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开《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春秋时期全图”和“战国时期全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和山西省西北部的广阔地方赫然地标着“楼烦”二字,与中原地区的秦、晋、齐、楚、魏、韩、燕、赵等国家并存。《史记》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载:“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自分散居貉谷,自有君长……”。“戎”是我国古代对西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大约在西周春秋至战国初期,我国北方居住着东胡、楼烦和林胡,史称三胡。他们主要以畜牧为生,善骑射,剽悍勇猛。当时楼烦的疆域相当于今天北起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南到山西省的朔州市。后来逐步强盛,已有与秦、晋、燕等中原国家相对抗的势力。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楼烦族乘虚南下,势力发展到现在的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此后100多年里,楼烦族更加强大。它的疆域发展到北至现在的内蒙古清水河一带,西达阴山以南(即今内蒙古大青山至陕西省北部),南到山西灵石,东至河北省乐平县,东南边缘达现在的太原市城区。  相似文献   

2.
河池市德胜镇内,有一座残垣断壁的古城遗迹。古城面积约有3个足球场大,四周有1米多高的残垣围住。每一面有一座城门,仅有东门保存完好。东门高约5米、宽约3米。据说,这是河池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门。  相似文献   

3.
古城位于郫县治北10公里,马街镇北半里许。关于这座城的筑造年代问题,过去治蜀史者很少论及,近几年来逐渐受到注意,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是汉代城址,引“汉代徙郫治于沱江南为据;其二,认为此城早不过三国时期。笔者系鹃邑人,对桑梓历史颇为注意。因此,曾多次对杜鹃城和古城两处遗址进行实地的考古调查,同时检阅有关文献,经反复考虑后认为上述两说均难以成立,而应是秦灭蜀后所筑三城之一的郫城,即《华阳国志·蜀志》云:“(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6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  相似文献   

4.
小考     
《文物春秋》2001,(5):38-44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墙跟下,靠近南京大学西门且紧邻平仓巷,矗立着一座小洋楼,小楼坐西朝东,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包括一层阁楼),是砖木混合结构近代西式建筑,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周生长茂密繁盛的松树将小楼映衬的古朴而又富有文化气息。这里曾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寓所。  相似文献   

6.
秦鹿小考     
吕劲松  杨琦 《文博》2013,(6):63-68
秦遗址中鹿屡见不鲜,涉秦文献鹿的内容亦颇多。"指鹿为马"、"秦失其鹿"、"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等典故人们耳熟能详。从易忽略鹿的点滴材料入手分析,一些成见可以重新商榷。尤其始皇陵陪葬的动物坑、珍禽异兽坑、秦俑二号坑、秦俑三号内提供了鹿类丰富的资料信息,为认识秦的政治、军事、文化、历史、思想、艺术、工艺等提供了全新视野,从而更加深入、全面了解秦、理解秦。  相似文献   

7.
万象布小考     
在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中有一类纺织品文物,称为“万象布”,因其中一件上拴一黄纸条,书“万象彩布二十疋”的字样,故名。这种布过去一直被看作是少数民族织物。笔者经查阅文献和历史档案资料,得知万象布实际是中国的邻邦老挝所产,由安南王国(越  相似文献   

8.
石乾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稚柳先生在《谈石涛二事》(载《朵云》第19期)一文中谈到石涛的名号问题,其中“石乾”一名,谢先生以为是石涛别名,并曾三见: 一、上海博物馆藏画扇。小楷长题。款题:“甲辰初夏,雨窗读老人广陵竹枝辞十一,录为与白道翁文长博教,一枝石乾耕心草堂。”二、美王己千藏《西楼自寿图》。款题:“咏西楼自寿写意,清湘石子乾大涤堂下。”  相似文献   

9.
岳飞印小考     
传世岳飞印有两方,其真伪,论者纷纭不一其说,今荟萃之,并提出愚见以就正于方雅。一见于先祖雪堂公《隋唐以来官印集存》(图一)。雪堂公于《俑庐日札》中有说: "西湖岳鄂王庙藏岳忠武铜印,系渔人得之湖水中者。文曰:‘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  相似文献   

10.
火炕小考     
火炕,在北方很普遍。但它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尚属悬案。炕字见诸文献很早,最初也无火炕之义。关于火炕的记载,出现的较晚,而且零散。记找较明显的是《旧唐书》卷一九九上《高丽传》:“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薄缎绿剖椤じ呃龃芬嘣?“窭民盛冬作长坑,煴火以取暖?薄俺た印毕匀皇侵富鹂?所以《辞源》认为在这个意义上“坑”“炕”二字是相通的。比两唐书还早的记载,见于《晋书》卷九十四:“公孙凤隐于昌黎之九城山谷,冬衣单  相似文献   

