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亲笔回忆录栩栩如生地重绘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马丁·斯科塞斯引人入胜的绝佳电话八卦,让人发笑,又充满洞见。——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波普艺术,迷幻药,鲍勃·迪伦,地下电影制作——20世纪60年代,一场文化风暴以纽约为中心爆发开来,横扫了整个西方世界,当时处于这场风暴之眼的人便是安迪·沃霍尔。他的工作室,那个以"工厂"之名为人所知的曼哈顿敞间,正是整个60年代文化圈的枢纽。在这里,他不仅创作出了定义波普  相似文献   

2.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是我重要的灵感源泉。1980年,我在纽约一辆地铁车厢涂满了金宝汤罐头向他致意,不久后我们便成了朋友,他对嘻哈(hip-hop)文化很感兴趣,非常喜欢我的电影《狂野风格》(Wild Style),甚至跟我说,他希望自己能出现在片中,我听后哈哈大笑。此外,在波普文化以及  相似文献   

3.
他的新闻事业开始于战火纷飞的年代。60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第一报"——《人民日报》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他说:"我的一生都在《人民日报》度过。"  相似文献   

4.
他早在60年代就偷偷地"潜入"了中国,带给了我们一种"不健康"的现代主义文艺气息,直到80年代才真正为我们所认识,在中国出版作品最全面,位居当代法国作家之首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阿兰·罗伯-格里耶这个名字既新又旧。"新"是指他刚刚于2月18日去世,而很多人还要问这个人是谁(特别是当他出现在大众媒体时);"旧"是指他早在60年代就偷偷地"潜入"了中国,带给了我们一种"不健康"  相似文献   

5.
酷品     
长"眼睛"的灯灯饰的外形愈发千奇百怪,此趋势更延伸至户外灯饰设计,台湾品牌iloomi推出的户外灯饰CaveBall,散发60年代波普风味。色彩亮眼,外型逗趣,它就像一个外星人,透过多只"眼睛"照出柔和的灯光。多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1,(2)
正石鲁一生仅去华山实地写生过一次,而他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反反复复画了20多年,以华山为题材的山水画数量最多,现存的华山题材作品有140余幅。尤其在70年代,山水画几乎全是华山。可见华山之于石鲁,是灵魂之所在。1960年6月,石鲁与赵望云、何海霞、刘旷等人到华山写生,他从山门口的玉泉院一路画到西峰之巅,  相似文献   

7.
熊寥 《环球人物》2013,(9):81-82
曾提出"小说已死",一场大病后重新开始写作马原身材高大,他不爱穿颜色暗淡的褂子,喜欢穿花衣裳——粉色的裤子,绿色的上衣,像是特意要搭配出异域风情。有朋友曾称赞他是自己见到的长得最漂亮的"真人"——身材伟岸,五官深邃,整个面目像一尊雕塑。如果不是几年前的一场大病,与死神擦肩而过,自上世纪90年代便退隐文坛的马原或许不会回来写小说。他现  相似文献   

8.
宝丽来停产的消息曾引发了世界范围内不同规模的怀旧活动:2007年年底,东京举行安迪·沃霍尔的宝丽来人像摄影展,以此告慰宝丽来在60年代谱写的时尚传奇。近日,英国时装界朋克教母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与Kraken Opus合作推出巨型限量版影集,以97幅充满怀旧味的宝丽来相片,记录自己长久以来对时装设计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从常熟走出去的袁希光,自上世纪40年代后期就离乡背井,远赴台湾,投身新闻工作。60年来他始终以"为善最乐"之心做人立业,服务社会。他所创立的自由新闻社和《自由新闻报》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声名久远,袁公本人也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3月16日—6月9日,南京博物院推出"从毕加索到基弗——路德维希的艺术课"特展,这批展品大多创作于20世纪60—90年代,是德国著名艺术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Ludwig)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59位欧美艺术家的64件艺术作品,包括欧美现代主义各个阶段不同流派、不同地域特点的大师名作,如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美国波普艺术大师罗伊·利希滕斯坦因  相似文献   

