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地区是典型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城市,发展与辽宁省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落后,目前面临经济转型的严峻态势。另一方面辽西区域内五市:锦州、盘锦、葫芦岛、宁新、朝阳均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地区资源差异互补,是辽西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有效区域合作是辽西旅游发展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西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对策,为辽西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赵旭冉 《神州》2013,(11):24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历来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因而导致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不为人知。本人将从辽西地区保留的诗文作品入手,选择清代这一承接古与今的特殊时段进行研究,管中窥豹,探讨清代辽西诗文特色及其研究的延伸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丹 《南方文物》2023,(6):244-248
<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东山嘴遗址红山文化祭坛以及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发现,使辽西地区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李新伟先生的专著《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即着重讨论了史前时期辽西地区是否存在独特的发展道路,以及在相互作用圈的视角下辽西地区的发展道路如何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玉器的雕琢和使用是辽西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所涉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包括内蒙古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其中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在考古发掘中均有不同数目的玉器出土,且影响深远。作者分别以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典型,剖析了辽西地区玉器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理清了辽西地区史前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辽代向辽西地区移民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辽朝建国前后的50年(901—951年)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统治的时期(982—1031年)。辽朝统治者移民至辽西其目的前后有别。辽太祖、太宗时期的移民辽西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契丹腹心地区,辽世宗统治时期的移民活动旨在充实耶律倍家族的领地——医巫闾地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移民既着眼于辽上京、中京地区的经济建设,也有稳定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的政治考虑。到辽代后期,辽西地区呈现"城郭相望"的局面,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也对辽朝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辽西地区的民族杂居局面也有利于辽代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自然地理中的辽西区范围一般指辽宁省西部地区(简称辽西),区别于辽宁省东部地区(简称辽东)和辽宁省中部地区(简称辽中),位于医巫间山和辽东湾以西。地理上有辽西丘陵和辽西走廊地理单元。辽西走廊位于辽东湾西岸,为沿岸平原,东西范围狭窄,南北范围较长,形似走廊。辽西丘陵位于辽西走廊和努鲁儿虎山之间。考古学文化区的辽西区与自然地理中的辽西区范围不同。作为考古学文化区的“辽西区”或“辽西地区”广泛被考古学者采用,但其所指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时大时小,有几种不同意见。其一,辽西地区包括辽宁省的朝阳、阜新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  相似文献   

7.
吴竺璠 《旅游纵览》2012,(12):86-88
<正>大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北票市,核心区面积2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是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地,有"辽西绿岛"的美称。大黑山景区以"清幽、野趣"为特点,集雄、奇、险、秀、幽、旷等自然形象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辽西地区农业经济的起源及波浪式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建都于龙城的前燕、后燕、北燕3个地方政权,为发展辽西地区农业经济先后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不仅使慕容鲜卑由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而且还促进了辽西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对"茶文化旅游"的误读,茶文化旅游概念严重"泛化".国内众多茶产区都提出构建"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被一些地区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引擎.这样的现象虽然在短期内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来看,则值得冷静斟酌.因此,当务之急是厘清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泛茶文化旅游"的利弊,并对发展小众旅游视角下的茶文...  相似文献   

10.
王超 《旅游纵览》2021,(6):39-41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双高计划"依然是各高职院校必须抓住的重要发展机遇,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双高计划"要求,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职教二十条…"高职扩招…"双高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提炼出新时期高职旅游专业建设的内涵及要求;以黔南地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创...  相似文献   

11.
韩宏 《旅游纵览》2015,(2):108-109
"旅游发展文化先行"这是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成功经验,如何提高南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旅游文化的定义,分析了南阳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倪柳 《旅游纵览》2013,(12):171-172
在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战略后,我国不少城市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己的智慧旅游系统。结合各地智慧旅游的探索和实践,打造有金华特色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满足来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对于金华旅游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智慧旅游的定义和发展现状"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命题,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指的是以云计  相似文献   

13.
《文物》2014,(11)
<正>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属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学上所指的辽西地区是指西辽河与东辽河汇合折向后,自北向南流向的辽河以西的山地丘陵区域,为了凸显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明确区分其与周边文化区的差异,也有学者称该地区为燕山南北地区[1]或辽西山地地区[2]。该区域北至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的西拉  相似文献   

14.
兴隆洼文化时期辽西地区远古先民在距今8000年左右对野猪的崇拜已具有了图腾崇拜的含义,崇拜形象由野猪实体开始向抽象化形象转变,是龙文化的孕育期。赵宝沟文化时期将猪首龙的形象刻划在祭祀用的陶器上,是辽西地区龙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是龙文化的形成期。红山文化时期,以玉龙的出现为标志,是龙文化的发展成熟期。  相似文献   

15.
《旅游纵览》2021,(1):148-150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依托独特的节庆文化来更好地诠释地域文化。旅游产品的良性发展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和关键,旅游景区能否设计出令旅游者满意的产品,决定了旅游景区客源量的大小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旅游产品的开发对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以西江千户苗寨的"牯藏节"为例,阐述了旅游产品发展对于整个苗寨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剖析我国的旅游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重要方面,其建设程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对其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明确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几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人才的培养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培养新型旅游人才是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就当前的育人活动来看,旅游人才培养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匮乏、服务乡村旅游的路径单一、民族地区缺乏人才支撑等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旅游人才培养"双师化"、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等旅游人才培养思路,希望对职业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雷英 《攀登》2006,25(4):145-146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包含了大量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方面的内容,记载有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它对于发展地区旅游业,对于丰富旅游业发展内容,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西蒙古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而且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才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辽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辽西蒙古族群众在新环境下的主观选择成为推动其传统文化变迁的内在根源与根本动力。文章从生活理性的视角分析主体选择因素对辽西蒙古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影响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分布于东北辽东地区的双房文化,以往又被称为"双房类型"①或"双房遗存"②.大连岗上墓地揭示的层位关系表明,这种文化晚于辽东半岛地区属于商代晚期的双砣子三期文化③,但是从地域上看,它的分布范围远比双砣子三期文化有所扩大,除了辽东南部以外,还覆盖了辽东的北部地区和辽西平原地区的东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