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地区的“马”图案由来已久,钱币上的“马”图案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的古印塞王国时期甚至更远,(见图一)希腊化国家巴克特里亚的“马”图案钱币。印塞钱币正面一般是一位骑在马上的国王骑马像,周圈是希腊文(希腊文应当源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建立的希腊化城邦国家巴克特里亚),背面为一站立的神像,周圈为怯卢文(一种当时在印度西北部使用的文字,现在已成死文字)。  相似文献   

2.
王莲 《东南文化》2003,(2):72-75
中国画,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曾经有过它的灿烂和辉煌,同时也有过衰落和低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画的发展也必须遵循一条“穷则思变”,“变则出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指“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之路。(一)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从起源的时候起就不是孤立而自足的在发展。这种发展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因此,不同地域的相互交融使绘画艺术生命得到了经久不息的延伸。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印度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由于印度雕塑正是受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开始创作的,带着浓郁的希腊风,因此也可以把佛画东来看成是西画与东画的间接接触。从当时的中国佛雕中可以看出,希腊、罗马文化也同时随佛教而渗入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3.
戴鑫 《世界历史》2022,(1):136-151+156
族群变迁是希腊化时代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西方学界对于希腊人与埃及人是否融合莫衷一是。近年来出版的纸草文献表明,托勒密二世在税制改革中划分出了拥有特权的“希腊人”,其中隐藏了希腊化的埃及人,或可称为“特权希腊人”。然而,学界将税制改革和族群变迁分开研讨,或专注于讨论税制改革在王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或单独考察希腊人或埃及人个体的族群认同。事实上,税制改革是“希腊人”特权群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官方文书中希腊人身份登记、免税权、职业特权等构成了埃及特权希腊人的必备要素。在制造特权希腊人的过程中,托勒密二世提升了希腊人的社会地位,推进了埃及的希腊化,同时也将埃及社会分割为不同阶层,埋下了“族群”冲突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佛像起源     
《山茶》2011,(5):32-33
大多数人对“佛教”与“佛”的认识,通常源自佛寺、佛堂、佛龛中的佛像.这种”以形象教人”的传统还使佛教拥有了“象教”的别称。但在佛教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间都并无制作佛像之举。早期的佛教艺术通常以菩提树、足印、法轮等意象象征佛陀.甚至用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佛像的出现则与希腊文化的影响、希腊雕塑技艺的传入有密切关联,希腊文化统治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的”希腊化时代“,恰是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执政时期。阿育王将佛教奉为国教.向外派遣使者传播佛教.这些使者带回了古希腊对人体美的崇尚、对人体细致的观察和表现,以及他们精湛的雕塑技艺.而诸如此类的艺术思想.不可避免地对佛教徒和工匠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临近,一股希腊热正在全世界悄然兴起。而好莱坞也顺风搭车,把希腊神话中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拍成了一部众星云集的史诗电影《特洛伊》。但是影片上映后,却遭到希腊影迷的一片痛骂:“好莱坞侮辱了我们的神话!”希腊神话到底是什么样子?跨越历史长河,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众神的家园是否还能找到神话?  相似文献   

6.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罗马文明在对“东方”诸民族与文明的认知中体现出一种东方主义特征。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并且以波斯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抽象的“蛮族”形象,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关于西方文明的“它者”的话语体系。到古典时代后期,希腊人关于“东方”的“它性”的话语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亚历山大东征并为其提供合法性依据。共和与帝制之交的罗马人接受和利用了希腊人的东方主义话语以实行对东方的统治。东方主义乃是西方文明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悠久的思想与话语传统。  相似文献   

7.
“It is Greek to me.”(对我来说,这就如同希腊语。)在欧美地区,一些人士每逢听不懂别人的话或看不懂别人写的文章时,往往摇着头这样说。古老的希腊语,总给人一种深邃莫测的神秘之感。而对我来说,它优美、丰富、生动、和谐,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影响了英、美、法等多种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8.
共和国晚期至帝国初期古罗马人的希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民 《世界历史》2008,(4):35-46
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1世纪初,罗马经历了重要的文化转型,罗马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全面影响。在此转型期中,罗马人对希腊的态度非常复杂,用两分法来分析这种态度并不合适。本文从紧张忧虑、反观比较和鉴别选择三种态度分析罗马人的希腊观,认为在同希腊的对照中,罗马人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徐晓旭 《历史研究》2006,(4):148-163
在罗马统治下,希腊人虽然丧失了政治独立,但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仍葆有其传统的民族认同。这种认同的内容主要有对于自身血缘、语言、宗教和生活方式的同一性的认同、希腊人—蛮族人两极对立的观念、对于希腊化的非希腊人的认同。在内容没有根本变化的同时,希腊民族认同的实现方式却发生了若干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共性就是,在接受和适应罗马统治的前提下,将自身认同的主方向定为更加强调文化和历史传统。继后的“罗马人”和基督教徒身份认同成为拜占庭时期希腊民族认同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博》2005,(1):55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和艺术的九位神女的统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宝的收藏室。直至18世纪末,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