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神州民俗》2010,(4):1-1
“21世纪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任务,在钟老百年离世之后的今天,十分紧迫而沉重地压在了全国民俗学者的身上,自然也顺理成章地压在了中国民俗学会的双肩。今天的中国民俗学会和它的全体成员,能否挑起这副重担并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确实是具有历史性的一次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志》2013,(12):12-12
2013年9月21~23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山东省民俗学会主办的中国民俗志编修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召开。来自中国民俗学会、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山东省及部分省区民俗学会、省内外相关院校、  相似文献   

3.
对于民国时期中国民俗学史的书写,学界基本没有突破杨堃早年归纳的文学的民俗学、史学的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民俗学三阶段论。在因时应景地更强调前两个阶段并凸显1930年代初期的杭州的中国民俗学会的民俗学运动的同时,也淡化以杨垄为核心的燕京大学师生关于北平的民俗学研究及其明显的理论贡献,更不提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创刊的以传教士为主要作者群的《民俗学志》对中国民俗学的推进。这使得既有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史的书写与学科理论建构的探讨长期忽视传教士以及广义上的汉学家们一以贯之对中国民俗的书写及其对中国本土民俗学者的影响。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发生发展也就有全方位重新检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张多 《民俗研究》2015,(3):154-160
<正>"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金秋的春城见证了中国民俗学新的起点。2014年10月10日至15日,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暨2014年年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同时,作为中国民俗学会和美国民俗学会的交流项目内容之一,来自美国民俗学会的6位学者参加了年会的部分活动。中国民俗学会此次"两会"是中国民俗学在新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幕式上,第七届理事会对学会与学科发展作了回顾。第八届  相似文献   

5.
立阳 《民俗研究》2006,(3):261-262
中国民俗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新世纪的中国民俗学: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200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26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于3月31日上午进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致开幕词。秘书长高丙中代表第五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几年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会过去几年在实体化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学会副秘书长萧放和万建中分别代表学会秘书处向大会作财务报告和关于修改中国民俗学会章程的建议报告。开幕式上,宋兆麟、陈勤建、高丙中以及美国葳…  相似文献   

6.
陶冶 《民俗研究》2004,(1):200-200
为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中国民俗学会于2003年11月22~23日在北京朝阳区郡王府举行厂隆重的庆祝活动,并就20年来学会的学术成就、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以及当前的重要理论问题召开了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俗学运动,自1918年初刘半农在北京大学发起成立北大歌谣征集处到现在,已有76年的历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顾颉刚,钟敬文等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成立过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杭州中国民俗学会等数十个大小民俗学组织,进行过民族民俗调查,出版过《民俗周刊》和民俗学书籍,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活动主要是在北京及东南沿海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俗学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活动遍及全国,西藏民俗学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陶冶 《民俗研究》2002,(4):198-199
中国民俗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民俗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7月15日-17日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会员出席了会议。这次代表大会是中国民俗学在新世纪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今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俗学会的创建,自1927年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历程。它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翼,继北大歌谣研究会之后,开启了中国民众文化事业的学术新篇章和中国现代民俗学与民间文学运动的新里程。它历经风雨,虬曲盘旋。7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劲吹,它花木逢春,深深扎根于中国民俗文化的沃土。1978年,钟敬文等7教授倡仪恢复民俗学科和民俗学会工作,1983年召开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0.
钟敬文主编六卷本《中国民俗史》在2006年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确定为哲学社会科学标志成果,纳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008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会议室联合主办了六卷本《中国民俗蚴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众多学者就《中国民俗史》与历史民俗学诸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民俗研究》2000,(1):12-16
继1996年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东亚民俗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之后,钟敬文教授于去年12月在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做学术报告中,再次提到“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这样一个重要的学术命  相似文献   

12.
陶立璠教授,1938年生,甘肃兰州永登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年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执教。现为中文系教授,校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主攻方向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陶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近30年,学识广博,治学严谨,教学和研  相似文献   

13.
邵凤丽  王娜 《民俗研究》2009,(1):271-272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于2008年12月26至28日在天津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教授柯杨,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自来都存在民俗学史的界限、范畴与领域之争,也就是说,中国民俗学史到底可以包括哪些内容,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本文就此问题,分三个时段进行考察,在总结了各个时期“名与实”之争的特点基础上,对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今天来参加中国民俗史六卷本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回顾钟老所走过的学术人生,既感高兴,也感到沉重。我想说:钟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3年治学生涯中,对民俗学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主要靠1970年代末至去世前的这20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由钟敬、季羡林任名誉主编,黄孝通、司马义·艾买提(维吾尔族)为总顾问,段宝林、过伟任总主编的《中华民俗大典》,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化工程,需要延请广大民俗学来共同努力完成,它已纳入了中国民俗学会的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21日,全国各地的民俗学者相聚首都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展阅1983年5月21日学会成立大会时的纪念照,大家激情无限,思绪难平。时隔二十年,当年照片上在前排就座的老一辈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史学专家很多都已先后谢世,钟老离开我们也快两年了。然而,以钟老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所开创的民俗学事业,正由一代又一代新的、意气风发的学者不断地发扬光大。回顾这二十年的发展,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怀念起一代宗师钟敬文先生。  相似文献   

18.
由钟敬文先生担纲主编,萧放担任副主编的《中国民俗史》终于出版,实现了钟老生前的宏愿。这部著作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中宣部、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确定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标志成果,说明目前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学科地位得到提升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出现非物质文化保护热潮的时刻,它的出版,具有检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史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民俗学学科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5月9日,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咏青诗选》(修订本)正式发行. 《历代咏青诗选》(修订本)由赵宗福先生选注.赵宗福,民俗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青海师范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带头人等.先后出版《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圈研...  相似文献   

20.
陈益源 《民俗研究》2000,(1):99-101
一九三0年夏,周作人、顾颉刚、江绍原、钟敬文、娄子匡等人,在杭州创立了中国民俗学会。当时,子匡兄是最年轻的,他小钟敬文两岁。如今,民俗学与俗文学大行于世,创业元老,已多仙去。海峡两岸,硕果仅存者,惟钟、娄两位大师。(页一一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