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觉建立社会史学的努力,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后,中国社会史研究主要围绕着引进与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史理论的探索、新材料的开掘与使用以及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就目前的研究看,社会史研究仍然存在着值得反思的问题,如社会史学的理论建构、"碎片化"的研究倾向、交叉学科的研究边界、断代史研究的平衡、研究史料的进一步拓展与运用等等。未来社会史研究前景广阔,但也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赵新潮 《安徽史学》2021,(3):160-168
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是一个可以多视角审视、多层次观察、多领域延展的拓荒性研究命题.积极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揭示中国当代法律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探求中国当代法律与社会演变的历史规律,确立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既需要有理论的关怀、通史的关怀,也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资料挖掘,还应有"瞻前顾后"的意识.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有多种研究进路,既可按照现行社会能够与法律产生关联的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也可根据现行部门法的划分标准分门别类开展研究,还可以新中国的历史分期为分析框架.同时,作为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国当代法律社会史应充分借鉴社会史和法社会学等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开拓研究视野,丰富选题内容,如此才能最终呈现一幅形象生动的当代中国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  相似文献   

3.
社会史本当是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目前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还基本是一片空白。社会工作的蓬勃发展需要对建国以来的社会发展历程和社会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于是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和学科构建成为急需开展的课题。目前的中心任务是要构建一个比较成熟的中国当代社会史学科体系,先分门别类地研究专题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综合研究总体史。而方志界已经在社会史研究和记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很值得国史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对象涉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重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变迁三大部分。中国当代社会史应以剖析社会结构为基础,以论述社会建设为核心,以揭示社会生活变迁及其规律为目标。目前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仍面临种种难题。当下的首要任务是系统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有关当代社会史的研究资料。在研究中,力图把个案研究与社会整体研究结合起来;把静态分析与动态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当代社会生活变革与政治变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史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社会史研究的复兴和高潮迭起。然而,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部权威性的当代社会史或包括当代社会史在内的中国社会通史问世。无论从中国通史的一个断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角度审视,还是从中国正在经历并将长期经历的一个社会形态史(社会主义史)的角度审视,当代社会史都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者要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加大力度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相对应的当代社会史,把当代社会史提上研究日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史学中的诸种"社会史",多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探究其演变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的政治史书写传统的社会化、世俗化转向。"社会史"书写的演变,既反映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在近代中国史学界从进化论一家独大到日趋多元的演变特点;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史家的历史书写理念,从以中国历史为西方理论作注脚,到回归历史学本位的趋向。与之相关的史学社会科学化,同样经历了从辅助"史料考订"到进行"历史解释"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诸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科理论方面,学者们围绕社会史的定义、研究对象、范畴、学科地位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发表了许多专论,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和认真求实的讨论。许多人还将他们的理论见解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具体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取得了公认的成果。但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并构建起自成体系的整体社会史著作还很少见。学科理论的不足和学科体系的琐碎芜杂,不仅影响到社会史专题研究的深入,制约了中国社会史学科的发展,返回来又滞慢了社会史理论的成熟。1992年,我们出版了《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  相似文献   

