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汉口人叫它“伢伢书”.专门从事出租小人书业务的称为“伢伢书摊”(“连环画”名称是世界书局总局于1921年出版大批图画书时开始起名采用的,此后在书业界这个名称一直沿用,现在的图书发行业务中也称之).  相似文献   

2.
后记     
《汉口忆旧》(之三)是武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汉口地区的江岸、江汉,硚口三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协作出版的又一本研究汉口历史的珍贵资料.对此,我们感到莫大的高兴.本辑在编撰.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江岸区政协副主席汪侬.江汉区政协副主席董华荣,硚口区政协副主席蔡运琴的大力支持,谨表衷心为感谢.  相似文献   

3.
“下汉口”     
在我的故乡公安县,把去武汉称为"下汉口"。汉口代表了武汉。说起某镇热闹,也说是"小汉口"。记得上世纪60年代,我母亲来武汉贩烟叶,对人说是"下汉口",显得神圣而又神秘。仿佛下一趟汉口就是去往世界一个最美的地方,就是出国。一条波光粼粼的长江,该承载了我们少  相似文献   

4.
从华景街到华清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景街江岸区三阳路和公安路之间,原是武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华清街。华清街早先并不叫华清街,叫华景街。在汉口开埠以前,黄陂、孝感两地的农民进入汉口,这里是必经之路。汉口开埠后,5国租界逐渐开辟,  相似文献   

5.
1946年,我在汉口统一街一个叫“辅仁”的教会小学读书,课余喜欢到交通路的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当时报纸不少,其中有一张《武汉日报》,它只有一个文艺副刊“鹦鹉洲”是我喜欢看的。第二年,我来到宜昌,不久就失学了。仍然喜欢在书店看书,在街头看报,居然发现宜昌也有一家《武汉日报》,是汉口《武汉日报》的分社。一天,在报上看到一则广告,说“本报排字房招考‘练习生”’。我走进去了。里面的人让我用毛笔写了一篇自传,录取了,从此走进了排字工人行列。  相似文献   

6.
汉口的第一个租界虽然不是俄国人首开.但汉口的俄租界却是俄国人在中国开辟的第一个租界。在此前,俄国人在中国并无租界。选择汉口作为自己在华的第一租界,对于俄国人来说,理由也不复杂,是因为茶叶。  相似文献   

7.
发糕     
提起发糕,就想起了外婆,想起了青石板路面的老街深巷,想起了穿开裆裤的童年。我出生在汉口最古老的街道——汉口长堤街上的药帮大巷。我最早接触的音乐旋律,便是老街深巷中悠长的叫卖声。在我的记忆中,叫卖发糕的声音最悠长、最动听。那时的发糕叫『洋糖发糕』,与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轮船叫洋船一样,白糖也叫洋糖。卖发糕的,是一位老爹爹,用苍老的嗓音吆喝道:『洋  相似文献   

8.
涂坤山公馆     
汉口车站路,1945年以前叫克勒满沙街,更为早些的年代,叫玛领事街,属法租界。1903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汉口火车站建成,从汉口老火车站——大智门车站大门口的街面开始,笔直走到友益街的一段称车站路;从友益街口到洞庭街的一段,称玛领事街,又名大法总理  相似文献   

9.
在汉口鄱阳街、天津路口矗立着一座六角形单层建筑物,即“汉口东正教堂”(原名叫“阿列克桑德聂夫堂”)。该教堂在当时武汉地区各国教堂建筑物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与商务印书馆三家均为集编、印、发行为一体的全能出版机构.在我国书刊和出版、发行界享有较高的信誉并具有一定的影响.汉口解放前,两局都在汉口交通路文化街设有分局(即今武汉外文书店和武汉古籍门市部),两局在汉口分支机构的经营内容不同,经营方针各异,但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为我国出版、发行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汉口中山大道885号波衣也琴行,武汉和湖北有名的老字号。自外祖父林财鹤接手波衣也以来,经舅父林冠球苦苦经营,到我手上可说是第三代传人。由一个家族一代接一代,将一家老字号支撑百年,其中有多少外人所不知的酸甜苦辣?1906年,汉口英租界有了波衣也1906年,汉口英租界有了波衣也。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一位武汉人查到一本英文版《香港建市》,从中获得相关资料。还有一本1908年出版的《万歳株式会社(BANZAI)矿物资源公司年鉴/中国,  相似文献   

12.
1861年汉口开埠,大批外国人涌人,带动了汉口及周边地区人们着装的变化,特别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加剧了汉口着装的西化,一时富商巨贾、达官显贵、社会名士都穿起了西服,正如广东番禺人罗汉在《汉口竹枝词》中所说:“西人服尚亦分时,修短裱纤自合宜。寄语效颦须讲究,莫教嗤病笑东施。”生动地描述了西服在汉口流行的盛况。  相似文献   

