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把本民族高超的绘画艺术,精湛的雕刻才艺和极富民族特色的装饰手法应用于家具制造,创造了结构独特,造型美观、装饰色彩斑斓,手工做工精细的优秀的民族家具文化,也造就了诸如堆乃萨瓦·加阳旺布等著名的藏族木工工匠和家具大师,反映了藏民族优秀的民族家具文化其传统的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2.
去年八月正值拉萨的旅游旺季,我与韩新刚一起在八廓街的深巷中闲逛,期间我们信处走进一家经营藏式家具的店铺,当中的几件“老”家具引起了这个在阿里地区从事了二十几年文化艺术工作的画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人一上年纪,年轻时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浮躁、狂傲,自然而然地就会降温,继之而来的是静静地体味身后那条路的艰辛。于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便从心头涌出。 当年我不能理解一位藏族阿妈的行为,留下了终生的遗憾。30年来,我常常抱怨自己,可是再也无法当面请她饶恕了。  相似文献   

4.
藏族民间传统木雕艺术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器皿木雕、造像木雕、经版木雕、经书封版木雕、模具木雕、风马旗模版木雕等多种形式,是藏族民间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5.
年炘 《中国西藏》2001,(5):11-11
大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口岸,有一处与尼泊尔隔山相望的小山村。从70年代以来.每当清晨人们都会看到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头的一问木板房顶飘扬。坚持每天升起这面国旗的是共产党员——84岁的藏族老阿妈次仁曲珍。  相似文献   

6.
吴祎 《中国西藏》2005,(3):58-61
约好上午10点半去采访卓玛副书记的阿妈,宾馆大堂内只见卓玛啦已经到了,我赶忙迎上前。走到院内,一辆车开了过来,她说现在生活富裕了买了私家车。今天开车来的是她丈夫扎西顿珠,在电信系统工作。老阿妈住在扎什伦布寺西侧不远处,与卓玛的妹妹同住,那是一片典型的藏式住宅群。卓玛说,这里住着不少交通口退下的老职工,见过没见过的,只要是干交通的就是熟人,老人们见面高兴,有得聊。  相似文献   

7.
“看白云才看见了我自己,看山川才了解了美丽,经转摇出了你的神秘,雄鹰唱着说:你想念我……听山歌才听醉了我自己,看山泉清澈无边,酥油灯点燃了你的神秘,经幡告诉我:你爱着我……”  相似文献   

8.
拉萨东郊,一条不知名的通巷连接着纳金西路与当热东路,道路两旁略显凌乱的居民区、店铺,稠密的机动车、穿梭的行人,各种叫卖声、喇叭声,让这里充斥着满满的市井气息。澹心客栈,一家别具特色的民宿也隐于其间。它由一套前后两逬院的藏式老屋改造而成,里面的建筑错落有致,并不规则。客栈面积虽大,但只有13间独具特色的客房,其余大量空间都被打造成了花园。  相似文献   

9.
从色拉乌孜山腰远望拉萨城.布达拉宫占据着河谷的中央位置,高大醒目.带给整个城市一种西藏独有的气质。而另一面.河谷中的新城区正在兴建和扩张。今天人们提及的拉萨.已经是两座不同城市的合体。十几年前被称为西郊的地区.今天已经开发成了拉萨的新城.其繁华面貌与中原城市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10.
童嘎庄园的午后阳光,射穿屋檐斜拉下来的遮阳帘幕落在原木桌椅上。与友人对饮两杯红酒,过后,再品上等普洱,汤色鲜明.入口醇厚,醉而复醒的闲适,物我两忘的庄园生活。  相似文献   

11.
格勒的记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西藏的路上经过格勒家乡时,他刚好出生。格勒的家乡,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绒坝岔区昔色村,在他的记忆中,那里当时相当偏僻,从成都往西翻越“高万丈”的二郎山、折多山,经过800多公里,才能到达甘孜县城,再从县城到昔色村30多公里,过去格勒小时只能步行或骑马,现在有公路直通到家门。  相似文献   

12.
渡河的记忆     
孙利政 《神州》2013,(13):7-7
我小时候住在高堰的渡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铺。那时渡口的生意相当好,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人赶来渡河,小店的生意因此也异常红火。我童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船渡河。由于我爸爸和那些渡口的人早已熟识,所以我家坐船从来都不用花钱。我从河西坐到河东,再从河东坐回河西,一天常常坐几个来回,乐此  相似文献   

13.
夏天的记忆     
正夏天,给了人们无穷的记忆,在你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呢?在人们的记忆里,夏天是快乐的。每到夏天,人们都喜欢去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尽情歌唱。到了夏天,人们坐在家中吹着空调,舌头黏在冰棒上不肯放下,看着电视里没完没了的《还珠格格》。夏天就是这么快乐。在人们的记忆里,夏天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球似的烤着大地,人们拼命地扇着扇子,就算戴上太阳帽,穿着T恤、短裤也会大汗淋漓,就连  相似文献   

14.
黑白的记忆     
陈丹青 《山茶》2011,(10):232-233
清末民初,赶上欧洲人发明了摄影术。人一旦手里有个照相机,就想到处拍照,拍着拍着,从偌大的欧美一路拍到遥远的亚洲,拍到中国来:这里收集的中国影像都是洋人拍摄的。洋人拍摄,据说揣着异国的眼光和心理,不尊重我们啊,老看见落后面啊,等等,好像在洋人所见之外,藏着另一个清朝和民国。  相似文献   

15.
记忆的流向     
  相似文献   

16.
老歌的记忆     
孔昭琪 《百年潮》2010,(2):68-72
著名作家王蒙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革命战争中,歌曲属于革命者,属于人民。对立面的窘态之一是无歌可唱。自古中国政治斗争中的失败者的遭遇就叫做‘四面楚歌’。”“无怪乎据说一些老解放区的歌唱家聚会的时候,在酒过三巡以后,他们宣告:革命的胜利是从他们的唱歌儿的胜利上开始的。”我出生在胶东革命根据地,自幼学会了许多革命歌曲,至今一些歌曲仍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7.
牲口的记忆     
牲口,是对牛、马、骡、驴等家畜的总称。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很少见到牲口了,但在我的少儿时代,河湟农村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牲口,牲口是河湟农人亲密的伙伴,  相似文献   

18.
永远的记忆     
2003年10月,我参加完中南、西南政协文史工作协作会后,乘游轮从重庆顺流而下,顺便参观沿途的名胜古迹。看过了丰都的鬼城和忠县的石宝寨,驶近万州时,已近黄昏了。下一站是云阳的张飞庙,心想船肯定不会在万州停靠了。我的心平添了几分惆怅——离开万州快50年了,  相似文献   

19.
放眼望去,羊八井地热田笼罩在一片热雾之中。地热田位于当雄县境内的山谷中,海拔4300米, 面积有100平方公里左右。群山环绕着羊八井,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就在其北面。中间谷盆地带,长年蒸汽弥漫,白雾茫茫。草地里、山石边,到处可见“咕咕”往外雪的热汽,像间歇泉, 沸泉、温泉和爆炸泉等,随处可见。有时地热冲天而起,白色的汽柱伴着巨响惊天动地。  相似文献   

20.
永存的记忆     
1954年刚刚立春,当时,“抗美援朝”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社会生活日趋稳定。2月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常务委员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联席扩大会议,决定组织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向全军传达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和全国人民对他们保卫祖国、保卫海防边防的伟大业绩的深切关怀和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