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梨园祖师庙的遗址在苏州阊门外三乐湾义 慈巷,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在巷的中段,有两幢  相似文献   

2.
正苏州别称姑苏,上了年纪的老苏州,总会记得自己曾经住在哪一条小巷,这条小巷的由来、沿革、有什么历史内涵。最近我正在进行地名调查工作,从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名,今略举数例与读者分享。城不变,道也不变姑苏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今天的苏州古城,城址基本未变,与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宋《平江图》相对照,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仍然是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  相似文献   

3.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主要流传于我国吴方言区域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及上海地区。2006年5月20日,苏州评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有400年历史的苏州评弹俗称“说书”,和北京琴书有点类似,是一门说唱艺术。专门听说书的地方,叫书场。上海最早的书场可以追溯至清咸丰年间,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好的苏州评弹就一定要到上海来听了——当时大批的评弹艺人,  相似文献   

5.
苏州评弹在海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吴侬软语作为人类问候外星人的66种语言中最后一缕声音载入航天器被送上了太空。苏州评弹,是江南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的苏州评弹,形成于明末清初,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演出书目众多,艺术流派纷呈.名家响档辈出。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曾掀起过欣赏苏州评弹艺术的热潮,近年来又正在逐步复苏中。上世纪40年代以来.苏州评弹艺人闯荡书坛的趣闻轶事,也成为广大评弹艺术爱好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苏州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此,苏州的老弄堂,也无不例外地成为了苏州流水生活中的一个依附或停顿。同时,这也注定了苏州的老弄堂,要比江南其他城市的老弄堂多了一份如水一样的轻柔与舒缓。所谓性格决定生活方式,正是苏州老弄堂那份与生俱来的舒缓,才孕育出了姑苏城的悠闲、恬静的生活节奏及苏州人精细、柔和、淡雅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苏绣之精致、园林之幽雅、评弹之细腻、昆曲之柔美、檀扇之轻盈;才有了花乌风月、倜傥细腻,柔情与蜜意相融的"天堂",才有了亭、园、塔、桥所相映而成的那份画意诗情以及寒山寺久久回荡的钟声。如果说姑苏城的慢调性格是由流水萦绕而成的话,那么一条条掩映在小桥流水中的姑苏老弄堂,便是慢调苏州的一个被浓缩了的城市表情。  相似文献   

8.
<正>苏州评弹(以下简称“评弹”),是风雅优美的江南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流传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吴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滋养,孕育了评弹雅致、细腻的文化品性、艺术风格和美学格调。评弹之“雅”,是风雅、文雅、优雅之“雅”,亦是雅中融俗、俗中见雅之“雅”。评弹雅俗共赏、文野并存的文化品格,源于吴文化趋于世俗化、世情化、人性化、人情味的特色传统;而评弹之“细”,更得益于其数百年的深厚文学底蕴。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学、音乐相互交融,构成了评弹这一融“说、噱、  相似文献   

9.
从苏州城区出阊门,经石路至广济桥与新民桥之间。有一条座北朝南的小巷,那就是窨制花茶的花茶之巷——杨安浜。一般苏州的小巷都是以民居为主,而杨安浜全长336.6米,却只有很少几家是居民住宅,绝大多数是窨制花茶的加工场。房屋都比较古老,如东杨安浜的开元茶栈,内有一座阁老厅,是市里保护的古建筑之一。其它如广盛、福泰、方裕泰等茶栈,也都是三四进深的高墙大院。  相似文献   

10.
在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南不远处,有一条叫王府基的小巷,本地人称作“皇废基“,这里曾是张士诚王宫所在地。苏州至今保留着一个奇怪的风俗,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晚,古城的大街小巷里就会有星星点点的香烛插在地上,俗称“烧狗屎香”,据说那天是地藏王生日,张士诚起兵时自称是地藏王转世,而  相似文献   

