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武当山白庙敕谕碑与武当官山徐耀进1989年5月,武当山文物保管所在进行全山古建筑保护规划时,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白庙村发现一通明代敕谕碑。其中版高1.59米.宽0.84米,厚0.11米。题额“敕谕”正书,碑文共15行,每行3O字。嘉靖二十六年(1547...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大型文物保护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到湖北省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武当山经济特区和张湾区等,是湖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较为丰富的地区,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襄府庵等一批古建筑受淹),有距今一百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同时被淹没的还有一大批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地点、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和一批不同类别的古建筑。淹没区丰富的文物蕴含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玉虚宫教兵场内南北朝墓葬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当山玄天玉虚宫,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武当山集镇南侧,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八宫之首,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宫内建有紫金城、里乐城、外乐城,里乐城早在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就被辟为训练道兵的校场,九七年六月初,文物部门在进行文物古建筑遗址修缮时,意外地发现了1400年前的墓地,除唯一一座保存了形制外,其它墓葬全部在明初就被毁,仅存的一座位于山门内西侧40米与南北交30米处,其墓地略高于原水平位置,由于该地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武当山文管所报请湖北省文化厅批准,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将清理情况简述如…  相似文献   

4.
《文物》2019,(12)
丹江口水库跨鄂、豫两省。因1958年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而形成,1968年蓄水。囿于当时的保护观念、条件和特殊的历史时期,水库兴建过程中,仅对部分特殊文物进行了拆迁,众多珍贵文物淹没水下,其中包括武当山古建筑群、古均州城和楚国早期遗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组队,从均州古城入手,启动丹江口水库水下考古调查,逐步探明丹江口水库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和保存状况,通过研究,评估其文物价值,为进一步保护水下文化遗产提供依据,并为武当山古建筑群水下淹没部分、明清城市规划等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迎接新世纪再展新风采为主动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为迎接新世纪。新千年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国家旅游局干10月26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继’99生态环境游之后隆重推出2000年神州世纪游活动方案。2000年神州世纪游活动第一次全面展示我国21项世界遗产将其作为中国旅游的拳头产品。这21项世界遗产分别是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驯俑;敦煌莫高窟: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  相似文献   

6.
徐子明 《丝绸之路》2012,(10):70-72
古建筑壁画即泥水画是由宫廷壁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宫廷画师自两宋时期壁画衰退以后的“营生活计”。罗定有过千处的古建筑将泥水画作为建筑的附饰部分.其艺术水平在晚清至中华民国中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本文以罗定古建筑泥水画为例,对古建筑泥水画的表现手法、题材内容及其艺术价值等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3,(11):15-15,17
成龙 4年前,成龙曾透露欲将早年收藏的总价值过亿的徽派古建筑捐出。今年4月.成龙表示.他已在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实地察看拟捐古建筑的安营地点,感动之余,他有冲动想把余下的6栋安徽古建筑一起捐给对方。这些安徽古建筑有200年到400年的历史,材料名贵,当年古屋拆下后先运到苏州修补,再运到香港收藏。  相似文献   

8.
康予虎 《大众考古》2023,(3):12-15+98
<正>五龙宫,位于湖北十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五龙村,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九宫八观”之一。根据文献记载,五龙宫是武当山最早敕建的道教宫观,唐太宗时敕建“五龙祠”,宋真宗时敕升为“五龙灵应观”,元世祖时赐额“五龙灵应宫”,元仁宗时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一度成为武当道教的中心,元末毁于兵火。现存的“兴圣五龙宫”是明成祖朱棣为兴建“家庙”而大兴武当时所营建,鼎盛时期宫内共有800多间建筑。明代以后,五龙宫逐渐衰败,宫内部分区域逐渐废弃成为遗址。1994年,五龙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五龙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古建筑文献目录(1986─1995.7)刘淑敏,曹中江壹书目部分一、综合类中国之最(有关河北部分)杜飞豹编中国旅游出版社1984年4月32开文294页中国艺术之最(有关河北部分)张国臣编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年9月32开文224页中国文物之最...  相似文献   

