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云霄 《古籍研究》2002,(1):21-24,103
古代童谣,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个领域中,尚存儿童、童谣被巫术邪说利用的异端事象。这种社会现象的缘起,引起了本人的关注,现举其要略考辨,敬请专家、读者瞩目指正。  相似文献   

2.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看)龙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摞(拿)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相似文献   

3.
“过洋牵星术”用于印度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洋牵星作为一种海上导航技术,在《郑和航海图》、《顺风相送》等明清有关航海的书籍中只见用于苏门答腊以西的印度洋海域,对此许多前辈学者都曾提出疑问或推测,一直是学界难以解答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海洋史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此疑问的解答更显必要。本文试图从汉唐以来中国海上导航法的自身发展出发,通过比较过洋牵星术与更路导航的不同应用特点和局限性来解答这一问题。过洋牵星术只见用于印度洋,山形水势于这两种导航技术的抉择中是重要因素。同时,更路导航却能够不断完善脱颖而出,在中国帆船的海洋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杜宗明 《神州》2012,(19):142-142
英语童谣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深受英语学习者的喜爱。用不同的方法教授英语童谣,能更大限度地挖掘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使英语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谭桂红 《神州》2020,(4):137-137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富有童趣,本身具有的教育性和娱乐性,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使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中法战争期间“战越牵敌”策的制订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期间,为粉碎法国侵略“跨地为质,靳索赔款”的阴谋,清政府制订了“战越牵敌”的战略决策,主要由援越桂军滇军入越作战,以重大的牺牲,牵制侵越法军不能大批调援侵台法军,为战胜法军作出了贡献,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这样由清政府主动制订战略决策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7.
贵州民族民间童谣是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民族民间“原生活态儿童文学”形式之一,自远古起就活跃于民间百姓(特别是孩童)的口耳相传和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以及巫师的祝告祷告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贵州各民族孩童中代代传承.梳理多元族群共生的贵州原生活态儿童文学中的童谣及其文化蕴涵,是建立贵州本土儿童文学史新观念的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丽嘉 《满族研究》2017,(1):116-124
以歌谣考证民俗的研究方式,起源于五四歌谣运动.本文从民间童谣入手,考察东北民俗文化中的育儿习俗、婚嫁习俗、节日习俗和地方传说等民俗文化在民间童谣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地方民俗文化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民间童谣文本之中,此存在形式源于儿童对地方风俗文化的有限经验和碎片化的认知.但从文化濡化和社会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视之,则与儿童作为社会文化个体的可变性和未完成性相呼应.  相似文献   

9.
金湖县虽建县较晚,但却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民间文学土壤,尤其是所属的东南片区闵桥、塔集、银集等5个乡镇,历史上隶属高邮县,被称之为"高邮西北乡下五镇"。由于受维扬文化的影响,这里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宝藏,除了已发掘整理的金湖秧歌、劳动号子、民间故事外,  相似文献   

10.
分析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上刻划符号“ ”,结合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演变、良渚文化玉器上刻划的鸟纹图像,大汶口文化陶尊上刻划的符号“ ”应是鸟的简化和变形,是巫师借用来沟通天地的巫术符号。  相似文献   

11.
赵跃 《民俗研究》2014,(3):122-129
鹅妈妈童谣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隐喻的叙事内容反映当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以恐怖的叙事艺术体现着特定的人生哲学与心理结构,对鹅妈妈童谣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分析隐藏在其中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上刻划符号“”,结合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演变、良渚文化玉器上刻划的鸟纹图像,大汶口文化陶尊上刻划的符号“”应是鸟的简化和变形,是巫师借用来沟通天地的巫术符号。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中有秉棘一语,以往对棘字不识或误读,影响了对卜辞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棘字的考释,指出秉棘乃手持酸枣树的枝条之意。秉棘的目的是为了驱鬼。以棘驱鬼作为巫术之一种,有着久远的来源和很强的延续性。通过对卜辞秉棘一语的考释,可以窥见殷代巫术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我与童谣     
品生 《丝绸之路》2014,(1):33-35
童谣是歌谣的一种,属于民间文学范畴,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并在群众中不断流播,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加工整理和完善,才得以传承至今。它的内容涉及世运人事、  相似文献   

15.
16.
商代武丁卜辞中有“间”字,作间、间、间……间(见附字形图)诸形。间,孙诒让疑当为豊之省(《契文举例》7.22)。叶玉森释垔,认为“垔即禋”(《殷虚书契前编集释》7.33.1)。1931年,郭沫若出版《甲骨文字研究》,他在该书《释蚀》一文中指出,“间”总连在两个相邻的干支之间,然后释之为蚀;1952年该书重版,此文删去。唐兰云:间“即良字”(《殷虚文字记·释良》)。于省吾释间为(?)(《双剑誃殷契骈枝·续编》)。商承祚将间间视为一字,列入《殷虚文字类编·待问编》,说:“罗师  相似文献   

17.
饰品,即对某个部位的点缀,使之得到美化以展示独特的魅力和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如戒指,就是对手指的点缀。还有项链,也是对脖子的美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就是人之常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确实生活中有了点缀才使人生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8.
多重的人类文明现象交叉混合成了这一人类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总是散发着一种迷幻诱人的色彩。京族是一个神秘而且特别的民族,这个由南海波涛守护的民族有着一种特别的“哈灯舞”,这是一朵散发着浓浓祝福味道的由巫术与舞蹈共同开出的“祝福之花”。  相似文献   

19.
“鲁木”是在卫藏一带普遍玩耍的一种游戏,是用唱歌的形式进行探测心理的一种风趣的活动。这种游戏主要由青年男女参加,而已婚的男女,尤其是老年人,已不再参加这种游戏了。这是因为“鲁木”歌蕴含的内容仅仅是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它是以青年男女相互猜看谁有恋人,谁没有恋人;看对恋人所持的态度如何;看找对象的条件如何;还要看父母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有无干涉和阻止等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来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流传不少以“三岁的伢”为首句的童谣,如今四五十岁的人都还记得一些。这里的“三”是通称,虚指,用来强调年纪幼小。“伢”,武汉话一般指小孩子,如“秧子伢、儿子伢”,有时也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如“徒弟伢,青年伢”。“伢”,字典注音为yá,武汉口语读如ngá。在表达上,“三岁的伢”多为入题或起兴,有些仅是以此作为开头,后面内容则不相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