11.
当我坐上火车回望苏州时,心里突然冒出个问号。这就是苏州吗?苏州该是一个古典的回忆。该是青楼、砖塔、瓦屋,该是小桥、流水、人家,该是古树、窄径、荷花,该是仄巷、石弄、绿茶。苏州在外地人眼里是石拱桥,月亮门。乌篷船,小折扇,字画与瓷器,越剧与评弹,“南朝三百六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还有吴侬软语的叫卖声。船桨击水的啪啪声……可脑海的底片总难与眼前的水泥森林叠合在一起。乘大轿车直奔苏州时,心情是急切的。聚精会神地盯着窗外,寻找梦中的苏州。展现在眼前的是宽阔的大马路,是雄伟的楼宇,是五颜六色的广告牌,是一…  相似文献   

12.
巷赋     
春去秋来,草长莺飞,日子流水般逝去,小巷原是我们手心的一缕缕肌纹,一条长长的牵挂,它是城市一条长长的文脉,偕我们而长在。 大街小巷,两个范畴,两种生态,构建了一个城池。我偏爱小巷。小巷特定的情景,小巷琐琐碎碎的细枝末节,似乎不曾收入心底,纷纷的尘埃落定之后,它却显得明晰,淡泊如水的日子突现出来,原来它是那样刻骨而铭心的。  相似文献   

13.
北京路,高第街。 穿过街口的牌坊后,街中间有一条叫“许地”的小巷,小巷中一片与周围繁华完全隔绝的老屋让人彷佛感到时光倒流。许崇智、许广平、许崇清、许应骏……这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彷佛幻化成影像,在老巷中穿梭。  相似文献   

14.
回首专诸巷     
苏州金门与阊门之间,有一条五百多米长(确切地说是551米)的小巷,名叫专诸巷。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穿珠巷,不过是音近讹误罢了。在清末,那里聚集了许多眼镜店,于是有了一句苏州俗语:穿珠巷配眼镜,各人的眼光不同。不管近视、老花,一戴眼镜,自然便于穿珠,与地名真是贴合无间。然而,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专诸巷。专诸乃春秋时期著名的侠士,受阖闾之托,手捧热气腾腾的煎鱼,用藏在鱼腹中的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自己被杀后葬于此处。  相似文献   

15.
《沧桑》1996,(5)
上党盆地有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山西省长治市。市里有一条名叫“锡坊巷”的偏僻小巷,小巷深处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基层粮店:东街粮店。  相似文献   

16.
正旧时,南京新街口附近有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僻静小巷,因晚清年间,这条小巷有好几家店铺和作坊,专销各种兽皮,精制羊皮统子,在南京地区很有名气,所以小巷就被人叫做"羊皮巷"。不过进入民国后,羊皮巷百业凋零,店铺歇业,只有一些住家户,平时显得格外静谧。然而,抗战胜利后的1946  相似文献   

17.
左鑫 《南京史志》2010,(7):17-17
这儿的景象一时是无法全部描绘出来的,一条条小巷将建筑划成了整整齐齐、有棱有角的方格块,外面的道路从四面八方通向这条繁华的街道,它就是长沙著名的太平街。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路是贵阳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因清代在此设粮道衙门,故叫粮道巷。后来因做棉花生意和弹棉花的人集中在这条小巷,改名为棉花街。1940年改名都司东路,1941年在原粮道衙门地址上建贵州科学馆,此小巷改称科学路。科学路长约200米,但是原粮道衙门,占地较宽。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的机关报《三民日报》、《民国日报》、《新黔日报》3家报馆均设在此条路上。  相似文献   

19.
2500多年的苏州,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巷弄堂、城墙河桥、街坊市巷、名泉古井……这些充满神韵的古城风貌,在渐渐湮没。幸好,近几年连续出版的一套《老苏州》系列画册,将那些失落了的文明从人们遗忘的大海里一一搜寻了回来。这套用图片  相似文献   

20.
邱声鸣 《湖北文史》2003,(1):192-210
历史化古城湖北荆州,北门内有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老街,拐弯是一条幽静的小巷。小巷深处,有一座唐代古庙铁女寺。寺内除供奉有如来、观音、弥陀等佛像,在大雄宝殿两侧的佛龛里,还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