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在藏区,无论你们农村或牧区都会受到主人热情的邀约和盛情的款待,若你到农家或牧户作客都会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宽敞的住房、丰盛的饮食和华丽的服饰就是一个明证。如果你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在节庆还是在平时都有不少藏族小伙和姑娘们穿着镶有宽窄不一的虎皮或豹皮或水獭皮边子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7,(6)
清代中期,清政府在青海农业地区社会统治秩序渐趋稳定。但从乾隆后期开始,贵德地方牧区藏族社会抢掠蒙古地方乃至侵扰内地社会的案件时有发生,官府通过在地方社会调整行政建制、以僧治番和设立千百户制度等方式来加强对抢掠案件的治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力量也随之进入贵德牧区藏族社会,并最终在道光年间完成了王朝国家在牧区藏族社会统治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陈涛 《丝绸之路》2012,(18):70-71
华锐藏区是安多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华锐藏族的传统饮食习俗为研究对象,重点论述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其他民族的饮食习俗对华锐藏族饮食习俗文化的影响,进而证明饮食习俗的文化变迁也得益于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民族学界和民俗学界的许多同志认为藏族只有名而没有姓。即使有个别藏族人说自己有姓,也被认为只是在名字前面冠了个房名或封号。甚至有人还说由于同名者多。为了不使相互混淆就在名前名后加上职业或绰号以示区别。其实不然,至少在朵康(今四川、青海和甘肃藏区)牧区的绝大多数藏族牧民是有姓的。本文简单介绍朵康牧区藏族牧民姓氏的来历、传承等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充满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不但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而且在饮食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藏族烹饪。藏族人认为,饮食之道,乃盛世之道。藏族讲究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尊客敬友。凡是到过西藏的人,第一个印象大概是藏族的热情好客,不  相似文献   

6.
甘肃藏族妇女的服饰,由于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两种大的类型,即牧区服饰和农区服饰。其中,前者以甘南的玛曲和夏河以及河西的天祝等地的妇女服饰最为典型,后者则以甘南的卓尼、迭部以及陇南的文县白马藏族妇女的服饰为典型。玛曲,藏语意指黄河。这里自古以来便以广阔的...  相似文献   

7.
青海卓仓藏区泛指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民和县的藏族地区。该地区的藏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农为生,因此其生活、婚礼等习俗有别于牧区藏族,更具有传统的文化特色。说亲时代虽已进入21世纪,但卓仓藏区的大部分地区的说亲定婚,仍离不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  相似文献   

8.
新力 《丝绸之路》2004,(1):45-46
这是1953年6月。中共曲麻莱工委的工作队员们还没有从严重的高原反应中摆脱出来就走进了牧区。山脚下小河边,一顶不大的黑牛毛帐房挂出了一块兽医站的牌子,牌子上用红漆写了四四方方的汉和弯弯曲曲的藏。老红军范义、大学生范强和他们的助手兼翻译藏族姑娘尼玛三个人就成了高原牧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代兽医。  相似文献   

9.
作为藏族著名的英雄史诗和古老的说唱艺术,《格萨尔》现在仍然流行于整个藏区,特别是人烟稀少、生活节奏缓慢单调的草原牧区,在那里,《格萨尔》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族寺院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甘肃省南部。南面和四川的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邻,西面和青海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相接。在这里居住的藏族同胞,约占全州总人数的45%。此外还有回、汉、满、蒙等族。由居民的分布上看,城市和集镇多为回、汉、藏民杂居,而以回、汉为主。农村和牧区则绝大部分是藏族。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上,藏地三宝:青稞、牦牛和茶叶,滋养着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扎巴次仁拿起一个糌粑,熟练地捏成中空的窝窝头形状,填上一大勺拌着藏式辣椒面的生牦牛肉酱,一口放进嘴里,腮帮鼓囊几下,便吞进了肚里,这才端起桌上的酥油茶,一饮而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牦牛肉有些家乡的味道,要是喝碗牧人茶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12.
正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其建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5000年前的史前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以宫殿建筑、寺院建筑、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三种基本建筑形式。由于生活地域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藏族民居大致可以分为牧区的帐篷、农业区的土(石)木混合结构平顶房、西部的窑洞及东部林区的木架坡顶房等形式。而牧区又因放牧生产  相似文献   

13.
“茶叶在我们的生活中安了家。”这是藏族人民常常说的话。不是吗?当你第一次走进雪山草原,好客的主人,首先敬给你的就是一碗可口的酥油茶。如果你还想知道点藏族的生活,主人将愉快的告诉你:藏族一般每天吃四顿,对前三顿的称呼都离不了一个“茶”字。如果你是有心人,会看到:藏族老阿妈的腰间吊着一个小皮包,那其实是一把  相似文献   

14.
马杰 《攀登》2006,25(6):113-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现阶段海西州“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长期任务。目前要着力采取八项措施:以村镇规划为龙头,认真做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六大工程”,加速新农村新牧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加速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增强农牧区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为推动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快速发展打好基础;加速农牧民技能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牧民;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增强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切实尊重和突出农牧民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转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影视     
正天上的菊美简介电影《天上的菊美》以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藏族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蓝本创作,由峨眉电影集团拍摄,阿旺仁青、江疏影、陈瑾、巴登等主演。主要讲述了四川省藏区的基层干部菊美多吉短暂但感人的一生。由于过分操劳,他患上了高血压等疾病,但并没耽误他为当地百姓服务,直至菊美在一次深入牧区的走访之后,因突发疾病,在睡梦中去世。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世界屋脊的藏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和民族习俗,他们有很多适合自己地区和民族特点的饮食,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糌粑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主食。它源于青稞,青稞炒熟后经过水磨加工,即成糌粑面。青稞是适应藏族聚居区所特有的高寒、干燥和空气稀薄等自然条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说藏语的敬语是世界之最的话,那么您也许不会相信。不过当您看完这篇短文之后,也许会赞同我的观点。每当我们留心观察藏族,特别是留心观察拉萨、日喀则一带藏族的言谈就会发现,同样一件事,在  相似文献   

18.
论到青海饮食——特别是农村饮食,肉多菜少、干多稀少曾经是两大突出特点。 人类饮食都是特定环境下的创造,并逐渐沿袭成为传统,这比如一个游牧民族,无法不叫其餐桌上经常摆放奶和肉。青海肉多是因为有牧区,有牛羊。菜少是因为青海地势高寒,不宜种菜,也就缺少吃菜的习惯。这一点叫河南移民拿老家比较得非常凸显:啧啧,这儿过年吃多少肉,叫咱在老家不吃一年?  相似文献   

19.
那曲的孤儿学校范长国,才龙图文西藏那曲地区的孤儿学校创办半年来,已有24名7岁至9岁的藏族孤儿入学,在这里受到良好的照料和教育。学校开设了藏语文、数学、汉语文等几门功课。这所学校的儿童大都来自牧区,多数因父母在自然灾害中伤亡,也有个别为父母遗弃,无依...  相似文献   

20.
拉卜楞花季少女梳妆习俗夏玛·扎东拉卜楞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气候寒冷,冬长夏短。这里是藏族的又一个聚居区,有农区也有牧区。多少年来,这里的民俗风情一直是藏学界研究的课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它又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在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