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志指南》出版,值得志界同仁高兴! 山西王龙太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修志指南》,110万字的厚书,内容涵盖了修志工作的方方面面,纵论省地县乡村五级方志编纂的方法、技巧,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修志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正>《修志指南》出版,值得志界同仁高兴!山西王龙太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修志指南》,110万字的厚书,内容涵盖了修志工作的方方面面,纵论省地县乡村五级方志编纂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3.
28卷的《武汉市志》已于 1 999年全部出版。首届志书出版之日就是新一届修志的开始之时。为了更好地总结首届修志经验 ,为日后续修新方志提供借鉴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了《武汉修志二十年》一书 ,力图通过回顾首届修志的历程反映武汉修志工作的发展脉络 ,为进一步开拓新方志事业提供参考《武汉修志二十年》出版$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文献资料处@周建华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5,(6)
从《呼玛县志》出版算起,新编地方志走过了18个春秋。伴随着数以10万计方志工作者执著的追求,新编地方志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发展其编纂理论。方志编纂学虽然还不很完善,时而还带有不应留下的与时代节拍不相适应的旧志痕迹,然而确实在指导新志编纂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山西刘伯伦君从事方志编纂工作多年,他和他的合作者在“接受新的修志理论和先进县修志经验”(本修始末),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力求走出一条新路。打开新近出版的《阳城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方志》2004,(4):14-14
乌苏具有修志的光荣传统。曾有清末《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和民国《乌苏县志》面世。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开展以来,党委、政府历任领导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及时解决修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修志机构健全,修志队伍稳定,修志经费及时到位,保证了修志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一批修志成果。已出版的志书有《乌苏县志》、《乌苏县粮食志》、  相似文献   

6.
现在,全国范围的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启动多时,许多省、市、县级编纂机构都在忙于编纂第二轮志书。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大多数的地方都只考虑出版纸质本的志书。也有少数地方拟在出版纸质方志的同时出版电子版方志。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方志事业,已出现了双轨运行的可喜局面,既是县级修志进入金秋收获季节,又是续志帷幕已经拉开之时。这就需要我们修志指导部门一手抓修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修志进度,尽早完成本届县级修志任务;一手抓续修县级志书,开拓续志的新局面,总结新经验,指导续志健康地发展。就当前看,全国启动续志行为,一是自发的,一是有组织有领导进行的,自发的先于发动的。例如:黑龙江《呼玛县志》出版于1980年,《续呼玛县志》出版于1990年;江西《瑞昌县志》出版于1990年,《瑞昌县续志》出版于1993年。有组织有领导地发动续修方志,如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已向全省布置续修方志工作任务,见《巴蜀史志》1995年第1期发表的眉山县志办王致修撰写的《续志初探》一文。今年年初,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召开的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号召,已经完成本届修志任务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编地方志二十年成就(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届修志,既注重方志编纂实践,又重视理论研究。二十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创办了近千种公开和内部刊物,刊物的编纂和出版,对新方志的编修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国方志工作者结合本届修志实践,从事新方志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仅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辑的《中国地方志论文索引(1981~1995》一书,  相似文献   

9.
《羊城今古》2004,(3):76-78
从化市于1985年10月成立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开始新方志的编纂工作,2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怀、帮助下,经全市修志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修志成果。首届修志,全市共编纂各类志书、年鉴37本818万字,其中由出版社出版的8本362万字。新编的《从化县志》于1994年7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广州市郊县第一部出版的新编县志。  相似文献   

10.
近日,由东辛农场组织编纂、连云港市志办负责审定、方志出版社出版的《东辛农场志》面世。这是连云港市2005年新一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企业志书。全书共66.3万字。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志办方志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姚金祥,上海市志办编纂处处长、副研究员何惠明合著《简明方志编纂学》一书,于1994年12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该书设31章,40万字。该书在吸收方志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10多年的修志经验,对新  相似文献   

