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点摘编     
正清代驻藏大臣巡边制度考沈琛在《中国藏学》2020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史料与藏汉文史料的梳理,结合青藏高原的考古发现,对吐蕃与中亚的商贸往来进行研究。吐蕃输往中亚的商品主要是麝香,因此这条商路又被称为麝香之路。动物皮毛、盾牌、盔甲、金银器等吐蕃商品也在伊斯兰地区非常知名。中亚输往吐蕃的商品包括金银器、织锦、香料等。吐蕃与中亚贸易路线主要有海上和陆上两条,前者通过西北印度到达印度洋港口,与海上丝绸之路汇合。陆路经拉达克、大小勃律,经大食之门到达呼罗珊、粟特、阿拉伯。粟特商人、大食商人、犹太商人都曾活跃在麝香之路上。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1,28(3):143-146
  相似文献   

3.
论点摘编     
论点摘编藏族文化与审美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的文化,丹珠昂奔发表在《西藏民俗》1994年第一期上的文章从美学角度概括了藏族文化的美学特点。藏人崇尚白,原因之一是自然的昭示,与藏民族所住的环境“雪域”有关;其二是印度佛教的影响,在佛教中白色是高贵的颜色。《...  相似文献   

4.
5.
6.
论点摘编     
正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以明朝使臣入藏活动为中心的探讨李淮东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7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自唐以后,中原汉地与西藏之间形成了青藏道、川藏道等多条道路,明朝使臣入藏的交通道路,前期以青藏道为主,中后期川藏道成为主要入藏道路,明朝使臣也曾行经西域道、滇藏道进入西藏。明代汉藏交通的兴衰演变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军事活动、藏传佛教的传播也影响了道路的兴废,地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3):96-96
略论西藏城市的历史发展及其地位何一民、付志刚和邓真在《民族学刊》2013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西藏的城市经历了原始聚落、堡寨、城市雏形、城市形成等漫长的过程,虽然形成较晚,但是在西藏的历史中却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西藏城市成为区域政治、军事中心,推动西藏社会的发展变迁;西藏城市具有重要的聚集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2):89-89
拉萨三大寺学制 柳升祺在(中国藏学)2005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关于拉萨三大寺学制的研究。格鲁派之所以能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异军突起.与其完善的寺院制度和健全的僧侣组织密不可分。而拉萨三大寺又为格鲁派寺院的最高学府和学院制度的典范。本深入细致地叙述寺中知识分子也即僧侣组织中的脊柱——“贝恰哇”的修学制度和管理体制。章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从黄教寺院的学院制度,拉萨三大寺的贝恰哇,贝恰哇的入寺编制和待遇,学业课程和教学方法、学习生活学期和假期.成绩考核毕业和授予学位,最高研究院和贝恰哇的最高成就.具体生动地分析了拉萨三大寺的学制,以此来反映格鲁派宗主寺在培养和管理宗教人才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4,(6):75-75
从历史和国际政治的视角看抗英保卫战的重要意义 赵萍发表在《西藏研究》2004年第三期上的文章认为,争夺地缘政治优势,遏制沙皇俄国进一步向东扩张,掠夺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这一概念支配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中亚战略思想,成为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主要原因。1904年江孜抗英保卫战失败以后,英国人在西藏进一步策划"西藏独立"活动,在西藏上层培植亲英势力。这是他们继军事手段之后所采用的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米拉日巴传》中的经济社会和宗教社会 张雪梅、秦伟发表在《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上的文章研究了《米拉日巴传》,认为这本传记是想通过米拉日巴解脱和成佛的道路,来宣扬佛教,但同时也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了十一二世纪西藏民间经济和宗教生活的大量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社会对宗教社会的影响和选择,是佛教取代苯教,最终扎根于西藏社会的根本原因。米拉日巴生活的年代正是藏传佛教后宏期伊始,佛教在西藏得到重新的传播和弘扬,但苯教在民间仍有一定势力。当时的西藏农村经济社会呈现为季节性的双重形态,游牧生活与定  相似文献   

11.
论点摘编     
藏汉传统伦理思想比较——从《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谈起陆洋在《中国藏学》2008年第一期上发表论文将敦煌本《礼仪问答写卷》与《论语》中有关藏汉传统伦理思想进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8,(5):90-90
《四部医典》中看藏医对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赵健民在《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上发表有关《四部医典》的论文。作者认为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四部医典》这部巨著是长期的医疗实践的结晶,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西藏封建农奴制下的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在西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下,有两种特殊经济形式伴随其左右。罗莉发表在忡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五期上的文章指出,封建领主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是当时西藏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们发展到后来,成为西藏社会发展的桂桔。研究其产生、发展及其影响,对认识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社会具有很大意义。这两种经济产生于公元10世纪前后,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吐着王朝的崩溃使一些农奴和属民成为自耕农和个体农;一些村落的大小头人占有较多的土地;一些幸存下来的农奴主与地方宗教势力和教派势…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文博》1998,(1)
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 严文明在《文物》1997年第二期撰文,对中国考古学的历程和发展作了系统性研究后指出,中国考古学走向21世纪的过程,也将是走向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过程。要实现这两个走向,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同时也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科学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分化和不断地相互渗透中实现的,考古学应克服以往强调独特性和纯洁性的观念,对其他学科须采取欢迎而不是排斥的态度,否则,就谈不上学科的现代化;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考古学若不能克服仅立足中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藏彝民族走廊与茶马古道申旭发表在《西藏研究》1999年第、期上的文章,从民族迁徒的角度对藏彝民族走廊和由大理经缅甸至西藏察隅的茶马占道作了研究。文章说,我国民族学界提出的藏彝民族走廊,人体包括甘肃南部、青海东部、西藏东部、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这一狭长地带。从占至今,藏彝民族走廊主要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活动的舞台,尤其是西藏、四川、云南三省区毗邻区域,占代氏羌族自北向南迁徙与这一区域藏缅语族各民族形成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第一,从有关民族的史诗、迁徙传说和语言等方面可以找出其祖先沿着藏…  相似文献   

16.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9,(6):88-88
都市少数民族对现代化的适应:以北京的藏族为例;噶尔家族被降罪之缘由探析;关于古藏文写本的研究方法的再探索;1939—1944年西康省康属各县宗教样态的社会学分析;班禅大师与民国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晔发表在《西藏研究》2003年第二期上的文章认为,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公开否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在冷战和遏制中国的政策下,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和双重标准,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又支持达赖分裂势力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沧桑》2011,(5):130-135
·理论探索·方志学成为独立学科立项准入时机成熟梅森在《宁夏史志》2010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方志学成为独立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依据。1.近现代以来我国学术和学科的细化裂变必然促使方志学成为独立学科。2.方志的历史地位是方志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历史基础。3.方志活动的学术积淀是方志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学术基础。4.方志资源的广泛利用是方志学成为独立学科的社会基础。谈谈城区志编纂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论点摘编     
张文娟  畅思  张燕铭 《沧桑》2011,(3):132-139
·理论探讨·关于提升志书内在品质的思考陈野在《浙江方志》2010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指出,提升志书内在品质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志书编纂至出版的整个过程。其间关涉到思想观念、认识水平、理念思路、内容把握、资料取舍、史实辨证、特色提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13,(6):92-92
牧民定居社区社会关系重构研究一以青海省玉树州曲县H社区为例 徐君和冯倩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四期上发表文章,论述游牧民定居工程使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生产与生活场域的改变,促使新社区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从社会资本视域,以社会关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