10.
从1935年国民政府的北平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工程实施处.经日本侵华时期到抗战胜利后的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古代建筑、文物博物馆研究所.中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古文献研究室,直到1991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几代专家伴随这些机构的变迁和中国的古建筑保护事业走过了70年。罗哲文先生回忆了50年代参与的几件调查与维修大事。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是流传千百年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各个城市的古建筑都应该被保护并进行研究。大同市拥有丰富的古建筑资源,了解古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之后,保护古建筑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这是现今文物工作者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9月,湖北省武当山特区志办与特区门票管理处联合设计开发的武当山精品扑克正式出品,这是继2000年“武当山交通旅游图(新版)”之后,武当山志办参与地方经济化建设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3.
历次地震表明,大量的砖石古建筑在地震中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对破损的古建筑进行合理的评价对古建筑的加固方案的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对震后古建筑的破损状态评价方法往往采取了单一指标的判定,为了提高震后砖石古建筑损坏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应用集对分析理论与方法。以地表变形的倾斜变形、水平变形与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损坏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震后砖石古建筑损坏评价方法。该方法将各待评定的样本值与分级标准形成对子.逐个比较其共有特性、相反特性及差异特性,从不同侧面刻画2个集合的联系与关系,从而较为准确的评价震后古建筑的破坏状态。并对经历地震破坏的古建筑进行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称为金殿的古建筑在我国为数不多,如北京颐和园里的金殿、山西五台山上的金阁、山东岱庙里的金阙、云南昆明的金殿、湖北武当山的金殿等,久已享名中外。然而在湖北省内还有几处庙宇中的后殿也称金殿,如江陵县太晖观内的祖师殿,也称金殿。除金殿外,现存的建筑有观桥、山门、四圣殿、药王殿、娘娘殿、朝圣门、财神殿、王爷殿等晚清建筑。据《荆州府志》记载,太晖观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湘献王建,顺治、康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湿多雨,解放前内战不绝,兵燹频仍,古建筑能得幸存者很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七卷一期(1944年)载卢绳《旋螺殿》说:中国营造学社于1940年夏曾对全川建筑进行调查,“观察所及,有明一代遗建才三十余处,上溯元、宋、殊未之见也。”当然,当时由于交通梗塞等原因,营造学社的这次调查未能窥及全貌,是可以理解的;但遗留下来明代以前的古建筑不多,也是可以肯定的。以今宜宾地区来说,卢绳文章仅谈了李庄镇旋螺殿和真武山元(玄)祖殿两处(现均属宜宾市)。1981年宜宾地区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屏山县明代古建筑尚多,规模较完整者,即有万寿寺、万寿观、楞严寺、清凉寺、大王庙五处。在一个比较边远的山区,有这样多的古建筑遗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现将万寿寺和万寿观的情况简要介绍如次:  相似文献   

16.
那还是在五十多年前,我刚当教师时,在资料室第一次看到丽江民居的照片.那是我国建筑历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老一辈学者刘敦桢先生在抗战期间赴云南丽江调查古建筑时拍摄的。  相似文献   

17.
卢雅琳 《广西地方志》2010,(3):F0002-F0002
2010年6月3日,大型区情系列专题片《广西古建筑志》首发式在南宁举行。《广西古建筑志》共60集,是首部关于广西古建筑的影视精品。专题片采用全高清拍摄,历时一年多,精选收录了110处古建筑,以“志”的体式,为广西古建筑“存影”。专题片从古建筑的角度解读广西,反映广西古建筑的概貌、特点和现状,其出版发行既是广西古建筑保护的大事,也是广西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大事。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曲阜孔庙古建筑彩绘的特点,探讨了古建筑彩绘保护和修复方案,并针对古建筑彩绘常见的残损形式,提出了彩绘保护和修复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古建筑彩绘的保护修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古城正定素以古建筑众多而闻名,近50年来在对古建筑进行的维修工程中,相继发现了一些文字题记,对鉴定、研究和修缮这些古建筑提供了可靠而有价值的文字资料。本文综合概述了这些文字题记的发现及其内容,并结合志书及碑文等原有资料的记载就相关问题做了考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以前的时期,古建筑没有得到保护法的保护。听任自然侵蚀力量的破坏,促成它们的毁灭。特权阶级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任意占据了最有价值的古建筑,而宗教建筑则为僧侣们所有。建筑文物,在经过许多世纪的实际使用中,由于只凭着部分占有者,和那些修缮工人自己的企图,或是地方政府片面的决定,使它们遭受到任意的改造。正式的科学组织,如各种艺术、考古学会和团体,尤其是个别调查研究者——文物爱好者,都得不到国家方面的支持,失去了在保护建筑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