11.
行灶小考     
梁育军 《文物世界》2004,(3):36-38,56
“灶者,生养之本。”它是人类生括必不可缺的炊具之一。严格意义上讲,一般由烟道、灶门、火眼及较为封闭的火塘等几部分构成,火眼上置各种炊器。可以遮挡风雨,聚温,以促进食物成熟。另外,还可以照明、取暖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尚无制作灶的意识,只在地面堆一堆火来烧烤食物和取暖,从新  相似文献   

12.
方腊洞小考     
方明华 《南方文物》2005,(2):99-102
上世纪60年代.位于淳安县威坪镇洞源里的方腊洞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后。有关方腊最后避难被俘的遗址似乎已成定论。然而笔者经实地考察并查阅部分史料。觉得该定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龙武县小考     
龙武县,在历史长河中可谓昙花一现。它始于民国23年(1934年),终于1958年。之间,随着政治局势的变迁,时称“龙武县”,时称“龙武设治局”。因为时限太短,龙武县未曾写过“县志”,将来亦无从再写。如再过些年代,“龙武县”概貌的“印记”将无从寻找。因此,笔不顾学术肤浅,借助档案资料和调查资料,撰写此,以备存迹。  相似文献   

14.
徐学功小考     
徐学功 ( 184 2~ 1912年 ) ,男 ,汉族 ,迪化县南山庙尔沟人。祖籍甘肃武威。祖父徐正泰 ,官任凉州 (武威 )千总 ,1777年调任清军迪化守备。父亲徐登治为清军中军把总 ,负责管理迪化南山各地段屯田 ,后定居于当地。徐学功在兄弟 8人中排行老二 ,自幼喜好武术。 12岁拜师学武 ,酷爱拳术 ,善使刀矛 ,善于骑射 ,勇略过人。19世纪 60年代 ,新疆境内爆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迪化也爆发了回民反清起义 ,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地回民群起响应。妥明挑起民族仇杀以后 ,一些满、汉、蒙古族群众为躲避不测 ,逃往迪化南山的人不断增加。为保一方平安 ,…  相似文献   

15.
尺牍小考     
本篇从宋人笔记、现存法帖中考证出尺牍的别称为“剳(札)子”,并述其由来与变化。  相似文献   

16.
娄君盂小考     
浙江省博物馆曾藏有春秋时期的娄君盂一件(旧称要君盂),系孙诒让后人捐赠。器失盖,口沿部分略残,束颈鼓腹,小圜底,器身满饰两组乳丁蟠虺纹,兽首环耳铸于肩突部(图一)。腹内壁铸有铭文六行共二十六字其中重文二(图二):  相似文献   

17.
何武墓小考     
何武,字君公,西汉蜀郡郫县人,官至大司空,封汜乡侯,食邑千户。《汉书·何武传》称他“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之善,……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可见他是当时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后来,为王莽诬陷,被迫自杀。何武墓的所在地,历来有两说:一说何武自杀后葬于河南洛阳北邙山,一说葬于县,其实两者并无矛盾。  相似文献   

18.
郇阳小考     
<正> 《史记》卷六九《苏秦列传》云:“(苏秦)乃西南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卷一四《楚策一》亦有类是记载。  相似文献   

19.
划拳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拳又叫“豁拳”、“猜拳”,古人又称为“拇战”。这是一种饮酒时助兴的游戏。两人同时出拳伸指喊数,喊中两人伸指之和者胜,负者罚饮。明人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清人江蕃《汉学师承记·朱笥河》:“拇战分曹,杂以谐笑。”划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人皇甫崧《手势酒令》。在有的书中,《手势酒令》又称做“招手令”。据《类说》记载,“招手令”中,划拳者的五指与手掌指节,都分别取有名称:“压其虎膺”,“虎膺”指手掌;“曲其松根”,“松根”指手指关节;“以蹲鸱间虎膺之下”,“蹲鸱”指大姆指;…  相似文献   

20.
钟馗小考     
钟馗打鬼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久.钟馗既能打鬼,遂被神化为辟邪的神:绘成图像,贴在门上,便是护门守院的门神;挂在室内,便是镇宅的“魁星”;端午节给孩子带在身上,不仅能“辟邪”,而且能“祛灾”.于是,钟馗在我国民间,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研究我国古籍中由物到人的钟馗,不能不说是研究我国民俗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