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凤翔县柳林镇孔家庄机砖厂于一九八七年六月取土时,在距地面1.5米深处发现一批铁铧、铧冠、逼土共十五件(其中有两件铧冠在一铁铧尖套带),现分别介绍于下: 一、铁铧:共七件,一件稍残,其它完整。形制大体相同,大小、厚度不等,最大的重八公斤,最小的重三公斤。铧正面视近等腰三角形,中间凸起有棱。后部有安犁头的三角形銎。一号铧:全长37.5、后宽41.5厘米,铧尖至两翼均长43厘米,后銎高10、厚度2、宽32厘米,重8公斤(图一:1)。二号铧:全长40厘米,后宽38.5厘米,  相似文献   

3.
丁义前 《文博》1989,(1):94-95,92
1985年陕西省汉阴县月河北滨李家台汉代遗址西北约300米处发现一古墓(图一)。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现将出土的一批汉代青铜器介绍如下: 鼎共五件,分二式: Ⅰ式四件。有盖,盖似一球面,上有三个扁条环状钮,钮顶各有一小球状握手,可以倒置。子母口,加盖可以严密闭合。长方竖耳上部外撇,耳有狭长穿孔。圆腹,圜底,三蹄足,足之横截面略呈桃圆形,近  相似文献   

4.
洛阳出土一批汉代壁画空心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安县磁涧镇里河村位于洛阳市区以西 约1.5公里。2000年2月1日,在该村砖厂发现 一座已遭盗掘、毁坏的汉代砖室墓。洛阳博物 馆闻讯后派工作人员赶赴该村,从民工那里收 回了一批属于该墓的壁画空心砖。现将空心砖 的形制及壁画内容介绍如下。 一空心砖形制 砖的质地较坚硬,青灰色,空心,形制相 同。平面呈长方形,侧视略呈亚腰梯形,剖面中 央有隔挡,形成两个长方形空穴(图一)。砖的 尺寸近同,无画的一面长64.5、宽22.7~23.5 厘米,有壁画的…  相似文献   

5.
1987年6月,江苏省句容县城南门储运公司工地出土汉代铜器8件,这批铜器系出自一个墓葬,此墓压在明代句容城城墙之下,与之同出的还有几件陶器.铜器锈蚀较为严重,有3件已残坏.其器形有甗、(?)、(?)壶、井和汲水罐、盆等,现将出土器物介绍如下.甗1件 为上甑下釜组合形.甑为侈口斜沿,腹部斜收,小平底上有四组条形孔构成的(竹卑);釜为小圆鼓腹形,圆底,釜口与甑底相结全,釜中部有一周凸棱,甗口径26.5、腹径25.7、通高31厘米(图1).  相似文献   

6.
广西藤县出土一批汉代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2月间广西藤县胜西矿场民工挖矿时,发现古墓一座,砖砌,长约4、宽约1.20米。出土铜镜两面,大的直径18、小的13厘米,铜剑一把长60厘米,铜碗两只,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27日,江西乐安县博物馆在县公安局的协助下,于万坊乡抓获一起文物走私犯,缴获汉代四系印纹陶罐一个和一批窖藏汉代古铜钱,共计691枚.这批古钱币是1988年9月间万坊乡农民在烧窑取土做砖坯时发掘到的.铜钱放置在那个四系陶罐里(陶罐原有盖子,出土时被砸破),跨年代近两千年,且保存良好,钱文清晰可辨,竟无一枚锈蚀,这在出土的古钱币中实属罕见.现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钱币,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区出土的汉代文字瓦当受长安的影响发展而来,其当面文字内容可分三类,分别是与官职地名有关的内容、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以及与个人富贵、升迁有关的市井流行吉语。不同类型的文字瓦当出现和流行的年代各有不同,第一类与官职地名相关的文字瓦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中期;第二类祈祷盛世太平的吉语文字瓦当主要为西汉中期之后产生;第三类祈祷个人富贵、升迁相关的吉语文字瓦当延续时间最长,从西汉中期偏晚至蜀汉时期甚至更晚可能都在使用。  相似文献   

