》主持人英敛之、《日日新闻报》主持人方药雨等地方绅士的两派对决。北洋女子公学筹办过程多有反覆,人事复杂,纠纷甚多。表面看是报人英敛之、吕碧城的情感离合,背后则是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集团筹办女学的政治意图,特别是北洋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权力及其资源的分配。新政语境中北洋模式呈现的是传统性、现代性并置的混杂局面,亦涉及幕府转向军政利益集团过程中刷新"开明"形象的社会转型及其趋向。  相似文献   

20.
《神州》2006,(3)
作为一位来自台湾民间文化学者,他不仅肩负着了解台湾本地民间文化的任务,还要承担起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任。近年来,"中国结"红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其中,还有他一份不小的功劳——1971年1月,黄永松受邀创刊《汉声杂志》英文版。接着,黄永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