11.
王旭 《神州》2012,(21):196
波普艺术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产物。通过研究它,可以了解艺术从抽象转向具象,以及艺术的二度空间走入艺术三度"组合"空间的脉络。波普艺术触动了整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基础,引领着艺术朝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转变。本文围绕着波普艺术为中心话题,在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可使我们对当代社会进行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是前罗马尼亚党政领导人。他曾多次访华,为中国人民所熟悉。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刮起一场政治风暴,几天后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埃列娜竟倒在本国人的枪口下。我们是新华社驻罗马尼亚记者,亲历了这场政治风暴,见证了齐奥塞斯库之死。  相似文献   

13.
张驰 《文史春秋》2003,(12):6-9
一个位卑职微、执锄荷担的农民,在上世纪60年代“一大二公”的背景下,逆流而上,斗胆上书倡导“分田到户,实行单干”。他,铁肩担道义,妙手章,以农民朴实而执的头脑,在田间地头,在夜半灯下,苦苦思考农业的命运,农村的命运,农民的命运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他那闪耀着智慧和真理之光的理论思想,在那变幻莫测的特殊年代里,先是被肯定、称颂,继而遭怀疑、质询,最终他的命运陷入了万劫不复。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3月,《雪域山水藏地人:我的西藏生活》(以下简称《雪域》)付梓出版,这本书完稿于金志国先生离开西藏的次年——2004年。时隔15年,金老师终于将他的西藏往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世人。全书分为"20世纪70年代的故事""辽阔雪域""变化的年代""西藏童话""转山拜湖朝圣路""居家拉萨"六个章节,洋洋洒洒25万余字,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的西藏面貌。翻看之际,熟悉的金老师的形象即刻浮现在脑海。"噔、噔、噔!"金老师爱穿皮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笔者亲历当时的正经八百荒唐事,今天只能做为笑谈了。"淫诗"之罪20世纪60年代末,笔者在湖南慈利县西北某区"专案组"工作,下属公社(镇)把揪出的"坏人"都立了案卷。其中有工程师李岳平"臭知识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一卷。案卷中录了他的许多"罪行",其中有他50年代写的10多首诗词。一首题为《仙侣洞》的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我叔叔冯金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只上过几年小学的他,因出版多部风靡全国的长、短篇小说而成为文坛新秀。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黄水传》,当时在河南,特别是在豫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这位中国第一代“农民作家”在“文革”中,却以自杀的方式凄然而去。  相似文献   

17.
黄笑宇 《中原文物》2012,(5):111-112
<正>考古者,拨开被风雨掩埋的层层尘埃,第一时间进入了历史的时空,见证着不为世人所知的久远故事。于是,考古渐渐让人神往。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想家、历史学家福柯就曾以"考古学"之名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著作《知识考古学》,而他的《临床医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13日,一个78岁的法国老头去世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老头生前曾以一人之力,搅乱了10多个国家的局势——他似乎专为战争而生,纵横亚非30年,在10多个国家发动了20多场政变,搞暗杀,当"太上皇"。他就是有"法国第一雇佣兵"、"政变狂人"之称的鲍勃·德纳尔。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他的梦幻能够变成现实,如果他能随同无数尚未出生的人一起再度降生,就像他从前一样,那么他对于他的国家将有所助益."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当英国伦敦大学的一位中文教授在自己的住所里写下了以上这一段话的时候,他的眼前一定浮现出了自己正在讲述的那个人的奇特样貌:大大的脑袋,短小的身材,浓眉大眼,络腮胡子.那个人是他以...  相似文献   

20.
福柯史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柯其人及其史学著作 本世纪60年代,巴黎的思想界悄然崛起一个世界级怪杰——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7—1984)。他的著述一经发表,就立即被译成几种甚至十几种文字。他带有强烈反主流文化色彩的思想,几乎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激进知识界奉为圭臬。在萨特后的法国,他是公认的“哲学王”。他于1984年6月25日去世,距今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