9.
1981年10月,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公社鲁村社员在村北马陵山折向西的峰顶上,发现一座古墓。山东省文物局干部会同济宁地区文物局和两城公社的同志,共同进行了现场清理。此墓残存封土东西长40、南北宽24、高4米。墓室内用石板隔成四个东西向平行的石匣,各长1.8、宽0.8米。骨架已朽。最北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7,(2)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博物馆近年来在郊区旺步、河西、大圹、钱鑑等地清理了十多座东汉墓葬,出土了一批历史文物。据记载,秦始皇统一南方,梧州属桂林郡广信县,汉代为苍梧郡治。这批文物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南方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区瓦当是该区的“汉化”产物之一.西汉时期,受长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该区瓦当吸收了中原瓦当的各种因素,总体风格简洁,种类单一;王莽至东汉时期,该区瓦当发展出造型多样的变体种类,并向西南夷地区扩散.四川地区汉代瓦当的发展脉络,从侧面也反映了汉文化影响下四川地区的文化变迁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五年四月中旬,西安市文管会在西安北郊汉城公社高庙大队的村外,发现一椭圆形深坑,坑口紧在耕土层下,长约2.5米,宽约2米,周壁是沙土,坑内填有汉代绳纹瓦片、木炭、碎砖。在坑的南壁上,发现有漆器残迹,现能看到印留在泥土上的漆皮和朱红色的花纹。漆胎木质部分,已变成炭灰。漆器附近,发现有“货泉”钱币等物。经钻探后,坑的四周无夯土及其它遗迹,坑的  相似文献   

13.
14.
砖头瓦块,本来是极其寻常的建筑材料,然而就在我国,经过匠师的勤劳智慧的创造,却列入艺林,成为陶器工艺门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中国瓦当,起源于战国,汉代达到鼎盛时期。中国瓦当主要出土于陕西、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川等省。瓦当分为画像瓦当、文字瓦当、文字兼画像瓦当三种。近几十年来,四川陆续出土、收集了一批汉代瓦当。四川汉代画像瓦当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蓝田县城关镇东关村农民郑新强,在取城墙土时发现青铜簋一件,当即送交县文管会收藏。这件青铜簋,通高24厘米,口径19.5厘米,腹深10.5厘米,圈足高9厘米,重1.7公斤。兽首耳,耳下有长方珥,颈腹外部饰饕餮纹,圈足饰夔龙纹。器物完整,纹饰精美,式样庄重古朴。此簋之纹饰、体形,与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收藏的两件西周早期青铜簋基本相同(《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四》第十九、二十页)。宝鸡出土的这两件器物,一件腹颈高圈足均为饕餮纹,一件腹胫与圈足全为夔龙纹,而这两件青铜簋颈腹外部为饕餮纹,  相似文献   

16.
1990年3月,在阜阳老城区文昌阁基建工地发现一处汉代建筑遗址,并出土一件汉代瓦当,现藏于阜阳博物馆。兹介绍如下。瓦当泥质,青灰色,当面为模制成型,平整细腻。直径17 3、厚1厘米,边轮宽1 3、厚1 6厘米。瓦当中心饰一个半球形圆乳丁,周围饰2圈凸弦纹,弦纹内有18个小乳丁。弦纹外出双线“十”字弦纹,将瓦面均分成4个扇形格,弦纹顶端旁出卷云纹。扇形区域内各有一字,篆书,顺时针读为“女(汝)阴宫当”(图一、二)。汝阴即今阜阳。据《汉书·地理志》“汝南郡”条:“女阴,故胡国。都尉治。”又据《汉书·夏侯婴传》、《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汉高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南京等南方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深埋地下的六朝瓦当纷纷重见天日。这些瓦当的出土,对了解六朝瓦当的类型、时代特征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缘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88年9月,山西省壶关县辛村乡村民在院内盖房挖地基时发现了一批石造像。长治市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将石造像全部收回。现将这批石造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 2000年春,在山西省盂县牛村镇后元吉村西的寺垴,耕地的农民偶然发现一批佛教造像,盂县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收归馆藏。上世纪初在附近曾出过一批5尊造像,1992年也出土过1尊造像,但都毁损遗弃了。现将本次发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在绥德县教学楼基建施工中,于地表3.8米处发现一批窖藏古铜钱,重约30.5公斤,计有四千余枚。这批铜钱全部放在一个灰陶罐内,分层贮放,大小排列有序,尚可看到串穿铜钱的细绳痕迹。因窖藏地势较高,土质干燥,故铜钱出土后虽然锈迹斑斑,但字迹仍清晰可辨。经过拣选,共清理出了各类古钱八十五种。从年代顺序看,有西汉的“四铢半两”和“五铢”;有隋文帝时的“开皇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开铸的“开元通宝”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