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市汉正街日用小商品市场.现有204户个体商贩在这里摆摊经营,他们采取批量销售的经营方式,生意做得比较大.引起了各方面注意。这种经营方式允不允许?有什么利弊?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对汉正街下段153户个体商贩进行了调查研查。  相似文献   

2.
这是汉正街旧时流行的一首歌谣。改革开放以来,当年在汉正街创业的100多户个体老板,大多已离开汉正街另谋发展去了,现在的汉正街已是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天下。在第二、三代中间,既有大学生、博士生下海的经商,也有来自浙江、安徽及湖北各县城的农民。有人  相似文献   

3.
信息播报     
硚口区政协牵头发起汉正街商俗文化抢救行动2月6日,硚口区政协和汉正街市场管委会召开座谈会,共同倡议发起汉正街商俗文化抢救行动。抢救内容包括汉正街地域特色、代表某个商业时代的有形文物;传统的商业行规,学徒徒规;商俗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口头传承的信条;行业的经营守则、执业标准、服务技巧等非物质性的“讲究”;招牌字号、楹联、对联,门面装潢、店铺陈设样式,商业会馆、公所等。此次行动得到了文史专家和文化界人士、见证了汉正街发展变迁的商界资深人士以及新闻界的支持。区长王绍志向各位专家和老商界人士表示感谢,强调要进一步搞好规划建设,保护好汉正街品牌,保持汉正街长盛不衰。硚口区政协主席国洪河、区委副书记刘涛等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昔日汉正街     
我是在汉正街土生土长的.在这里生活了近80个春秋,汉正街昔日的情况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特作此文.昔日汉正街商业经营的品种几乎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经营性质有行栈、批发商、零售商.行栈方面有粮食、牲猪、瓜果蔬菜、鲜鱼、药材、山货等.行栈一般的只是起个掮客的作用,“行不吃货”这是条行规.收益主要是靠佣金,称之为行佣.我家是经营牛皮山货的.如一笔黄狼皮的生意,双方成交之后,提取3%的佣金.所以有人戏谑行钱为“两个肩膀抬一张嘴”.  相似文献   

5.
位于汉正街的三镇市场,在三四十年代曾闻名全国,它对于武汉市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以后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作出过重要的贡献.然而“三镇”市场何以得名,它的旧址究竟在哪里?它又是怎样形成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鲜为人知.笔者根据自身的了解并走访多位60多岁以上的知情老人,反复核对,撰写出这一篇拙文,也许帮助人们了解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发展轨迹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耕者有其田"经历了小农经济、集体经济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户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在此期间土地经历了"土地私有产权""土地集体产权"的变化,土地经营方式也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得到释放。土地集体产权完全杜绝了农民买卖土地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了农民永远持有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耕者有其田"不再以"土地私有产权"为前提。土地制度的每一次变迁都激发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分户经营导致土地经营缺乏规模经济效率,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更多农民从土地中析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弱化,农民不能从责任田中持续受益。因此需要重新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形式,将村民具有使用权的土地通过产业化公司得以集体化运营,为"耕者有其田"赋予新的含义,在新型的土地经营方式中提升农民从土地中的获益水平。  相似文献   

7.
武汉的明珠──汉正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口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地处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商埠。明万历年间(公元 1573年),这里已是“户逾九千、人口五万”的闹市。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3),就呈现出商贾云集、交易兴盛,招徐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的“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荣景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的专业街肆。1858年,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以后,汉口被辟为商埠,英、法、德、日、俄划地租界,实行经济掠夺。豪商巨富相继迁住租界,汉正街一带,已比较集中地形成了小百货、土特产等…  相似文献   

8.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在中国,要看对外开放得去深圳,要看对内搞活则要来汉正街。”有人为了押韵,把这两句话简化为!“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汉正街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内搞活的一个成功范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些年份.汉正街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风向标,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条河。在这条河里,少不了风吹浪打,少不了急流险滩。汉正街顺应了历史潮流,奋勇当先地走过30年.成为镶嵌在长江汉水交汇处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相似文献   