8.
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是作所《中国中世社会》一书的序论。章大致叙述了四个问题: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现在中国思想界与学术界发展的一个高潮;二、这次社会史论战主要是理论之争,缺乏材料作理论基础。以重理论更应重材料为宗旨的《食货》半月刊应运而生;三、论述了史学研究中理论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了辩证唯物史观全面的、运动的观点和以物为主,但又不轻视精神的反作用的观点;四、指出辩证唯物史观是当代最先进的方法,是真理,仍是有生命力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史学思想涌进了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辩证唯物史现有些技忽略。但在不远的将来,辨证唯物史观会在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道路上重现光辉。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与中国社会史研究齐步前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也走过了20年的历程。应该说,从社会史发轫之初,对于社会史理论的探索和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同样,对不同时期社会史自身学术史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成果也是接连不断,这种状况反映了社会史学界总结与反思的自觉性①,同时推动了社会史研究的纵深发展。愚自1982年师从乔志强先生学习中国近代社会史,1985年硕士毕业后成为专业的史学工作者,算来也有20年的时光。从学生到“先生”,并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更是一种责任的承接。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起“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现代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史角度拓宽中国现代史的研究领域,是深化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五种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各种观点的合理性及其缺陷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上述观点都可以借鉴,特别是关于社会史是一个新方向、新方法的观点,更可以直接地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将这种观点所提出的一些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去。对此作者从以社会史研究为基础、吸收社会史研究的内容、运用社会史研究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诸方面,就如何加深中国现代史研究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取向.跨学科研究在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史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导致学科边界渐趋模糊.漠视学科边界的存在只能造成当代中国社会史学科重心的偏移,影响学科建设.在日益广泛的跨学科融通中,厘清和划定学科边界是保持学科独立性的重要前提,清晰的学科边界是实现良性学术交流与学科互鉴的重要依据.作为史学分支学科,当代中国社会史有必要在坚持史学本位的前提下跨越边界,借鉴并整合其他学科之长,实现问题意识、理论视角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这也是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不断深入的基本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吕思勉在"史界革命"的学术氛围下,把西方社会学理论引入史学研究领域,开始关注和研究社会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路和认识,主要有: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而不应以帝王将相为中心;主张史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广泛结合,尤其注重社会学与史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互补;社会史研究以婚姻为社会组织的开篇,重视"社会关系"在社会史研究中的地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社会组织的变化,经济实际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的观点;重视生活方式研究,注重发挥史学强大的叙事性功能。这对于今天拓展我们的史学研究视野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史研究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一朵奇葩。自80年代以来,国内社会史研究者从探讨社会史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方法起步,进而深入到对社会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探讨,近年来,不少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地域社会史,应该说,这既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向广度和深度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展中国社会史研究之必然。在国内地域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之际,我们试图通过对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的初步探索,谈一点对地域社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于2008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太原联合召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暨纪念乔志强先生诞辰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切缅怀乔志强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突出贡献,并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探索,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史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几年来,当代中国史研究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要加强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并列的社会史研究,强调以整体视角来拓展与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这既蕴涵着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支配,又有着与外在的社会现实相契合的时代机遇。在此发展背景下,一些国史学者从宏大叙事转向微观实证,致力于地方、社会层面的微观研究,重视地方史料的发掘与整理,取径民间,以区域或地方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力求在地方史或区域史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总体史的样态。因此,很有必要从方法论的角度,以社会史为视角检讨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开拓与进展,从而推动社会史这一新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国学研究自二战后至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研究范式的变迁,主要包括,从"冲击—回应"到"中国中心观"、"后现代史学"转向和"全球史"转向等。40年来,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对国内的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对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影响,"过密化"、"大分流"理论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施坚雅模式"对城市史研究的影响。那么,美国中国学研究为什么能在理论、范式和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运用美国中国学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利与弊是什么?国内学者应如何面对属于西方话语体系的美国中国学的理论?如何构建本土学术话语体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王严 《史学理论研究》2023,(4):98-108+159
尼日利亚是当代非洲史学最早的诞生地之一,以伊巴丹学派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史学曾享誉非洲内外。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尼日利亚史学出现了史学组织、历史学专业招生与史学的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危机。民族主义史学家从历史理论、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等方面反思本次危机,认为这是民族主义史学自身研究内容与方法上的缺陷和政府实施忽视人文社科系列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反思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应对危机的举措:改变过去经验主义的做法,注重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提倡重今薄古,加强对当代史的研究;超越政治史,将史学研究扩大到族群关系史、经济史、国际关系等与非洲当代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主题,并主张改进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经历40年发展后,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界努力寻求历史理论研究新的发展趋向,其特点之一便是回归面向过去的本体论反思。“人类世”是标识1800年以来地球系统历史的地质时间单元。“人类世”话语注重客观存在的过去,并据此认识现在和未来。在回归过去趋向下,约翰·麦克尼尔、迪佩什·查克拉巴蒂分别从环境史、历史理论研究角度阐释了“人类世”话语。他们的阐释在超越“西方中心论”、塑造史学新形态方面具有启示意义。分析“人类世”话语在西方历史理论界的上述因应过程,并阐释“人类世”话语的历史理论意义,对中国历史理论界正在推进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以反思和批判魏特夫的治水学说为起点。二是充分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讨论水利与社会、水利与国家的关系。三是吸收人类学研究成果,以弗里德曼的理论假设和宗族范式为基础,实现了从"宗族社区"向"水利社区"的转变。四是具有反思与超越日本学界"水利共同体"理论的学术自觉,实现了从水利共同体向水利社会的转变。当前国内的明清水利社会史研究具有理论创新潜质。  相似文献   

20.
胡英泽  郝平 《清史研究》2005,(2):118-124
2004年8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在山西大学召开。包括中国、英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2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6篇。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科对话,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争鸣。20世纪90年代,区域社会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潮流,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如何跨越各自研究的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开展研究理论、方法的对话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史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