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区域历史地理与文化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庄焰徐少华著《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日前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该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1.开拓创新,填补空白先秦历史地理是现代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难度...  相似文献   

2.
《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评介晏昌贵南阳盆地,淮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南北分区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这里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中心,我国古史时期的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峙,宋与金的抗衡大都以此区为分野,实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地理背景.先秦时期,这里更是东西...  相似文献   

3.
李慧芬 《沧桑》2009,(5):7-8
长江流域一些商代遗存发掘之后,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在早商时期,长江以北的黄陂及其附近地区是商王朝的南土;中商时期,南土的范围有所扩大,向南逾长江在湖南和江西形成个别据点,商王朝的政治势力和文化影响早已越过江汉地区,深入到今日的鄂赣与湘皖广大地区。商代的南土范围大致包括江汉平原,并进入长江以南两湖及江西部分地区,在外层周边地区为商文化波及区。但到晚商时期,自"殷墟文化"时期开始,中原与南方关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商王朝的南土范围向北收缩,退至河南信阳罗山一线。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先秦文化研究中心陈昌远教授.多年从事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今将他撰写的论文中遴选《历史地理与古史研究》、《河南古县命名规律探索》、《陈胜生地阳城考辨》、《商族起源地望发微》、《从应器谈应国地理位置及西周监官制度》、《关于早周社会性质的几个问题》、《周代井田制度简论》、《商鞅“开阡陌”辨》、《二里头文化与夏代文明》等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汇集成书,名《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该书对大专院校历史系师生学习历史地理与先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每册定价2.40元.邮费0.2元。如需购买,将款寄河南大学先秦文化中心史慧敏。  相似文献   

5.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黄有汉殷商时期的荆楚地区是殷商王朝的南土方国,殷商王朝在荆楚地区的统治达600年之久,对荆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强烈的影响,以至使两周时期的楚文化也带有浓厚的殷文化的特色。一殷商王朝对荆楚地区的征伐和控制殷商王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6.
荆楚历史地理,尤其是在先秦一段的研究是历史地理以及先秦史研究的难点之一,研究者不仅需要精通历史地理的研究方法,而且还要具备古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徐少华教授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石泉先生,30年来从事先秦历史地理与文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夏商周历史与考古》一书,是程平山多年研究夏商周历史与考古的成果。该书收录论文15篇,分为三个部分:夏代的纪年、都邑和文化,先商暨商代历史地理与文化,周代历史与文化。通读之后,我认为本书有以下突出的优点。第一,视野宽广。《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涉及到三代历史与考古学上一些令人关注的重大和深层次的问题,在探讨这些问题时,能将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协调统一。例如,《夏代纪年考》一文将古文献、历史地理、考古学文化紧密结合,对夏代纪年、都邑和文化进行一体的研…  相似文献   

