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志必修身     
咱们修志的人,在有些人眼里也许被看不起眼儿,其实,志人难当,也更难为。并非谁都可以当志人的。咱绝不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中”那一类。因此,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咱们自个儿得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骄不馁,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地把自己那份儿工作干好。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同志曾经对荆门县委书记说:"领导者要尊重历史。不懂历史的人就不能理解现实。你当县委书记,至少要知道荆门州志。"一、从"嘎哈(干啥)"说起前不久,笔者应邀去参加一本志书的评审会。既是被特邀,就是人家眼里有你,看你还像个人似的,能对志稿评出个一二三来。于是,心里美滋滋,脸上热乎乎,话匣子一打开便收不住,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ABCDE,先肯定,后但是,  相似文献   

3.
云风 《黑龙江史志》2009,(1):I0001-I0001
<正>志人——顾名思义,即咱们修志的人,其基本职责是依据历史现实秉笔直书,就象司马迁那样,宁可丢掉性命,也要据实写真。非凡的2008年,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这365天,对于我们修志者来说,尽可以施展才华,大书特书——南方雪  相似文献   

4.
<正>志向,每个人都有,它是事业的动力,一个人的精神依托。"胸中有志日月长",不但是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更是一份坚持,一份恒心。我胸中的"志"虽然不太长,但也有十年了。这个"志"就是修志的志。要说修志,刚工作时觉得这项工作比黄连还"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智武 《安徽史学》2008,13(3):33-38
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物资料,向来为相关领域文史研究者所重视.然关于墓志的起源.学界歧见纷陈,究其原因在于对墓志定义的模糊与论说角度的不同.综合来看,先秦时期仅是"志墓"观念的积累阶段."志墓"形式相对简单,"志人"意识薄弱;至秦汉时期,"志墓"形式趋于多样化,"志墓"观念与内容逐渐式微,而"志人"意识强化,墓志萌芽.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重视人物记述,自古皆然,这是由地方志书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二轮志书万不可忽视对人物的记载。既写事又写人,既写已故人物,又写健在人物,既写大人物又写小人物,这样的历史才是完整的历史,这样的志书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入志人物不畏其多,入志人物不唯"故";入志人物不唯"官",志书是官书,官修官编,但绝不是职官之书;入志人物不唯"正",以记正面人物为主,同时也收录了少量较有"身份"和影响的反面人物;搜集入志人物资料方法不唯"一";撰写入志人物不唯"凑"。  相似文献   

7.
修志先立志     
<正>咱们修志的人,在社会上常被称为"舞文弄墨的"、"耍笔杆子的"或"喝墨水儿混饭吃的",即所谓的"文化人"。其实,"文化人"里的分类可多去了,且不说那些"星"呀"款"呀"腕"呀"豪"呀"家"呀"师"呀什么的,有名有利,让人羡慕不已,就是大约属于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哈尔滨市续志工作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市本级志书编纂工作按原断限已有70%完成初稿;区、县(市)志也大多接近完成初稿,其中,《阿城市志》已率先完成志稿自审。志稿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篇目框架日趋完善,资料性、规范性明显增强。但是按照成书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出精品、创佳志"的要求来衡量,现已完成的初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很主要的问题是志稿的著述性不强,好多志稿  相似文献   

9.
以现实为视域,志怪、志人小说的文体演进可以概括为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化。唐传奇之所以能够实现文体独立与小说作者对于现实开掘与理解的深刻转变密不可分。志怪小说至唐传奇,描写的内容由想象为基础的幻想世界之朦胧逐渐过渡到以现实为参照的虚构世界之清晰,描摹的对象由鬼神怪异为绝对主体间杂少量具有超现实色彩的历史人物演化为现实中奇人异士与人情化鬼神怪异并行,作者的创作原则由以幻为基础的"实录"转变为以幻为基础的寄实和以实为基础的虚构共存;志人小说至唐传奇,创作理念由重理轻情变为情理并重,人物塑造由一种人物特点的刻画变为多重品性的揭示。在志怪、志人小说的现实融合过程中,肃宗的"黜华用实"主张、中唐儒学的复兴与小说创作观念的变化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社会,减肥是非常时尚的话题,瘦身是最时髦的词汇。胖人要减肥,而我们正在编纂的哈尔滨市志也有"瘦身"的必要。哈尔滨市志初稿各章节的字数已远远超出我们的预计,达800万字以上。总纂在即,笔者试图以哈尔滨市志初稿  相似文献   