12.
<正>修志工作既是一个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工作,又是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新修方志开展以来,方志编纂的主体是各地方志办的同志,尽管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有参与,但基本属于"顾问"性质,参与度明显不足,专家主修成果可谓寥若星辰。《江苏建置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版)的出版为专家修志开了好头,也树立了方志办如何吸纳专家深入修志第一线工作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编纂于明初的《永乐大典》,征录地方志在1000种以上。许多方志久佚于世,赖《大典》得以重现。本文作者自1987年开始对现存797卷《永乐大典》中的方志进行辑考,共检得宋、元、明初方志780种,约5400条。这些方志尽管多是零章片简,但对于研究古代经济文化、地理民俗,了解方志学发展变迁,以及辑补古代方志,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沧桑》2009,(6):67-67
《沧桑》在山西省第一轮修志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山西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方志编纂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省第二轮续修方志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为了加强省直各修志供稿单位和各市县(市、区)志编纂单位及人员互通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志》2014,(1):16-19
(六)方志人物及其编纂思想研究。徐鹏《陈元赞及其(长门国志)——兼论明末清初中国方志文化海外流播的另一种可能》介绍了明代东渡日本的陈元赞及其用汉文所修《长门国志》的特色,探析了陈氏匿迹史海的原因,并对其海外修志的价值和意义给予充分肯定。胡巧利《论梁廷榀(粤海关志)的编纂思想》通过分析《粤海关志》的编纂思想、资料收集、编纂体例、记述内容等,探讨梁廷榀的方志编纂思想。沈松平《论陈训正的方志思想》介绍了陈训正的修志经历及方志编纂思想,并阐述了民国志家对传统方志学理论的超越和对当代方志编纂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10,(4)
正《沧桑》在山西省第一轮修志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山西的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方志编纂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全省第二轮续修方志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为了加强省直各修志供稿单位和各市县(市、区)志编纂单位及人员互通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委会):现将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全面完成安徽三级志书编纂出版任务的报告》转发给你们。安徽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庆前,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级志书的编纂任务,并全部出版面世。安徽省的修志工作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方针。省委、省政府重视新编方志工作,将全面完成本届修志的编纂任务,纳入省政府的任期目标,加强领导,加大了工作力度。省委、省政府还十分重视各级修志机构和修志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第二轮志书编纂与首轮相比,在客观上具有五大优势:1.以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为起点,省市县三级政府纷纷颁布相关法令,开创依法修志新局面;2.各地认真总结首轮修志经验教训,为第二轮修志营造一面成败得失的镜子;3.众多方志理论著作出版,为第二轮志书的高质量引领航向;4.一批批日记、月报、月志、月鉴、年鉴等地情书出版,为第二轮修志储备了大量基础资料。5.方志界运用多种措施着力培养修志人员,方志队伍整体素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9.
山西的旧方志是山西省重要的历史化遗产,是研究山西政治、经济、军事、化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回顾本届修志工作,无论新方志有多少创新和发展,都不是凭空从天而降的,而是旧方志的继承和发展。而如同旧方志编纂理论始终处在不断发展中一样,新方志理论仍然是在继承传统优秀方志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真搞好旧志整理工作,不仅可以为摸清地情,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化建设服务,而且可以为编纂新方志创造良好条件。山西在历史上,就有翻刻旧志的传统,但大规模的整理旧志却是在本届修志工作开展之后兴起的,所取得的成果超过了明、清和民国的总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张安东 《上海地方志》2023,(4):39-46+95
清代是中国古代方志发展的巅峰,方志编纂理论随之获得很大发展。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三次编修《大清一统志》,各地方志的编修普遍开展,大量文人学者积极投身于方志编纂,大大提高了方志的质量,同时方志编纂理论研究也趋于深入。清代方志编修者在修志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方志编纂的理论问题,对于清以前的方志编纂理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与此同时,在方志编纂理论的影响下,清代方志编纂体例、方志的结构形式出现了较大变化,在承袭旧志体的基础上,开始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这种现象反映了志书编纂实践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