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治军事形势的急骤恶化,国民党党内求和呼声日益高涨,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开始密谋反蒋和共,趁机打出了和谈的旗帜,并最终导致了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随后,国共两党又一次走到谈判桌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  相似文献   

2.
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治军事形势的急剧恶化,导致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国民党“求和”,国共两党进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但是,由于两党力量对比已今非昔比,中共“不许讨价还价”,结果不肯“投降”的国民党最终被中共以武力“扫地出门”,从而宣告了其在大陆的政治出局。详情请阅《“不许讨价还价”的国共北平和谈》。  相似文献   

3.
1936年6月4日,陈济棠、白崇禧等成立军事委员会,以要求蒋介石抗日为名,出兵湖南境内,内战成一触即发之势。图为陈济棠、李宗仁宣誓就职情形。  相似文献   

4.
淮海决战前,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新桂系与蒋介石及其嫡系之间,互相猜忌,明争暗斗,促使两派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内讧,给国民党军在淮海决战中的作战指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大加快了它在这场决战中的惨败。  相似文献   

5.
王勇 《湖南文史》2008,(3):23-26
淮海决战前,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新桂系与蒋介石及其嫡系之间,互相猜忌,明争暗斗,促使两派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愈演愈烈的内讧,给国民党军在淮海决战中的作战指挥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大大加快了它在这场决战中的惨败。  相似文献   

6.
覃振强 《文史春秋》2006,(11):12-13
1927年5月1日,南京方面的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东线北伐军编为三路,继续北伐。第—路总指挥为何应钦;第二路总指挥由蒋介石自兼白崇禧代;第三路总指挥为李宗仁。  相似文献   

7.
王喆 《文史天地》2011,(11):23-27
"桂系三雄"在抗战时期提出的游击战,与中共的游击战,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但两者毕竟不能等同,特别是在依靠民众这一基本点上。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游击战提升到战略高度,领导和组织了抗日敌后游击战。同时,国民党蒋介石也基于战争的需要,谋划和实施了对日游击战。其中,新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对于国民党抗日游击战方针的确  相似文献   

8.
文章扼要叙述粤籍军人张发奎一生的军事政治活动及其与汪精卫、蒋介石、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要员之关系。着重介绍其联合桂系反蒋和他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广西指挥抗日作战的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9.
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获胜,白崇禧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桂系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也给了老蒋一大闷棍,自然也得罪了蒋介石。加上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  相似文献   

10.
在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岁月里,白崇禧与蒋介石矛盾重重,互相制约。白崇禧任华中“剿总”司令,拥兵自恃,后又逼蒋介石下台,试图与中共划江而治。然而,国民党大势去后,白崇禧最终还是抱着忠君的思想去了台湾,开始了他最后一段人生。  相似文献   

11.
1948年底,蒋介石的“戡乱”政策,无论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都遭到了彻底失败。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不失时机地利用了蒋介石所处的逆境,发动“和平运动”,企图逼蒋下台,实现桂系的一统天下。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档案国民政府全宗,对这次运动的起因和经过均有记载,可供研究解放战争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月,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决定下野,把包袱甩给副总统李宗仁。1月21日,蒋介石带着儿子及少数随从离开南京,22日回到奉化老家。蒋介石初回奉化时,表面上不问政事,但暗中仍以总裁的身份,操控国民党政府的大小事情。对此,李宗仁颇为恼火。于是,李宗仁通过多种渠道,劝蒋再不要干预政事,最好能出洋。他还要行政院副院长兼外长吴铁城到奉化去向蒋转告他的意见。吴铁城不好在蒋介石面前开口,便派李惟果去谈此事。蒋介石听后,大骂李宗仁不讲情义,逼人太甚。3月3日,蒋介石在溪口接见张治中时,还大发牢骚地说:“他们(指李宗仁、白崇禧)逼…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何益之 “何君如此爱国志士,甘作无名英雄,其对抗战之功,实不可没!”—李宗仁回忆录 何君为谁?何益之系其本名也。 “九·一八”事变之后,举国上下,一片呼声,要求国民政府领导全国军民,奋起抗日,以雪国耻。然而“恐日症”在国民党军中“盛行”,尤以何应钦、汪精卫之流为烈。 李宗仁、白崇禧虽亦国民党高级将领,但能识大体、顾大局,在积极加紧两广军队的训练之余,还通过多种手段,摸清敌情,以便“对症下药”。 日本人把主攻力量,瞄准蒋介石,企图孤立蒋介  相似文献   

14.
新桂系集团与蒋介石集团的争斗,是争权夺利之争。在20多年的明争暗斗中,新桂系集团的首脑李宗仁、黄绍兹、白崇禧等一批重要骨干曾因被蒋打败而流亡境外,但他们不甘心失败,与蒋争斗之心未泯,后来竟奇迹般地复起,并继续与蒋介石集团不断较量,最后在祖国大陆解放前夕该集团的首脑李宗仁还取代了蒋介石成为中华民国的“代总统”。几十年来,蒋介石  相似文献   

15.
桂北临桂,人杰地灵。仅是近代.这里就出过国民党桂系的主要首领李宗仁、白崇禧及其重要幕僚李任仁。在这三位名人中,李任仁与白崇禧因是师生,从而又形成了极为特殊的关系,演绎出近代一段名人的交往传奇。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与新桂系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但随着政局的变化时激时缓。抗日战争时期,新桂系坚定的抗战立场及其在正面战场上的突出表现,使其在国民党内乃至全国赢得了较高声誉。在与共同的民族敌人生死搏斗的八年抗战间,蒋桂两军都以抗战大局为重,双方基本上没有发生冲突。抗战胜利后,由于竞选副总统,蒋介石与新桂系之间的矛盾重新爆发起来。1948年春,作为新桂系第二号人物的白崇禧极力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新桂系第二号人物“小诸葛”白崇禧,1966年12月1日在台北自己的寓所暴毙。关于这位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暴死”的原因,外界传说甚多,最常见的说法有二:一说是与台湾保密局情报人员有关,因为蒋介石始终不信任白崇禧,白崇禧是被蒋介石派人暗杀的;二说是晚年白崇禧因丧偶寂寞难忍,寻欢纵欲,与自己的护士在风流中暴毙身亡。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或者是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18.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按照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惯例,失败者可以以“出国考察、休养”的名义出去避避风头。当李宗仁把这个想法告诉蒋介石时,遭到了蒋介石“追随总理革命多年”、“现在仍为国民党总裁”、“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一类的“严辞”拒绝。李宗仁只得同意蒋介石回浙江溪口老家休养。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2月,对在华北沦陷时期保持民族气节、不当汉奸的吴佩孚下褒奖令,并实行国葬。蒋介石特派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代表他主祭,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孙连仲与北平市长熊斌陪祭,国民党军政要员,吴佩孚旧日袍泽及各方  相似文献   

20.
一 顾孟余率“第三势力”登场1949年,中国面临着新旧社会的大转换.1月,面对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权,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把一个沉重的包袱甩给了不堪重负的李宗仁.下旬,李宗仁宣布代理副总统,并正式上台视事.继之,改组政府、国共和谈并很快破裂、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京解放、国民党布置大西南防线……这一切都使刚上台的李宗仁疲于应付,心力交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