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民族与青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藏民族主食的青稞是大麦的一种。由于它的籽实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之为稞大麦、米大麦。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之大,占西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60%,有些高寒地方种植面积多达80%以上。青稞籽实营养比较丰富,蛋白含量达15%左右。将它炒熟磨成糌粑是藏族人民最喜爱的主要食品,携带和食用都很方便。用它酿制的青稞酒是藏族人民最喜爱和最为普及的饮  相似文献   

2.
青稞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体现在西藏纷繁多彩的传统节日中。例如,西藏各地的众多节日中,至少有两个重大的节日是与青稞息息相关的,一个是开耕节,另外一个是望过节。  相似文献   

3.
闲话糌粑     
说到糌粑,先要说说青稞。关于青稞,笔者有一个意外的发现,这种青藏高原上特有的农作物,是"随同藏族跨省区分布"的,而在非藏族的区域,就很少见到这种农作物。同样是这种情况的,还有牦牛和藏马。这种人与自  相似文献   

4.
西藏高原土地辽阔,日照充足,又有广阔的草原和高山冰雪水源,具备农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粮食作物主要有青稞、豌豆、蚕豆、小麦、荞麦等,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尤以青稞为最。青稞,原本裸大麦  相似文献   

5.
青稞是一种生长于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高寒地区的特殊农作物。由于青稞的特殊品质,所以成为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的主要粮食。青稞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大麦属(Hordeum),是大麦(Hordeum vulgate L.)的变种群,别名又叫裸大麦、裸麦、元麦、米大麦。青稞的果实称为颖果,就是人们常说的麦粒,成熟后颖果容易与稃分离(俗称:麦壳),因此又称裸麦。与青稞作为区别的大麦属另外一些变种,常常被称为皮大麦,成熟时稃壳与颖果相粘连,难于分离。  相似文献   

6.
绚丽多姿的西藏湖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绚丽多姿的西藏湖泊范云崎星罗棋布的西藏湖泊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自然地理景观之一,自古以来,引起中外探险家、科学家的浓厚兴趣。据统计,西藏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787个,面积达2456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30%,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多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很想一开头就描述盐井,这是西藏归来后压在我心底最久的一个地方。在前往西藏的路上,那些颠簸而过的路段,夜宿过的小镇,偶遇的骑行者,擦肩而过的青稞地,还有那些叩着长头往拉萨去的朝圣者深深地栽种在我脑海中。在深夜,或是工作后的一点点空闲时间,只要翻到一路上自己随手拍下的图片,心就会颤动不已。  相似文献   

8.
西藏是一个神秘而奇妙的地方,有许多的写下完道不尽的趣闻轶事和传闻。喇嘛驱冰雹便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奇闻。由于青藏高原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高空守气环流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使西藏形成了气温普遍较低、温差很大等复杂多变的独特气候。据《西藏志》(无名氐著)记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两省(区)的全部,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省(区)的一部分。面积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民族以藏族为主,还有汉、回、土、蒙古、撤技、门巴、哈巴等十多种。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仅青海和西藏二省(区)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5.1%,而西藏藏族人口比例高达95.5%。青藏高原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地广人稀的地理区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面积超过青藏高原总面积的20%,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世界屋脊”。这里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大…  相似文献   

10.
正"乃龙",藏语意为"产青稞的地方",属半农半牧乡,世代以来,这里的农牧民群众靠种植青稞、油菜和土豆,牧养犏牛、牦牛、山羊、绵羊等过着日复一日的日子。4月27日,天气乍暖还寒,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乃龙乡达曲村几户农牧民群众就开始忙碌了起来。青稞田里,数十个农牧民群众忙着施肥,轰轰隆隆的机器声中,4辆拖拉机拖着长长的铁犁,将田地里的土壤翻了起来,好不热闹。"今年,我们要在青稞田里种我们西藏的人参果,收入一定比种青稞高。"在现场,达曲村党支部书记乃久欧珠满脸灰尘,可话语里是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居住在青藏高原的汉、藏、蒙、土等民族的人们,生性豪爽、朴实、勤劳、憨厚、诚实、好客。大都很喜欢喝青稞酒。在“花儿”中唱到: 黑青稞熬下的酩馏儿酒,莫叫个盅盅儿浅了;  相似文献   

12.
青海的名湖     
林青 《中国西藏》2008,(6):74-79
青藏高原有全球最密集的大小高原湖泊群。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湖泊数量仅次于西藏,是中国湖泊最多的省区之一;而且青海的湖泊,与西藏多为咸水湖不同的是,既有咸水湖又有淡水湖,许多湖泊是中国乃至世界名湖,风光秀美,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9,(3):90-90
藏区农业区位优势分析 邓艾与马彪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农业是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通过对青藏高原藏族聚居地区17个地州市的农业区位优势的分析认为,第一,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来看,青稞和油菜子是青藏地区种植业当中的优势产品,这两种农作物在满足地区需求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藏族农民艺术家在欧洲益西康珠一群世世代代在雅隆河谷种青稞的藏族农民,背着西藏特有的六弦琴、羊皮鼓和形形色色的面具,坐着日行万里的波音747飞机,腾云驾雾般地飞到地球那一边的欧洲去演出,这在过去也许是做梦,但在今天的西藏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们给黄头发...  相似文献   

15.
西藏仍是一片净土石永红沈路涛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西藏人喜欢说,他们生活的地方是一片净土。确实,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西藏1991至1996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和新近结束的一项城镇企业污染源调查表明,西藏现有工业企业少而小,...  相似文献   

16.
到西藏去旅游杨逸畴青藏高原(西藏部分是其主体)作为中国最高的一级地形台阶.构成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地理单元.凸起于地球表部.兀立在大气层中,对整个自然界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过,很早以前它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约4000万年以前,它才脱离海洋成为陆地,并在最...  相似文献   

17.
搅团     
早先,家乡湟水谷地小麦产量低,种植数量少,粮食作物则以产量较高的青稞为主,也有少量的大麦,山地里还种植一些荞麦、谷子等.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家乡推广了产量较高的小麦优良品种阿勃,其后粮食作物则以小麦为主.后来还推广了小麦和包谷套种的“带状田”,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域辽阔,气候复杂,但其现代气象事业,却起步恨晚。1894年,当时入侵西藏的英国人创建了亚东春丕测候所。1934年,国立中央研究所在拉萨和昌都各建立一个测候所。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西藏的气象事业才开始真正起步,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 1950年3月下旬,为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保障军事航空安全,西南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派出陈永明等随军进藏的气象科技人员,开始了西藏最早的气象工作。1951年,西南空军司令部首次培养了西藏自己的气…  相似文献   

19.
一亿年前还是波涛汹涌的古地中海一部分的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扩张、地壳运动、大地抬升,印度次大陆一头扎进一马平川的欧亚大陆之下,惊天动地的碰撞使青藏高原横空出世,成为千沟万壑的"世界屋脊"。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青藏高原长期少为外人所知。直至上世纪初,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仍是外界遥不可及之地。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西藏的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那时人们出行主要靠两条腿艰难跋涉,运输全凭人背畜驮。 新中国成立前,整个西藏除拉萨城内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没有一条现代意义的公路。50年来,雪域高原西藏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通车里程逐年递增,到今天,庞大的公路网像血管一样,将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藏区各地,使落后的西藏紧随祖国内地的蓬勃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藏人文地理》2020,(1):10-17
为何要进行青藏高原研究?青藏高原第一次科考和第二次科考有什么区别9湖泊科考主要考察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西藏人文地理记者在青藏高原湖泊团队可可西里科考途中,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青藏高原面积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