9.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在中国,要看对外开放得去深圳,要看对内搞活则要来汉正街。"有人为了押韵,把这两句话简化为:"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汉正街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内搞活的一个成功范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些年份,汉正街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万元户""百万元户"是怎么叫出来的我叫郑举选,是汉正街开放时第一批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户。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件大事让我感到又高兴又忙碌。第一件大事,我被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推荐为火炬手,参加北京残奥会的火炬传递。我作为武汉市40多万残疾人代表,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这是至高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30年来,在我国逐步地建立起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以下简称汉正街市场)的恢复开放,则是在这个改革大潮  相似文献   

12.
论封建社会后期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及其特征王光宇在封建社会后期,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与传统项目,时商业发展的意义颇大,其自成体系的经营方式,特别是其商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也较大。一唐宋时期,徽商以经营竹、木、漆、茶和“文房四宝”等为主要行业、其经营方式多采...  相似文献   

13.
交通看武汉     
当我们试图解读武汉这座城市的时候,汉正街、江汉关、武汉长江大桥这些字眼依次闪过,却总有一种肤浅的感觉。武汉的命脉究竟在何处呢?“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启发了我们,武汉从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昨天的辉煌似乎都是武汉人的精明造  相似文献   

14.
[老字号小档案] "汪玉霞"创始于1739年,由安徽茶商汪士良携如夫人蔡玉霞在汉正街823号灯笼巷创办食品杂货店,经营茶叶和糕点等,因蔡玉霞掌中有朱砂被誉旺夫,取名"汪玉霞",是武汉历史最为悠久的食品老字号,迄今已283年.  相似文献   

15.
正盼入工会我是汉正街市场一名流动搬运工,俗称"扁担",如同重庆"棒棒军"一样属借代称呼。我们汉正街扁担这个劳动群体是伴随1979年汉正街市场开街、兴旺,因市场发展需要短途人力运输而形成的。成员主要来自农村,市场生意旺季时曾高达一两万人。我出生于红安县高桥镇张家田村一个农民家庭,1987年高考落榜,我在家乡呆  相似文献   

16.
“万元户”“百万元户”是怎么叫出来的 我叫郑举选,是汉正街开放时第一批办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户。最近一段时间,有两件大事让我感到又高兴又忙碌。第一件大事,我被武汉市残疾人联合会推荐为火炬手,参加北京残奥会的火炬传递。我作为武汉市40多万残疾人代表,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兴奋、自豪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相似文献   

17.
汉正街百年兴旺的谦祥益衡记布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誉满三镇,妇孺皆知.近百年来,除因时局影响,经常是顾客盈门.谦样益起源于山东章邱的孟传珠,他从挑货担起步,开布店,开染坊,积累了大量资金,遂到北京独资创设谦祥益布店(以后称总店),经过四代经营,业务大大发展,在全国各大都市天津、上海、济南、开封相继设了分店.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谦样益第二代老板孟继富、赵春山来到汉口,在戏子街(今人和街)初创谦祥益布店,着重批发.至1895年再在汉正街开设一家规模较大的“谦祥益衡记”绸布店.该店用人,按照北京总店的标准,从职工中挑选忠于孟氏,肯为孟  相似文献   

18.
20年代初,在汉口绸布业中,有一家怡和布店,它是当时汉口有名商店之一.这个布店既非官办,亦非资本家经营,而是由原来盛极一时的瑞记布店一群店员工人共同集资,自动组合开设起来的.它像初生之犊一样;在布业竞争中,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并得以与资金雄厚的谦样益布店并存称雄于汉正街市场,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合资经营商店.  相似文献   

19.
老汉口的六言私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30年代初,汉口市沿着汉水东起接驾嘴(集家嘴),以西为流通巷、新码头、沈家庙、宝庆码头,再而大水巷、永宁巷、石码头、万安巷,往北即与汉正街平行的大夹街、小夹街、新安街、汉中路,再北就是也与汉正街平行的长堤街了。  相似文献   

20.
(摘自《长江日报》1979年10月14日)停业八年之久的我市三镇小商品批发市场,已正式恢复营业。地处汉口汉正街公安巷内的三镇小商品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工业、手工业中的三类小商品,即:小百货、小五金、小针织和零配件。服务方式除了自行组织各类小商品销售外,将不断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