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生者出于义务或者孝道安置死者的一种仪式,还是表征人类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等诸多因素变化的影响,民间丧葬文化发生了很多变迁。文章就豫南皖西地区龙口镇1990年前后丧葬民俗事象的变迁进行深入研究,藉此探讨豫南皖西地区文化生态嬗变之因。  相似文献   

2.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皖中、皖西、赣北、豫南、鄂东广大地区,抗击侵华日军的一次重大战役,就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武汉会战。这次会战的战线之长、时间之久、兵员之众、规模之大、牺牲之重,是抗日战争中其他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从南北朝交接的三个关键地区墓葬文化因素的构成,及相关的历史、地理背景和文化传统中可清晰看出,陕南、豫南鄂北、山东地区是南朝文化向北传播的三个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河南西北部,豫南地区的二里头时期遗存发现较少,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豫南地区已发掘的八处二里头时期遗存为研究对象,在与周邻地区同时期遗存作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分期、分区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屈家岭文化早期向北扩展,占据了豫西南地区,晚期更是影响渗透到豫南、豫中、陕东南等地,甚至波及晋南地区。在这种北渐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渐进性和地域性特征,这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豫南地区史前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南地区地处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主要有裴李岗、仰韶、屈家岭、龙山和二里头文化,其中以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除裴李岗文化时期外,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始终表现出多样、复杂的文化面貌,依据相关考古和文献资料,这一现象可能与华夏和苗蛮(或称三苗)集团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和战争有关.  相似文献   

7.
“择其吉金”是春秋中晚期流行于楚国的金文辞例,春秋晚期传播至楚系国家以及吴、越等国。“择其吉金”与另一辞例“用其吉金”关系密切,它们最初可能都是起源于周文化中心区域,而后在豫南鄂北地区流行,并同时为楚国青铜器铭文所采用。这一文化现象说明,早期楚文化因素的形成并非只是通过楚国一个国家而是经由一个区域来完成的,而这个区域应当在豫南鄂北。  相似文献   

8.
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害下放。他在十分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还念念不忘我国的考古事业,竟然以“业余考古”者的身份,从事田野考古调查,为豫南考古提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新课题。这种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值得学习。今后我们应该根据苏先生提供的线索,进一步调查发掘研究,弄清豫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信阳孙砦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壹前言信阳位于豫南大别山的北麓,北依确山,东邻罗山,西接桐柏,境内物产丰富,素有豫南鱼米之乡之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在豫南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在此定居,遗留下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到了西周时期,信阳境内的遗址分布的更为广泛。据文献记载,信阳在西周时是申国的所在地,到了战国时代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这里还遗留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古城遗址。在上述古文化遗址中,孙砦遗址就是比较重要的一处。1959年冬,为了配合当地的水利工程,我们对孙砦遗址进行了发掘。我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信阳市的著名作家叶楠,不仅在战火纷飞的豫南度过了苦难的少年时代,还在这葱郁的大山里投身革命,是一位从豫南走出的、令家乡骄傲的大山之子。 一我与叶楠相识于1986年元旦。为拍摄反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电影,他和天津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到豫南深人生活回到潢川,并在这里住了三四天,县里指派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我来接待他。  相似文献   

11.
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汶口文化西来,到达河南东部、中部甚至西部地区;湖北屈家岭文化北渐,到达河南西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两者在河南交汇,这在中国考古学上是独树一帜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它们往往介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反映了这一系列文化的消长、取代和变迁。大坟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深入河南所到之处,对与之相遇的晚期仰韶文化产生较大影响。河南的大坟口文化展示了黄河中下游古代文化的交流,而河南的屈家岭文化则连接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王湾三期文化早期主要分布于豫中和豫西东部地区,晚期分布地域明显向南扩张,可分为王湾、煤山、杨庄二期和乱石滩四个地方类型,后两个类型系王湾三期文化取代分布于豫南、豫西南和鄂西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后形成的,是"禹征三苗"的考古学反映.二里头文化一期集中分布于嵩山周围一带,二期始进抵驻马店-南阳一线.所谓"新砦期"早段实属王湾三期文化最晚阶段的遗存,晚段应属二里头文化一期偏早阶段的遗存,二里头文化一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夏文化.  相似文献   

13.
自商畅灭夏建立商王朝以后,商的势力不断扩大,到商代后期,商的势力已北达辽宁,南到湖南,西到甘肃,东到浙江了。各地发现的商代遗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就中原地区来说,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等重要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可是黄河以南的豫南地区和豫西南地区在商代考古方面却一直是一个空白,直到一九七九年罗山县蟒张商代晚期墓地的发掘①才填补了这个地区的一部分空白。但豫西南地区却仍没有关于商代重要遗址特别是墓葬的详细资料。据《诗经·商颂》:“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袁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汝荆楚,居国南乡。”说明豫南、豫西南的信阳、南阳一带可能是商的“南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其他单位对天湖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商周时期墓葬24座。其中M57保存较好,是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随葬品较为丰富,为研究豫南地区商代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豫西地区夏文化的南传路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江汉考古》2005,(3):54-62
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南传路线问题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番探讨。我们认为夏文化在豫西地区南传路线由北向南大致经过三个中心区域:洛阳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南阳地区、豫南的信阳地区。  相似文献   

16.
后李商代墓葬族属试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九七九年四月,河南罗山县东南后李村发现大型商代墓地一处,这是豫南地区商代考古上的一个重要收获。几年来信阳地区文管会和罗山县文化馆的同志们在这里进行了两次发掘,现已清理出商墓17座,其中有10座已经公诸于世,另外7座尚在整理之中。根据所发表的资料,正如原报告所说:“这处商代墓地的墓葬形制、器物特征、纹饰图样等,都与安阳殷墟的晚商文化相类  相似文献   

17.
豫陕晋相邻地区是中原文化区的核心区,与其他区系文化不直接接壤,文化面貌相对单纯。此地区从仰韶文化一期至三期大约1500年间,墓葬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到三、四期之交时在灵宝西坡墓地开始出现大、中、小等级墓葬,并经仰韶文化四期的发展,至迟在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正式进入等级社会。此地区等级分化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的,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14,(1)
社区文化是社区凝聚和整合的灵魂,发展社区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具体体现。西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是西部灿烂、丰厚的民族文化集萃之地,其多样、内聚、和谐、开放的内涵,时时散发出浓郁的西部韵味。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在西部崛起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社区文化的设施建设、文体活动建设、组织文化建设、观念文化建设以及相应的理论建设,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画像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画象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璀璨斑烂的瑰宝,是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沉雄大”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誉名中外,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河南省是汉代画象石刻的重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嵩岳地区的登封县、密县,豫东地区的永城县、淮阳县,豫北地区的浚县、滑县、林县和豫南地区的南阳县、社旗县、方城县、襄城县、唐河县、邓县、内乡县、舞阳县……等。共搜集到石刻两千余块。最集中的地区是南阳地区,积石一千二百余块,并建立了汉画馆,选择二百块精品陈列出来,反映了南阳汉画象石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0.
裴李岗文化葬俗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李岗文化葬俗浅议王晓裴李岗文化,是七十年代中后期在河南境内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时代较早的文化。其主要分布范围在豫中、豫西和豫南、一带,目前已发现130余处。经正式发掘与试掘的遗址有:新郑裴李岗、密县莪沟、舞阳贾湖、长葛石固、新郑沙窝李、郏县水泉,临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