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窑店石窟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屯里镇王家河村南309国道北侧的山崖上,由一座中心塔柱窟和两座三壁三龛窟组成。造像以较为常见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组合为主。通过分析石窑店石窟造像风格特点,并与其他地区造像进行对比,推断石窟年代为北朝晚期至隋代。石窑店石窟反映了北朝晚期至隋代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发展、窟龛形制的演变与吉县地区佛教传播的情况,为研究临汾地区中古时期的佛教发展与艺术传播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3.
延安宋金石窟数量多、艺术水平高、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北宋中晚期和金代早期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为构建整个北宋中晚期和金代早期石窟造像艺术体系提供了可能.同时,延安宋金石窟是在宋辽金夏及吐蕃等众多文化圈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佛教思想与艺术交流、宋夏及宋金战争、民族融合、丝路交通等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此文对延安宋金石窟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兼做评议,以期推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冉万里 《文博》2003,(6):25-29
新茂台石窟位于陕西省安塞县西北约30公里处的新茂台村南,行政区划隶属于安塞县郝家坪乡新茂台村(图一)。石窟开凿于极易风化的灰色砂岩崖壁之上,坐南朝北。窟前有一条无名小河,系桥川河支流,石窟隔河与村庄相望。该石窟的形制属于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5.
2009年6、7月,考古工作者对陕西宜君县东部的雷塬乡沟门、官地坪、苜蓿沟,西村乡咀头以及城关镇牛家庄、后桥等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经调查可知,沟门、咀头、苜蓿沟及牛家庄4处石窟及摩崖造像为北朝时期,官地坪摩崖造像属于唐代,后桥石窟为宋代石窟.宜君东部的这6处石窟和摩崖造像为研究北朝至唐宋时期关中北部的民族融合、佛教及道教信仰、造像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徐胭胭  王磊  李耘燕  谭浩源 《四川文物》2015,(3):23-31,100,101
2014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石窟艺术研究所对四川安岳县茗山寺石窟及周边遗迹进行了调查。茗山寺石窟现存造像12龛,其中较完整的龛窟6座。还有碑刻12方、题记11则和石塔残迹1处等。主要窟龛的开凿时间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之间。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区的宋金石窟,对研究宋金石窟造像活动以及宋金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历史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和图像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北方宋金佛教石窟、石刻艺术历史研究的空白。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陕北地区宋金石窟的分布特点、造像艺术特色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喇嘛帽山的千佛院是陕西麟游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佛教遗迹。本文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千佛院的五处佛教遗迹。它们包括第2号窟唐高宗时期的三坐佛像,中唐时代的八世纪晚期相继雕凿的第4号千佛壁主龛像与第3号大龛的等身立佛像,北宋开凿的第1号龛、第5号的二小龛、第4号千佛壁主龛之外的麟游地方风格浓厚的众小千佛像。这些窟龛造像为我们研究初唐至中唐、北宋时期关中一带的佛教艺术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9年夏,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对青海省乐都市北山石窟进行了全面考察,共发现洞窟70多个。通过对石窟形制、年代及功能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作者认为这些石窟开凿于唐代晚期至宋代,是青海海东地区带有禅宗特征的修禅窟。  相似文献   

10.
北齐时期的石窟造像内容主要反映了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是北齐时期佛教文化的代表,分地点有山西太原天龙山、河北南北响堂山和分散在山东中部的几个规模较小的石窟。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所业务人员在延安市宝塔区丰林故城遗址旁清理了一座被盗的北宋画像砖古墓葬.  相似文献   

12.
西社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宏道乡西社村东部,2014年4月,山西省文物勘测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调查和勘探。调查发现,西社遗址以龙山时期遗存为主,遗迹主要有灰坑、文化层堆积、房址等,遗物均为采集所得,有陶器和石器等。此次调查勘探为研究该地区龙山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一批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蔡家坡石窟,位于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宋家尧村西侧,现处于西北机器厂家属区内北侧的断崖上,为历次考古调查及文物普查所遗漏.2008年2月初,该石窟由当地文物爱好者于安君在无意中发现,并随后报告相关文物部门.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遂组织考古队,于2008年2月下旬,会同宝鸡市考古队、岐山县博物馆对该石窟进行了调查与测绘,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宫哲兵 《江汉考古》2004,(4):73-78,90
宜昌市沮水两岸有近三千座悬崖石窟,多年来被传为万窟之谜。石窟最为集中、数量最多的地段,有当阳市的百宝寨、百家洞、岩屋庙,及远安县的旧县镇、鸣凤山、鹿苑寺等。经过笔者2002年的两次调查,认为这些石窟分为道教石窟与应付兵匪之乱的石窟两类。道教石窟的年代大约为明清时期。应付兵匪之难的石窟年代大多在清咸丰年间,也有早至明末的。  相似文献   

15.
赵莉 《敦煌学辑刊》2002,1(1):147-156
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的克孜尔石窟是古龟兹(今库车、拜城、新和县境)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处石窟群。现已编号洞窟是269个(1953年编号235个;1973年新发现一个;后来为了配合谷西区维修工程,于1989年和1990年两次共清理出33个洞窟。);现暴露在地面上的未编号洞窟有60余个;再加上一批埋藏在地下的洞窟,克孜尔石窟洞窟数近400个。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调查发现,造像分布密集,范围不大,保存较好。雕凿手法有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龛窟可分五组:第一组有3个龛和1个题记,第二组有3个龛和4个题记,第三组有1个龛和3个题记,第四组有2个龛和4个题记,第五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根据造像的特点等推断,其年代为北齐至宋金时期。  相似文献   

17.
龙门石窟路洞是开凿于北魏末期、设计规整、布局统一、雕刻精致、内容丰富而又是一次完工的中大型洞窟,洞窟本身未有纪年。本报告详述了龙门路洞的建筑与雕刻内容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沙武田 《敦煌学辑刊》2002,1(1):115-117
本文通过对新近才陆续披露的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资料的简要评述 ,说明其在敦煌学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状况出发 ,指出了莫高窟北区石窟资料研究的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16年3月,在配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进行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两座元代土洞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两墓出土有瓷枕、黑釉瓷罐、茶叶末釉瓷罐等随葬品,丰富了榆次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其中,M9使用了简易的生土雕刻仿木结构,填补了榆次地区此类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区元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夏县东阴遗址调查试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ngyin site of the Upper Erligang period(early Shang),locates at Dongyin village,about 7.5km south to Xiaxian town.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and the nature of this site,especially for rescue purpose,we did a surveying and an excavation of 170m^2 in Feb: 2000. Despite of various potteries and stones,a large of raw bone of the Upper Erligang period were found. These materials are important for our research on the procedure of bone artifact mak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site. The result of surveying of several time and one excavation of this site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