13.
1938年夏秋之交 ,地方上哄传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 ,所到之处 ,杀人放火 ,无恶不作 ,人人都在劫难逃 !我那年刚刚 1 0岁 ,平时虽听大人们谈说打仗 ,却不明白这“仗”于自己会有什么牵扯 ,但看着大人们那样凄凄惶惶 ,便也有些害怕起来。正好那时娃儿们当中又传讲着汉口有一个叫做什么“保育院”的 ,那里有饭吃 ,有书读 ,玩的用的样样都有 ,还有保姆专门照护等等 ,传来传去 ,于是越传越神。这确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不说别的 ,光是那汉口 ,就已经叫人无限神往了。这一来 ,大人们也就动了心 ,说什么不如送个把娃娃去“闯一闯” ,说不定日后还可以…  相似文献   

14.
汉口沦陷于日寇之手时,教育界为“亲日派”的“江汉系”所把持.所谓“江汉系”,是因为汉口在抗日战争之前有一所日本人办的“江汉中学”,其中的教职员有王知生、王叔槐、高伯勋和肖治平等人.他们在日军侵占汉口期间,极得其日本主子之宠,以高伯勋首任汉口教育局局长(后为武汉赛马会的负责人),王叔槐是汉口教员训练所所长,肖治平为汉口教育局的秘书主任,王知生则为幕后指挥,实际上他那时是汉口教育界的“真正决策”人,后来才任汉口一女中校长.高伯勋卸任汉口教育局长后,肖治平  相似文献   

15.
行业概况谭道福:旧社会,汉口的拍卖行分寄售和拍卖,它都叫拍卖行。邦可西餐厅附近有个惠康拍卖行。那里原来叫三教街,解放以后叫洞庭街了。惠康拍卖行在巴公房子对门,起初是租的一个潮州人的房子,房东姓刘,后来搬到了蔡锷路。洞庭街还有一家博爱拍卖行,老板叫高纳加,是广东人。另外还有一家,老板叫徐贵新,与他合股的叫吴乾利,是个葡萄牙人。这三家是搞拍卖的,其他的拍卖行则只是经营寄售物资。过去的拍卖行打两种颜色的旗子,打蓝旗子是看货,打红旗子就是要拍卖东西。头天看货,第二天拍卖。  相似文献   

16.
六 投身“五四”运动1918年夏,黄负生应冼百言之邀到汉口致忠中学兼职教书。这年恽代英在中华大学文科毕业后留校任中学部主任。而他的同班同学冼百言在汉口办的致忠中学,地址就设在汉口后花楼街的永庆里(现在叫永进里),过交通路再往上走一条宽大的石头铺成的路巷的顶  相似文献   

17.
正自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英、法等国人持护照往赴中国内地始,汉口街头出现了西方人的身影。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通商,英、德、俄、法、日先后在汉口旧城区下首滨江地段上设立租界,由此,更多的西方人涉洋前来通商、传教或游历,并留下了大量文字记载,使我们得以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当时汉口的面貌以及西方人对于中国人聚居的华界的印象。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凭借"南行控巴蜀,西去连鄢郢"这样得天独厚的地  相似文献   

18.
1949年的4月底,武汉已是面临解放的局面。党的地下工作同志们做了一些统战工作。当时,我是一个失业的单身汉,住在汉口新成里内我姨妈的家中,与未婚的表弟赵次槽住在一起。赵次槽在汉口商业专科学校读书时,参加了党的地下工作。他每天下午晚饭后,都在房中关着门收听延安的广播,有时也叫我听,除收听新闻外。  相似文献   

19.
黄陂是武汉市的一个远城区,南与汉口接壤。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武汉三镇有许多黄陂人,汉口尤多,他们把黄陂农村文化带到大都市里,对武汉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口茶叶贸易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汉口靠着九省通衢、水陆两便的地理优势,把土特产汇集后分送到全国各地。这就注定了汉口是一个商业大都会。 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20年后,随着《天津条约》的签订,汉口也向侵略者敞开了大门。英国人发现汉口实际上是清王朝最重要的港口。大型战舰可以从这里启航入海,大江两岸坚固的防御可以有效地阻止敌舰的深入,汉口应该是船码头与兵工厂的最佳选地。 门户的开放,带来了早期的对外贸易。自从清顺治年间,荷兰商人创办的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的茶叶介绍到欧洲,他们对这种饮料就上了瘾,现在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