8.
秦汉"上郡"之"上"是对黄帝之敬称或避讳,因黄帝陵所在和黄帝生前活动之地即为上郡。《汉书·地理志》远绍《禹贡》和《周官》,其所记秦汉上郡与其境内的有关遗迹及地名应该都是周代的地理,保留了存留在周人记忆中的关于黄帝部族活动的历史信息及周人早期兴起与迁徙过程的重要信息;《汉书·地理志》等史书互相印证,反映出秦汉上郡曾为黄帝部族活动的中心地,以及黄帝部族后来向南迁徙的历史事实;石峁城作为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以及其与上古史之紧密联系和巧合,称其为上古帝都应该是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9.
对邯郸古代城市问题的系统研究,首推侯仁之先生于70年代所撰写的《邯郸城址的演变与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一文。此后20余年间,很多学者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1987年9月在邯郸召开的首届全国赵文化学术讨论会,极大地推动了邯郸古代城市文化研究的深入。之后,《赵国历史文化论丛》、《邯郸简史》、《邯郸历史与考古》、《三千年春秋话邯郸》等专著和一大批专题学术研究成果相继问世。这不仅是对这一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标志着邯郸古代城市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张萌 《南方文物》2012,(1):124-131
本文将1987年以来的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称为"现代中国环境考古研究",并将之归纳为"考古地理的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文化历史环境考古研究模式"和"资源环境考古研究模式"。本文对这三种研究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指出环境考古学、文化历史考古学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继承关系,中国环境考古研究的最大问题是核心概念的不匹配。最后,通过考察西方环境考古研究和考古学史,本文提出应该用文化适应,即"考古学中的文化"取代考古学文化而将之作为核心概念进行环境考古研究,让中国环境考古摆脱文化历史考古学概念体系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保持了平稳前进的势头。就笔者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顾恒一等《舆地志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潘碧华《先秦时期的三峡人居环境》(复旦大学出版社),康保苓《北宋文化重心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专题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韩光辉《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吕卓民《西北史地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萍主编《西北地区城乡市场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与环境基础》(三秦出版社),李并成、张力仁主编《河西走廊人地关系演变研究》(三秦出版社),王双怀主编《关中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三秦出版社),吴松弟等《港口一腹地与北方的经济变迁》(浙江大学出版社),安介生《(魏延昌地形志)存稿辑校》(齐鲁书社),徐卫民《秦汉都城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科学出版社),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蓝勇主编《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黎小龙等《历史时期西南开发与社会冲突的调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智君《关山迢递:河陇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鲁西奇、林昌丈《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张建民、鲁西奇《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鲁西奇《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中华书局),陈隆文《郑州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金和、李小梅《傣族历史地理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乌兹别克斯坦]B.A.艾哈迈多夫著,陈远光译《16—18世纪中亚历史地理文献》(云南人民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西北城市发展简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的方法,通过分析周代至清末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过程,简要探讨了西北城市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孙周勇 《文博》2002,(6):53-61
“河套”一词,最早见于《明史》(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北有大河,自宁县卫东北流经此地,西经旧丰洲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近现代所称的河套,大致地域包括了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黄河两岸平原。按照现今通行的地理区域概念,  相似文献   

14.
融合南北特色的徐州传统民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已有2500年的建城史,是江苏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地势险要,交通便利,素有“五省通衡”之称,因此自古即为兵家的必争之地。据文献记载.从夏朝起,4000余年间,在徐州地区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事就有400余起。在战火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徐州地区的地理范围经过多次变迁,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理区位特征的地方文化。总的来说,其历史文化具有齐鲁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在宜城境内进行第二次田野考古调查,重点踏勘了汉江与蛮河之间的周代文化遗址,探讨它们在楚文化发展、演变中的地位,考察楚文化中心区与其他地区的相互关系。本次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大致年代,加深了我们对这一地区周代文化遗址群的总体认识。  相似文献   

16.
荆楚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楚国自周初分封至民国末期,横亘古今三千余年,其文化发展之轨迹可分为先秦荆楚文化、中世荆楚文化、近世荆楚文化、近代荆楚文化四个历史阶段。荆楚文化在近代转型时期的基本文化特性主要表现为爱国恋乡、崇尚革新、兼容开放、经世致用、机智狡巧、刚悍劲直、尚武好勇、喜好舞乐、奢靡享乐、敬鬼重祀、多元并存等。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山东地区周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夷人文化、周文化以及二者融合形成的地方文化面貌,齐文化、莒文化、楚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区域文化,邿国、小邾国国君及贵族墓葬为代表的古国史研究,盐业考古的新领域,陶文和兵器的专题研究等,揭示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山东地方文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古发现了大量的周代农业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反映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周代的古都城址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环境观,还能看到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改变,周代的厚葬风气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很多,使我们看到当时厚葬之风的盛行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考古发现不仅弥补了周代文献资料缺乏的不足,还能使我们更加客观和直观地认识周代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几天前,当浠水县博物馆岑东明馆长将《浠水考古发现与研究》样书送到我案头并请我为之作序时,我欣然应允。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是欣慰,二是感动。我的老家黄冈市有着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浠水是黄冈市的文物大县,也是湖北省拥有精品文物、特色文物最多的县。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基层博物馆的工作精力主要用在解决温饱问题上,业务干部很少对本地历  相似文献   

20.
从考古发现来看,山东地区已出土的东周青铜矛多达90余件,与戈、剑、镞等构成东周墓葬基本兵器组合,但目前相关专题研究并不多见。2001年,王青先生在《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1]一书中,对周代青铜矛进行了型式划分,简要总结出三角形矛和柳叶形矛两种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