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事业在办广播中开幕,又在办广播中闭幕,可以说一辈子与广播结缘。这其中,最难忘的是三十多年前当兵期间,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对印军广播的那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张佩林 《神州》2012,(25):108-109
近年来,报纸的版面越办越活,电视节目越来越好看,网络势头越来越猛,在这样一种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广播新闻节目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作为电台龙头的新闻节目必须下决心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把定位找准,扬长避短,真正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把节目办活,把听众拉回来,把市场占领住。我们这里要探讨的就是,广播新闻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广播新闻的视觉化。  相似文献   

3.
1948年12月18日这一天,我是永远不会忘怀的,因为它是我生命中的又一个“转折点”。17日晚上,我们几条“光棍”躺在木板床上睡不着,开始“精神会餐”,有人说吃红烧肉,有人说喝鸡汤,有人说能吃上花生米就不错了。同时幻想着,将来有一天要进城办广播。因为解放战争正在胜利发展,和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正在进行中。到了半夜,屋里安安静静,没有人说话,开始有人  相似文献   

4.
泽成老兄     
和他共事十几年,低头不见抬头见,他寡言少语,我大而化之,他稳重老成,我急躁冒失。他办他的报纸,我干我的广播,难得打个照面,寒暄几句,仅此而已。 闲暇时,我们却是难得投缘的朋友。每次聚会,给他斟酒,嘴上连声拒绝,但总拗不过大家,只好憨憨地笑笑,任由主人斟满。他醉过几次,酒醉的他一反老成持重的常态,足之蹈之不能自己,话明显多了,情绪也明显亢亩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正30多年前,生活在安徽芜湖农村的我最爱听广播,可那时农村穷,哪有钱买收音机,正巧我家门前电线杆上有一个大喇叭,于是,听大喇叭广播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新闻与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等节目我最喜欢,而最爱听的就是"对农村广播",儿时的那一块"小麦试验田"就是在听了这个节目介绍后实现的。那是1979年的一天晚上,15岁的我在听"对农村广播"  相似文献   

6.
《武汉文史资料》2020,(7):24-26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对提高管理水平非常重视,管理学纷纷进入高校,不少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当时,我正在位于武汉市硚口区的军事经济学院着手编写《现代辅助管理学教程》,以填补此类教材的空白。说起来很凑巧,应地方院校的要求,经学院系领导同意,我开始在硚口区广播电视大学讲课。这个学校办的班,也有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的老师来授课,于是我有机会认识了民院的一些系(部)主任。1984年,我应邀参加了湖北省写作学会,认识的人更多了。不少学校请我  相似文献   

7.
一、一个未圆的梦:广州建台 广播事业未传人中国以前,国民党人为唤起民众的支持,已经办了很多报刊来宣传自己的主张。无线电传人中目以后,国民党人意识到了利用广播作政治宣传的好处。而最早有意创办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并付诸实践的即是陈果夫。 1924年,陈果夫受蒋介石委托,正在上海为黄埔军校采办军用品。当时,广东革命政府在孙中山领导下实现了国共合作,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但桂系、滇系等旧军阀的军队仍盘踞在广州附近;英帝国主义也在暗中干涉。广东形势复杂,革命急需扩大影响。当陈果夫在上海偶然听到开洛公司(美商所办)的…  相似文献   

8.
我最早和广播结下不解之缘,还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从1951年起,我亲身参与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早的军事节目——《部队节目》的创办工作。这个节目的诞生、成长,倾注了我们广播新闻工作者的心血。  相似文献   

9.
关于广播,在网络时代快成为陈芝麻烂谷子了。关于广播,我心里一直揣着三个动人故事,是不能不分场合拿来乱说的。一个是我岳父,多少年来,已换过不下10台德生牌收音机。当年毕业甫久,脑子里尽是夜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30周年,南京市志办与南京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改革开放30年——南京历史上的今天》广播专题节目,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天播出。  相似文献   

11.
李昌是我十分尊敬的老学长,他比我早三十年在清华大学就读,他在抗日时期的卓越表现记录在清华大学校史上。他的一个女儿和两个女婿都是我在清华的同学,他老伴冯兰瑞是我学习经济学的良师,也是我办报纸和办刊物的重要作者。老太太曾对我说:我家有四个清华的,  相似文献   

12.
儿时,我幼稚地认为,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是从广播喇叭里出发的,因为当时一代人追捧的明星——刘兰芳,她播讲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把人们的注意力神奇地聚焦在广播喇叭前。 那是1979年,普通百姓家里还没有出现电视机,唯一的娱乐形式就是听广播。从城市到乡村,每隔几米电杆上都会安装一个大号的广播喇叭,家家户户的门楣上也安装了小型的广播喇叭,它们好像大大小小的饭碗。  相似文献   

13.
王莹 《神州》2011,(11):131-131
广播常被人称为“脑海中的剧院”,它通常调动听众的想象力。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可见新鲜、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赋予广播的魅力。这里我就广播的新闻语言特点及应用体会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莹 《神州》2011,(26):131
广播常被人称为"脑海中的剧院",它通常调动听众的想象力,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可见新鲜、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赋予广播的魅力。这里我就广播的新闻语言特点及应用体会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兆麟 《神州》2008,(10):106-107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而实现广播"开国大典"更成为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工作,对此更是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我在台湾的两个六十天陈沛彬1991年秋和1993年夏,我曾两次访问了祖国的宝岛台湾。1991年9月,我还在日本办展讲学的时候,台湾书画教育协会理事长苏安德先生从台湾打来长途电话,告诉我作为大陆书法界杰出人士赴台办展讲学事,已获台湾有关部门批准。消息传...  相似文献   

17.
李普 《炎黄春秋》2004,(7):52-53
林放者,赵超构也。这位著名的杂文家一辈子办晚报,而且一辈子办《新民晚报》。我早年仰慕他,晚年同他结交,都同晚报有关。1982年我退下来以后,主持中国记协的王揖要我帮忙。我在记协挂名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以记协书记的名义连续三年主持了三次全国晚报会议,直到第三次会议上成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是广播立台之本。因此,新闻节目便构成广播宣传的骨架、主体,而新闻编辑与审定工作则为广播宣传工作的重点。我在武汉人民广播电台(下称武汉台)工作了30年,有幸参与新闻节目早晚班编审工作达20年,既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及改革开放20年武汉台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史与特点,也体验了广播新闻编审岗位的职责要求,受益匪浅。(一)1973年9月至1978年5月,根据工作需  相似文献   

19.
积极应用自动化的办公手段,把地方志馆建设成为我市的地方志编修中心、研究中心、收藏中心和地情资料服务中心,是办领导根据中指组有关指示,为我办制订的长期工作方针。作为地方志馆窗口的文献管理部门,从自身业务建设的要求出发,在开展全办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工作过程中先行一步,从1996年6月地方志馆开馆以来,共经历了管理上的四个飞跃。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日伪时期哈尔滨放送局(1932.2~1938.5)广播的情形,除了文献提供的人们比较清楚的大框框以外,其他的广播细节,如中国人利用广播进行的有民族意识的斗争,人们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个人所知的情况来说,尽管曾努力走访寻找当事人,但是竟然没有找到过一位1938年前曾在哈尔滨放送局工作过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