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修志工作已经启动,我们要遵照李铁映同志的指示,一开始就把质量摆在首位,对续志篇目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认真而深入的论证,确保“每部志书都是一部学术作,都是一部精品”。  相似文献   

2.
学术史是学术,这个命题所要表达的学术史与学术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学术史是学术的本质,而学术则是作为本质的学术史的具体表现,是整个学术发展过程的结果。这个命题的相反提法是:学术是学术史。根据这一命题提法,学术是学术史的内在本质,而学术史则是学术的外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是现代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先驱,青年时期求学于檀香山,后在香港专攻医学,在海外先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与外国人多有联系。百余年来,从外国友人、在华游历家、传教士到现当代的历史学研究者,在不同学术层面对孙中山进行个案研究,并受政治、社会与学术变迁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研究主体来看,其研究者经历了从情感自发到学术自觉的身份转变;就研究内容而言,其成果彰显出从描述历史到研究社会科学化的学术流变。重视史料的挖掘与整理、注重西方各国学术成果的推介、关注学术动态并强调域外学术交流,是呈现这一学术流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浙学"、"浙东学派"、"浙东学术"是浙东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但三组学术概念的起始时间、内涵外延等研究者则持不同见解,梳理学界对它们的定义及围绕其定义而产生的谱系结构、范围内容等就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崔志海 《近代史研究》2004,7(4):179-206
任何知识或学问,都是一个累积过程。历史研究也不例外。一部史学作,倘若不是宣传性的普及读物,作为一部学术专,它的存在价值恐怕就在于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增进了知识的累积。而判断一部史学作是否具有如此的学术价值,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把它放在学术史的背景之下予以考察。这对探讨一个已为学术界共同关注、并有许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历史对象来说,尤为必  相似文献   

6.
<正>学术史和大学史有紧密联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术史是以学术演进历程为研究对象的领域,而学术演进既体现在内在要素的发展上,又倚赖外在因素的支撑上,所以学术史就不单是研究学者精神层面的东西,同时也包括许多制度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因素。具体而言,学术史是要通过研究学者和学术著作、学术传承的状况以及学术制度、学术组织、学术投入等的演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总结学术发展趋势和研讨各类相关问题。相对来说,大学史的研究对象更为清晰明确,它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的影响之下,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已成为一种新常态。这种渗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内容的相互渗透;二是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一就思想史研究,尤其是近代思想史的研究来看,也是如此,甚至更为明显。众所周知,中国思想史学科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中国思想  相似文献   

8.
六年前,古委会在总结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就曾及时地提出过今后科研工作一个总的思路,那就是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处理好两种关系。一个指导思想是,要使科研项目的开展与研究所的学术建设结合,与学术群体结合。而两种关系中首要的一种,便是做到整理与研究兼顾。现在看来,这种思路仍将是我们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机构在下一世纪寻求发展的基本方针。在科研上确立一个研究所的学术方向与学术特色,可以说是维系该所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今后所面临的改革、发展中,这个问题尤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就拿我…  相似文献   

9.
<正>新史料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学术积累的增长和新研究领域之开拓,就中国古文书而言,敦煌文书之于敦煌学,徽州文书之于徽学,即是显著例证。而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的地方档案文书及各类民间文献,藉之展开经济史、历史人类学、地域社会史、社会文化史等领域的研究,无疑是中国历史学界目前最为引人注目的学术亮点之一。清水江文书的发现、整理与研究,正是这一学术亮点的组成部分。清水江文书,是指明代以来遗存于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历史文献之总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巨大。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对该国文化发展又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高度重视对清代文化政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厘清学术发展脉络,探寻学术发展规律,无疑可以更好地推进相关研究的开展。"文化政策"一词,根据文化的不同定义,学术界有不同认识。本文所涉及的文化政策概念,主要是指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学术发展等一系列规定、原则或要求的总称。就清代而言,文化政策是统治者在兴文教、崇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对汪精卫及汪伪政权并没有研究,但是能够参加这次包括两岸有关权威学者所组成的学术座谈会,仍然是感到十分高兴的。特别是这一个座谈会能够在此时此地公开举行,它本身就代表着两岸学术风气的一种进步,让以往大家感到禁忌而不愿多谈多思考的课题,变成可以畅所欲...  相似文献   

12.
周晓光 《安徽史学》2010,(5):73-78,121
学术文化中心地是指有具体地理位置、存在一定时间、对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的学术文化聚散地.清代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包括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即第一类型紫阳书院、不疏园所在地,第二类型府、县学所在地,第三类型其它书院所在地.它们在存在时间、人才凝聚力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三类中心地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的层级网络,该网络具有每一层级的中心地数量,从最高层级往下依次递增;而每个中心地的影响力,则由最高层级往下依次递减的基本特征.就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中心地空间分布而言,它具有广泛性、差异性以及分布格局的时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向以高度重视现实人生、执着追求功利实用而著称。中国文化人的学术旨趣就在于意切时用,有裨于实用。有裨于世务,有裨于教化。从文化功能的维度审视中国传统史学,人们将不难发现,历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具有的“致用”功能,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取鉴资治,即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二是伦理上  相似文献   

14.
学术自由权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同时也得到了相关国家公约的肯认。学术自由权的主体应当是一切从事学术活动的人,而不仅仅限于教师、大学等特殊主体,其内容包括研究自由、讲学自由、学习自由、国家的学术促进义务以及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15.
孙江 《史学月刊》2006,(5):9-1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主编的岗位上退下来已经三年了,回忆《史学月刊》的办刊历程,可谓感慨万千。主编做了16年,没有片刻的轻松,最大的体会就是,时刻感受着沉甸甸的责任。当年梁启超曾言,夫学术者,乃天下之公器!而学术期刊,就正是这公器的载体。以天下为念者,怎敢有一丝懈怠!办学术刊物,本人的感悟是,其责任有三:体现历史使命感的社会责任,引领学术发展的历史担当,培养延续学术血脉的史学新人。这篇小文,就循此三者,谈些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