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艺是由多种曲目所组成的一门艺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中流行于我国东北的东北大鼓已具有200多年历史,早期主要在乡村流行,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在流行地人民的娱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曲本和音乐也影响了其它艺术。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
王英 《神州》2012,(25):22-23
中国民间曲艺艺术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但是多数民间曲艺艺术当下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曾经有人对中国曲艺作过忧虑式的诊断,认为曲艺消亡将成为不争的事实。究竟我国曲艺艺术发展的前景如何?是作为古老艺术的化石展示在艺术博物馆之中,还是象重绽新蕾的枯木继续摇曳在文艺殿堂之上?这当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如今,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曲艺已经有着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持续蓬勃发展的可能。本文通过研究福州评话艺术当下的危机与困境产生的原因,试图从福州评话植根的语言文化土壤、表演实践中的人际交流互动以及继承创新的角度激活评话艺术的细胞,积极探寻福州评话发展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项目中国赫哲族伊玛堪说唱Hezhen Yimakan Story-telling伊玛堪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据现有资料,它最迟在清末民初就已经形成。伊玛堪歌手深受赫哲族人民喜爱,赫哲族人尊之为"伊玛卡乞发"。伊玛堪对于中国东北赫哲族的历史记忆和世界观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伊玛堪的内容以赫哲  相似文献   

4.
温州鼓词是浙南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最大的曲艺形式,是温州地区民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艺术之一,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温州鼓具有浙南曲艺传统的标志性文化的文化地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两个身份,找出温州鼓词的传承现状的困境是保护鼓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中国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是五花八门的曲艺艺术,还是丰富多彩的节庆礼俗,这些都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我的家乡象山是中国的渔文化之乡,象山剪纸是其中极具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当今与时俱进的时代,需要象山剪纸在保留传统、突出特色的同时,寻求创新,上下求索,走出一条兴盛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创 《湖南文史》2012,(8):66-66
现如今东北二人转炙手可热,成了东北人的招牌,但在东北,还有一种艺术形式,比二人转名气更响亮、历史更悠久、技术含量更高,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赫哲族的说唱艺术伊玛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7项。申报工作始终在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黑龙江省共有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鄂伦春族摩苏昆、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依玛堪、桦树皮制作技艺、东北二人转和东北大鼓等9个项目入选。  相似文献   

8.
埇桥马戏     
正埇桥马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壮大,是历史悠久的杂技艺术。从马背上的武艺、杂耍,到动物的展演、驯化,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埇桥马戏成为宿州市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埇桥马戏文化底蕴深厚,融入了地方戏曲曲艺、民间艺术、历史文化以及优秀的外来文化等。2008年,埇桥马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9.
扬帆曲海独树一帜──东北大鼓表演艺术家霍树棠宫钦科东北大鼓是形成、流行于东北的鼓曲艺术,霍树棠是东北大鼓的著名演员,早在二三十年代便蜚声曲坛,闻名遐迩,然而他的家事和所走过的曲折的艺术道路却鲜为人知。霍树棠于豆901年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城东陈三家子村...  相似文献   

1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艺术占多半 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根据联合国和我国相关文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为五类,民间艺术是其中的一类,但由于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有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等多种表演形式,生动活泼,很有情趣,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受重视。  相似文献   

11.
山东快书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度风靡全国,成为流行全国的新曲种。此前虽然有众多的民间艺人从事这种艺术样式的演唱,却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这种曲艺形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彦 《文物世界》2006,(6):68-69,74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共有518个项目入选,其中32项为山西省所有,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术和民俗等8项内容,是山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是山西文明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民族曲艺.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民族丈化的一个组成部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蕴含着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和高度智慧。苗族曲艺嘎百福,就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流传远久而广泛的民族曲艺。这种苗族兼说兼唱的曲艺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而且,在祖国艺术的百花园里,嘎百福就像盛开在苗岭的山花,令人动情,为人喜爱。一、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的历史背景苗族曲艺嘎百福形成于何时.因为苗族无文字,没有记载而无法考证。但从嘎百福的说唱内容来看…  相似文献   

14.
四川竹琴,又叫道情或道琴,是四川和重庆民间以唱为主、说唱故事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既是四川曲艺唱曲艺术的代表性曲种之一,又是四川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竹琴,尤其是“扬琴调”的贾派竹琴,曾经是四川曲艺界的瑰宝。“扬琴调”又称“成都派”,创始艺人贾树三(1894—1951)是近百年来四川最有名的竹琴艺人,名列成都锦春...  相似文献   

15.
徐和平 《神州》2012,(9):107
曲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为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的贡献。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艺呈现出了衰落之势。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将曲艺做大做强,以期能够为曲艺再现辉煌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201 1年6月1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和文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  相似文献   

17.
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明末南京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最主要的乡土曲艺,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在早期历史上曾有几十个曲种。这些曲种和曲艺艺术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以及大小兴安岭和白山黑水间的当地居民与外来齐鲁燕赵的移民与被流放这里的流民,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精神,在广阔的黑土地上,我们既可以听到走屯串乡的曲调高亢粗犷、豪爽刚健、充满乡土气息,用黑龙江地方语言演唱东北大鼓,走进北大荒的对口莲花落,唱遍村屯和黑龙江老乡炕头上的二人转,走进市井茶肆酒楼和小剧场的评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民间说唱曲艺中,相声是一种笑的艺术,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的“俳优”和唐代的“参军戏”,大约在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形成了独立的曲艺种类。相声源于民间说讲笑话和口技摹拟表演等艺术形式,来自民间,扎根生活,涌现出“像声”(口技)名家郭猫儿,以及传承至今的《八猫图》《猫蝶图》等经典相声作品,这是中国猫文化在相声艺术中的生动体现,同时相声艺术又为中国猫文化史增添了幽默快乐的一章。  相似文献   

20.
温州鼓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声和 《古今谈》2002,(1):39-40
温州鼓词,是流行在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在温州的民间是很富有生命力的,几百年经久不衰。现在,虽然现代的艺形式很多,但温州鼓词还是在人民的心中扎下根,各地的老人亭里、个体的修车摊上、小馆里都播放这种用温州方言演唱的曲艺。它还通过现代的制作手段,制成光盘,传到国外去,在海外的温州人的中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