11.
<正>"八十号"由来1944年清明已过,快到谷雨,由宾安镇来到宾县城探望父母。父亲关怀地对我说:"县城里新成立个‘八十号’。这个特务组织权力很大,县长、警务科长都怕他三分。城里一些有头脸的人被抓去不少,抓时戴上黑帽子,不叫人看见脸。有的过几天放了,出来后啥也不敢说;有的至今下落不明。现在人心惶惶,头面人物东藏西躲,有的全家搬  相似文献   

12.
陈怡 《黑龙江史志》2013,(22):17-18
<正>"居今而知古,鉴往以察来"。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历代各朝有史,各地有志。地方志编修之所以数千年而不衰,除了自身的文化传统之外,最关键的是官修官用,是其实用性使执政者给予了它应有的社会地位。清代《怀远县志》的编纂者李兆洛形象地说:"志者,心之所志也。志民生之休戚,志天下之命脉,志前世之盛衰以为法鉴也,志异日之因革以为呼吁也。"仔细品味这个"心之所志",就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治民治天下,鉴前世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能人、名人的品质不好。最典型的是刘邦手下那位陈平,很多人都知道他"盗嫂受金"。"盗嫂"属于生活作风问题,"受金"即收红包,那是典型的经济问题。要是在咱们改革开放前,这两大问题都是要受处分的。现在第一个问题放松了一些,第二个问题说不定要"双规"。  相似文献   

14.
<正>人物志是专门记述人物的志书或方志门类,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论新旧志书都必须具有的篇目之一。人物志一般有传、表、录三种体裁,传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表、录则记姓名、籍贯等。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人物是志书的灵魂,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邑志尤重人物",把人物志看成是"志中之志"、"书中之髓"。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来,宾县地方志办公室对读志用志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县地志办成为史志和史料的中心,积极搭建"读志、用志"服务平台,全面拓展服务对象和应用领域,不断创新读志用志的方式。宾县地方志资源的利用,为领导决策施政,提供了重要依  相似文献   

16.
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都是人们活动的结果,离开具体的人和活动,就不可能有事业的发展变化.志书要重视以事系人的使用,扩大人物入志层面,把人物活动的突出事迹与篇章节目所记事物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有血有肉,生动形象,打破各专志"见物不见人"的呆板枯燥局面,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高志...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向往     
《风景名胜》2011,(1):17-17
在新的一年里,编辑部的几位大侠最想去的地方及其理由。戚哥向往地:尼泊尔理由:去加德满都的烧尸庙看烧尸扩音器:额的神,这有点剽悍的,不愧为咱们的戚哥。烧尸那场面可不是人人都想见的,啥话都不说了,在对我们的戚哥膜拜中……  相似文献   

18.
秦锡田(1861—1940)江苏省上海县陈行乡(今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陈行集镇)人。1914—1935年先后分纂、总纂、总阅民国《上海县续志》、民国《南汇县续志》、民国《上海县志》。在编纂实践中形成"前志无撼则当其所有,前志有缺则当补其无"。所用资料注明出处,设"遗补"目,补前志之缺,设"考证"目、纠前志之误等志法。提出"修志之难,不在于纂辑,而在于采访"的资料第一观点。纂修者应有"谙悉体例、兼擅史才、勤于咨询,熟悉掌故"的才华。秦锡田是民国时期上海知名的史志学者,纂修实践值得志界探究,修志方法与观念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献》2014,(4)
<正>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全七十册)精装16开定价:58000元2014年5月出版本书系"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系列的一种。共收录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68种,其中稿本3种,如《昌平志外志稿》等;抄本36种,如《宁晋县乡土志》、《(光绪)洪洞县志》等;孤本20种,如《(康熙)杞县志》等。  相似文献   

20.
<正>《杭州市志(1986—2005)》是副省级城市中规模较大的一部续志。第二轮志书虽有很多共性,但个性特点也很多见。那么,《杭州市志(1986—2005)》最大的特征又是什么呢?该志执行主编李忠民在导读中是这样说的:"把握地情特点,突出时代特征,浓墨人文特色,记好发展变化。"这4句话集中为一点,就是"以特为主",以"不缺要项、归类调整、增新扩容、强化综合、丰富体裁",凸显思想,凸现志魂,凸露灵气。具体而言,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