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饕餮之眼     
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共拍摄了1,683,600多张照片,结果只用了1408张。摄影师Emory Kristof曾动用了15吨重的器材进行拍摄,而最后只用了6张照片。“我刚来国家地理时,”摄影师Bruce Dale说,“12个摄影工作人员中有8位离异。” “人们总是问我片子的光圈和快门速度,”摄影师Frans Lanting说。“我告诉他们;那张照片的曝光是43年又1/30秒。”…… 正是这些来之不易的照片成就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但我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照片,更是每张照片背后的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2.
饕餮之眼     
水岸桥 《华夏地理》2003,(5):86-109
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共拍摄了1,683,600多张照片,结果只用了1408张.摄影师Emory Kistof曾动用了15吨重的器材进行拍摄,而最后只用了6张照片."我刚来国家地理时,"摄影师Bruce Dale说."12个摄影工作人员中有8位离异."  相似文献   

3.
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共拍摄了1,683,600多张照片,结果只用了1408张。摄影师Emory Kristof曾动用了15吨重的器材进行拍摄,而最后只用了6张照片。“我刚来国家地理时,”摄影师Bruce Dale说,“12个摄影工作人员中有8位离异。”  相似文献   

4.
首席白宫摄影师皮特.苏扎的照片向当下的人们展示了一个超级大国元首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就像是一扇窗户,不但美国人,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凑过脑袋往里面瞧瞧:住在白宫里边的美国总统,他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著名纪实摄影师加里·维诺格兰德曾说:"我拍照是为了看看事物被拍摄下来的样子。"摄影的诞生,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一张照片就如同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反射出时代的点滴细节供我们品味。同时,镜子本身也是摄影师钟爱的拍摄对象,经常与相机摩擦出艺术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眼界     
《南方人物周刊》2013,(4):24-29
美国 1月17日。美国缅因州,一名摄影师扛着三脚架前往伊丽莎白角的灯塔胜地拍摄早晨的美景。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表示。美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信息     
《中华遗产》2007,(12):154-154
"那一边"摄影展开幕11月11日,"那一边——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中国儿童"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爱普生(安妮)画廊开幕。这次展出的20幅照片是中国特稿社摄影师曾璜从他历时十多年拍摄儿童题材的几万张照片中挑选出来的代表品,其中大部分是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时拍摄的。  相似文献   

8.
《山茶》2009,(11):38-38
斯蒂芬·阿尔瓦雷斯遭遇了与许多摄影师一样的命运。他查看了几张照片,上面呈现的是马达加斯加的诡谲地貌,然后想,去那里拍摄能难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9.
正法国著名摄影师布列松(1908—2004)与中国颇有渊源,他曾两次来到中国。由于1948年来华的布列松客观地记录了中国新旧政权交替时的历史性画面,被当时的新中国认为是"好同志"。1958年,布列松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3个月。此间,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布列松的拍摄风格注定他去关注那些普通的小人  相似文献   

10.
刘寻 《文史精华》2013,(9):56-56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核武器的国家。1939年,纳粹德国制定了原子弹研究计划,但直到1945年帝国崩溃,也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核试验。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成立了最高机密的"曼哈顿计划",把刚发现的原子裂变现象应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制,目标是赶在德国之前制造原子弹。主持人雷斯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0,(6):155-155
5月12日-30日.由《华夏地理》杂志协助举办的“交叉的目光——滇越铁路百年纪念摄影展”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此次展出的作品有一部分是本刊特约摄影师曾年拍摄的《滇越小铁路》专题的内容.另一部分则是法国摄影师安琳拍摄的滇越铁路。照片和专题真实地呈现了滇越铁路的壮美与历史沧桑.  相似文献   

12.
正法国著名摄影家马克·吕布是上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后来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来到中国。这组照片是他于上世纪50年代时来中国所摄。一位网友评论这在那时的中国"既保守又开放",也有另外的网友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3.
1945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日本败局已定,在太平洋以及中国各战场垂死挣扎。1945年7月2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如果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肯无条件投降,美国就要对日本投掷原子弹。7月26日,美国向日本公开广播《波茨坦公告》,日本当局听到广播后置之不理,杜鲁门决定用原子弹来教训日本。下面是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经过。  相似文献   

14.
原子弹与氢弹研制成功对新中国意义重大,本文作者杨映梅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亲历了当年试爆的拍摄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才留下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影像.  相似文献   

15.
采访最前线     
三峡楠木叶"荷赛"折桂本刊特约摄影师方谦华荣获第51届"荷赛"自然类一等奖。这是中国摄影师迄今为止在国际摄影比赛中所获的最高荣誉之一。方谦华本次获奖的照片为万州自然保护区内的一枚珍稀楠木叶,刊登于本刊2008年1月号的专题《三峡库区珍稀植物》中。去年9月,他应本刊之邀赴万州自然保护区拍摄三峡库区内被淹没的珍稀植物.旨在发起更多人帮助这些濒危植物另寻家园,使它们免遭灭绝厄运。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1,(8):36-36
英国一名摄影师最近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一个国家公园“拍”下一组有趣的照片,照片中的猕猴冲着镜头一脸坏笑。但这些照片并非摄影师大卫·斯莱特(David Slater)亲自拍摄,而是照片上的猕猴“自拍”所得。  相似文献   

17.
<正>在美国西南部有一片令人敬畏、让人惊叹的神奇土地。我曾在朋友那里看到过他拍摄的一组精美照片,便仿佛受到了来自遥远的红色蛊惑,心中像被勾了魂魄似的被丝丝牵绊——那是风语者的故乡。我是十几年前从吴宇森导演的电影《风语者》中,才知晓地球上存在纳瓦霍(Navajo)这个神秘的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招募了29名纳瓦霍人,以他们世代口耳相传的被称为"鸟语"的纳瓦霍语,编译了"无敌密码",屡建奇功。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18.
杨承宗 《百年潮》2012,(2):25-30
杨承宗,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五所业务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局。在遭受沉重打击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11月30日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会不会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时,含糊其词地说:"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力"。1951年4月,美国把能够运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调到冲绳。美国的核讹诈,激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坚决反对。作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而且对如何才能制止核战争有着深层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约里奥-居里于1951年6月的一天,约见了在居里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回国的中国科学家杨承宗,对他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1951年8月杨承宗回国后,即通过钱三强和丁瓒等,向中共中央转达了约里奥-居里的忠告,这对中共中央下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核盾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茶》2009,(7):168-168
当《国家地理》摄影师罗伯特.克拉克为拍摄本期专题《吴哥奇迹的宿命》而卖命时.蚂蚁却肆无忌惮地在他身上享用大餐。这张照片拍摄于吴哥通王城的寺庙遗址中。当天,虽然蚊虫一如既往地令人烦扰.但一条来自家乡的消息转移了克拉克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采访最前线     
行走于大自然的小道1689年5月,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离家远游,穿越日本北部,继而进入边远的荒野地区,历时五个月。这次旅程促使他写出一部诗文集,如今已成为经典。300多年后,摄影师麦可·山下走上了同一条小道。他在春、夏、秋三季(也就是芭蕉远行的季节)动身,各做了一次历时两周的旅行,随身带着几部芭蕉的诗文译本。他说:"此行没有什么特定的拍摄题材,只要按着路线走,拍些诗意的自然照片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