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西南客商的大规模迁入是在晚清民国时期,边疆开发政策是桂西南客商迁入的强大拉力。客商的分布特点体现了市场因素对客商分布起主导作用;客商的籍贯构成体现了来源的复杂性,并与地缘因素密切相关;客商的职业构成体现了客商的层级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2.
熊春云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1):83-87
中法战争结束后 ,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在桂西南地区积极推行移民实边政策 ,吸引了大批移民。移民实边不仅奠定了今天桂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 ,而且对广西的国防、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一条鞭法改革后,明清时期的流官区主要依赖赋役全书登记的田亩户丁数,直接将钱粮徭役折银,向编民个体征派。清代白山司所见,国家赋役征派的主体是司官而非土民,而在土司内部,土司对土民的赋役征派仍主要依赖“城头-村”的基层组织,桂西土司区田地分类、田赋征收及劳役征派等仍保留原有的社会传统。不过,随着国家管治的深入,清代白山司赋役制度呈现出适应性调整,司官向国家承担的田赋与劳役部分,其田地丈量、粮赋征收与劳役征派均可见其深受一条鞭法的影响,尤其是粮田、垦田名义下越来越多土民进入国家赋役体系,劳役征派也实现了由役民向纳银的过渡。白山司个案呈现了国家制度与土司地方传统并存运行的转折中的形态,而土司逐步纳入国家体制的过程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GIS,以云安县为例,以100m×100m格网作为评价单元,根据格网内的环境特征,选用对区域开发建设影响较大的自然生态、生态服务、灾害风险等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条件,约束区域的发展;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采用资源承载力、社会支撑力、经济发展力、集聚辐射力、区位支撑力和外部推动力综合评价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潜力,作为区域发展的推动力,综合考虑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力,划分了主体功能区,并分析了各区的发展方向主要功能和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明初江南地区的市镇都要标明位于何“都”何“区”,目的是表明每个市镇像乡村一样都要履行纳粮当差的职责。自明中叶以降,以“市镇”为单位的区划观念逐渐流行,但更多的是借助巡检司等县级以下行政组织的管辖区界定其范围。清中叶以后,以市镇公共事业为中心的地方行政运作,相应取得与一向凌驾其上的赋役佥派机构同样的地位,但直至清末民初乡镇自治期间,才逐渐产生出今天所理解的“镇管村”的机制。20世纪初江南地区围绕“市镇”标准问题所产生出的诸多争端,其实是各种基层区划在较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累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对农业中介组织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湖南省会同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中介组织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它是连接基地和市场、生产和信息的桥梁和纽带,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和环节。但当前农业中介组织发展水平不高,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扶持和规范,构建良好服务平台,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模式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骨干力量,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因此,龙头企业产业化模式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双汇集团为例,并结合国外实例,简要分析我国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坚持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动规模化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家庭农场培育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是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常年遭受损失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但青海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程度总体上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与农牧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相匹配,而且保险业在青海农牧区扩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需要从法律、政策、理念、经营方式等各方面协同推进,加快发展农业保险,为青海省“十二五”期间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11.
零售商业空间组织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市场地理学的角度上,对零售空间组织的决策过程--市场分析过程进行了研究。指出该过程应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即提供发展背景;贸易区分析,即确定区位发展可行性;消费者研究,即确定组织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12.
13.
康熙《皇舆全览图》系清初官方主导实测的经纬度地图,对清代直至民国初期地图的绘制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数字化可为自然、人文要素变迁研究提供这一时间断面具有相对准确位置的地理数据,这对自然要素的变迁研究尤为重要。以图中广东地区为例,采用不同的地图配准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乾隆十三排图》对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继承与发展,并与之前有关广西的数字化研究作比较。研究发现《乾隆十三排图》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基础,使用相同的坐标系,但是两个地区坐标系的偏移程度不同,主要与地理配准方式有关;图面内容的承继也有差异,这与清初对两个地区开发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Petrographic analysis and INAA geochemistry of prehistoric ceramics from Robinson Pueblo, New Mexico
Joe D. Stewart Philip Fralick Ronald G. V. Hancock Jane H. Kelley Elizabeth M. Garrett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1990,17(6)
The examination of thin sections is a successful method for discovering provenance groupings of archaeological ceramics if non-clay inclusions in pottery paste can be identified with petrographically distinctive geologic sources. When this is not the case, geochemical analysis must be employed to search for more subtle evidence of such groupings. This situation is likely to arise in studies, such as the present one, where the objective is to discern local or subregional patterns of pottery manufacture and exchange. Ninety potsherds from site LA46326 in New Mexico were subjected to both INAA and petrographic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conjoint approach are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geochemical theory and are analysed graphically and statistically. 相似文献
15.
山岳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研究——黄山旅游者实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3
本文以黄山旅游者为实证分析对象,揭示了山岳旅游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外不同类型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差异。文章试图为山岳旅游地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西南与小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主导下的西南空间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轲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27(1):47-55
"西南"的空间分层现象(即大西南、小西南之分或广、狭义的西南区域界定)是伴随着国民政府对抗战大后方建设的地域设计而产生的,西南大后方建设一方面要求有"关系地带"或广大的"外卫屏障",另一方面强调重心建设区域,与"外卫区域"有所区分。这一地域设计思路直接影响了当时的西南界定意见,形成了时人对西南"中心"与"外卫"区域的空间分层认识。受此影响,谢国度、黄汲清于1939年初从国防地理角度明确提出了大、小西南的意见。"西南"空间分层反映出抗战大后方战略主导下的国防地理对区域界定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本文基于2011—2021年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4个县域数据,从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来构建旅游城镇化驱动区域共同富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现状延续型、产业经济发展型、社会文化发展型、生态环境保护型、综合发展型五种不同发展情景,评估人均GDP、每万人普通学校在校人数、旅游目的地承载力、城乡人均收入比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预测2022—2035年共同富裕指数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历史数据与模拟数据绝对值误差不超过10%,表明该模型具有有效性;②在五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下,各系统的代表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③综合发展情景下共同富裕指数的仿真结果最优,在2035年能够实现该片区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年,汉匈(奴)白登之战,规模巨大,历史影响深远。然而,“白登”其名及其地望所在,古今学界向说不一。笔者近年三度深入实地野外考察,发现汉匈之战主战场白登山,为当今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三县市交界处高拔而范围广袤之采凉山。古来以北朝郦道元《水经注》为代表所说而为晚近学界所宗之汉匈古战场白登台,即当今大比例尺地图上亦即当地习称之南坡顶及其略西南的白登山———今马铺山,都不过是采凉山———汉白登山伸向西南的小小余脉而已。 相似文献
20.
K0007号陪葬坑出土了一批青铜水禽,在其中发现了少量残存的彩绘。本文从铜禽彩绘的保护、清理、彩绘颜料分析和彩绘施彩工艺分析等方面对铜水禽彩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