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2015年11月7日至10日,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十四次年会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本次年会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博物院、信阳市文广新局承办,信阳市文物管理局、信阳市博物馆、城阳城址博物馆协办。来自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北京、上海等省市的文博考古单位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  相似文献   

2.
10月27日至30日,楚国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暨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八次年会在宜昌三峡坝区隆重举行。来自国内10个省市以及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专家、学者共140多人参加了大会。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湖北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主持开幕式,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宜昌市政府助理巡视员邹学勤、宜  相似文献   

3.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审查批准,旨在为推动楚文化研究工作、提高楚文化研究学术水平的跨省级群众性学术团体——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向民政部社团司地方处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于1992年9月14日正式注册登记。按照《登记证》的规定,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的业务范围为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活动地域为湖南、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27日至30日,楚国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暨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八次年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 此次会议由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来自国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俞伟超、李学勤、张忠培、李伯谦等先生致信祝贺。湖北省、宜昌市、武汉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5.
由鄂、湘、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和安徽省考古学会主办的楚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于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合肥举行。鄂、湘、豫、皖、苏、鲁、京、沪六省二市的近八十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得到安徽省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6.
《江汉考古》2004,(4):97-98
特稿深切怀念俞伟超先生 ………………………………………… 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2004 1 1俞伟超先生的楚文化考古情结--纪念俞伟超先生逝世一周年…………………………… 王劲 2004 4 3考古新发现湖北省京山县青树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4 1 3湖南常德黄土山板粟岗楚墓群 ……………………… 常德市文物处 常德市鼎城区文管所 2004 1 10重庆晒网坝一座晋代墓葬的发掘 …………………………………………………… 山东大学 2004 1 25湖北省孝感市古窑址发掘简 …………………………………  相似文献   

7.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南阳地区文化局、淅川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1992年9月4日至7日在河南省淅川县召开。出席这次年会的代表,除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省的考古工作者、楚文化研究者、史学工作者和考古教学工作者外,还有来自北京、陕西等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出版部门的代表共计178  相似文献   

8.
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河南分会1984年年会于11月7目至14日在豫南信阳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研究会理事、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工作者和部分红军时期的老战士、老同志。会议着重讨论了苏区建设和编写豫东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楚文化的研究,迎接中国考古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年会——以楚文化为主的学术讨论会在湖北召开。楚文化研究会筹备小组于一九八○年元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武昌东湖召开了湖南、河南、安徽、  相似文献   

10.
湘楚文化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尤其是20世纪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道德、品格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福祉天下的民本思想、狐死首丘的乡国情怀、经世致用的实践精神、法贤掖后的典型风范是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最重要的道德内涵;而坚忍自强的韧力信心、内关修能的志向抱负、出污不染的豁达风骨、重诺达信的胸襟气度则是湘楚文化所蕴含的最基本的人格内涵。继承和弘扬湘楚文化的本质精神,对于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先进的民族精神和培育完美的民族品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术动态     
△湘、豫、皖、鄂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于1985年6月21至25日在合肥市召开,首都考古界知名人士顾铁符、邹衡、俞伟超和江苏、山东、上海等省、市有关学者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馆、寿县博物馆、寿县东郊的一处古代建筑遗址,大家对此处正在考古发掘的遗址深感兴趣,并对其时代与性质进行了讨论。不少人认为可能是楚国晚期宫殿庙宇遗址,也有人主张它是汉代王公贵族的府邸遗址。△湖北省楚史研究会第5次年会于1985  相似文献   

12.
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1981年年会,10月21日至25日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大会共收到论文、资料、书刊六十种.约一百多万字.这次年会着重讨论了鄂豫皖苏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问题,还讨论了苏区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等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会上检查了一年来的工作。与会同志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于1992年9月4日至7日在河南省浙川县召开。出席会议的178位代表中,除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四省的楚文化和史学研究者外,还有来自北京、陕西等地的著名考古和史学专家及新闻、出版方面的代表。大会收到论文90篇。会议期间,各省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参观了丹江库区楚墓墓地、古城遗址和淅川县博物馆等;围绕着楚文化的渊源与楚都丹阳的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关系、楚国历史与文化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4.
学会动态     
楚文化研究会成立楚文化研究会于1981年6月在湖南长沙市举行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四省考古工作者的代表36人,会议特邀了安志敏、顾铁符、俞伟超三位同志到会指导,在会上分别作了学术报告.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报告25篇.代表们围绕楚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讨论、通过了《楚文化研究会章程》.选举安金槐、裴明相、谭维四、王劲、石泉、高至喜、周世荣、刘和惠、杨德标九位同志为理事会理事,推举了安金槐、谭维四、高至喜、刘和惠四位同志  相似文献   

15.
十月二十至二十七日,在古城襄樊市召开了省楚史研究会八四年年会。具有悠久历史的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是华夏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致力于研究楚史的专家、学者,自八一年四月筹备成立研究会以来,编辑出版了《楚国编年资料》、《楚文化新探》、《楚史研究专辑》,研究和探讨了楚都地望,楚族渊源及与其它族的关系,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人物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早期楚文化和楚人入湘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楚文化是研究考古学楚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它牵涉到楚文化渊源和早期楚都丹阳地望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严格意义上的早期楚文化概念的时限应卡在楚立国前后到楚文化特色明显的西周中期之间。尽管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的考古工作者为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尽了不懈的努力,但结论依然有很大的分歧。可以说,早期楚文化仍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楚人入湘问题往往也因对早期楚文化特性认识模糊,而有较多的歧义,故这一问题也有再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楚文化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82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参加会议的常务理事、理事和代表共三十余人.研究会顾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顾铁符出席了会议.会议就第一次年会以来的一年多时间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与研究的新成果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河南省的代表介绍了淮阳马鞍冢两座大型战国晚期楚墓和一座车马坑的发掘情况,其中有十八辆战车、五辆四耳棚车及十多匹泥马.车的形状完整、饰件齐全.这是研究战国时  相似文献   

18.
楚文化研究会第五次年会于1990年6月1—4日在长沙枫林宾馆举行,来自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七十余篇。大会回顾了研究会成立十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代表们认为:十年来,无论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人才培养上,研究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大量的考古发现和一系列有关论著的出版,使楚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写出了不少高质量的论文和专著,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新论点,显示出人才辈出的兴旺景象。  相似文献   

19.
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第七次年会于2001年11月2-6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专家、学者8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近几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成果,对楚文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一、楚文化考古新发现来自湖北、河南、湖南、陕西和安徽的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楚文化考古的新发现。湖北潜江龙湾遗址是一处大型东周遗址群,占地面积达100.9平方公里。其中I号宫殿的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荆门左冢发掘了3座楚墓,其中一号墓规模较大,出土的“漆木棋局”(暂名)、楚王孙渔青铜矛和铭文木…  相似文献   

20.
楚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我省社会科学中一项重大课题,时至今日业已发展而为楚史、楚文学艺术、楚国科技乃至于楚人哲学思想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但是楚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解决还主要依赖于考古学,因此考古工作的如何进行,直接关系到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就此,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再三强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早期楚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普遍开展。九月十日,邹衡先生在出席第六届楚文化研究会之后,又赶赴襄樊地区考察工作,在两天的时间内连续参观了襄樊、宜城几处周代遗址的出土器物。在此之前,邹先生在1982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