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英语“写”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该抓纲靠本,利用所学课文范文,提高日记的写作。比如“Thomas Edison”我们可以学写自己。写老师或写其他人,利用课文出现的可以借用的句型和词语,做模仿句式的日记写作训练“Wei Han's Busy Day”,“A Pape from Ling Feng's  相似文献   

2.
每每翻阅这些发黄的日记本。当年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又浮现在脑海里。如今我已是垂暮之人,而日记却让我一直停留在那个时代。  相似文献   

3.
高峰 《百年潮》2013,(10):47-49
在电影《拉贝日记》中有她的影子;在哈金的小说《南京安魂曲》中有对她的描写;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中,有她正义的呐喊;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风月女子们危难时刻挺身救士兵的感人故事,真正幕后导演是她;她用滴血的笔记录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把金陵女大改成难民收容所,挽救了上万条中国人的性命。在那血雨腥风的时刻,她是当时全南京城难民心中的观音菩萨、神的使者。在  相似文献   

4.
感动     
虽然做杂志很累,虽然杂志出版前需要字斟句酌的修改和没日没夜的加班,但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我们坚定地走下去。这种力量来自于读者,来自于对读者形成影响力的杂志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更来自于支撑红色中国历史的那些  相似文献   

5.
感动     
我最怕将速写稿交给老师,因为他那犀利的目光和那句刺心的话:你的画过于随便写意,很空洞不细致。这话长久地回响在耳畔,再夹杂着其他同学的窃笑,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次写生也许是一次转机。那天上午,空中有片片白雪飞扬,令人惊喜,我挑选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准备速写雪花落下的美景。  相似文献   

6.
感动     
我不知道感动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因为亲人们对我的爱让我好生感动。我自小就不爱喝纯牛奶,只对酸奶情有独钟。记得有一次,我发现酸奶没有了,就打电话给妈妈,让她带一箱酸奶回来。谁知天公不作美,傍晚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以为妈妈不会再为我买了。这时,门铃响了,只见妈妈怀里紧紧抱着一箱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酸奶站在门外,浑身都被雨淋透了。那一刻,我感动极了。感动,顺着酸酸的牛奶流入我的心房。  相似文献   

7.
感动     
感动是什么?是老人跟角的一滴泪水?是孩子嘴边的一丝微笑?还是你指尖那一阵不由自主的颤抖?我想,对于感动,没人能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吧?但有一点我却知道:自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感动便与我们同在。它像一股温泉,流淌在每个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之间,营造出温暖美好的生活。我本不是一个太在意感动的人,可是一年前那个冬天的早晨,却让我的心中激起了汹涌的波涛,至今仍无法平息。那天早晨,我有事要去奶奶家。天很冷,我裹着羽绒衣还是止不住地颤抖,到了奶奶家时,我的手已经有点僵硬了。轻轻地推开院门:院子里很静,白亮亮的阳光照着硬梆梆的四合院,更给人一种刺骨的冷。我裹了一下衣服,径直地走向了奶奶的房间。就是开门后的那一瞬的景像,给了我至今都难以名状的感动。  相似文献   

8.
感动     
这次雪灾让我最感动的是人民,特别是在抗灾第一线献出生命的那些人,和他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镇定、勇敢和牺牲的精神。我们抗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9.
乐嘉藻《辛亥日记》是辛亥年贵州政治、社会及士绅生活的实录,如革命前并没有社会动乱,革命时也是政权和平移交,没有出现流血事件。这些记录有别于以往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感动万隆     
回顾周恩来的"外交路线图",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是难以忽略的一个坐标。1955年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抵达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开启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没有周恩来,万隆会议便不可能成功。"已故万隆会议秘书长鲁斯兰·阿卜杜加尼,生前曾这样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1.
鲁迅日记     
几则(1917年)周作人应聘从绍兴来京任教,鲁迅十分关切:3月7日,上午寄二弟信,附旅费60……4月l日,夜二弟自越至……谈自深夜方睡。2日,同二弟至益昌午饭。7日,同二弟游留黎(琉璃)厂。9日,夜与二弟同往伯铭先生寓……15日,……至青云阁饮茗归。22日,午同二弟往广和居饭。5月6日,上午同二弟位留黎厂,午同往益昌饭。5月12日,上午就首善医院。此时,周作人出麻疹。5月13日,延D,Crimm诊,云是瘖子。这期间,鲁迅连续数日告假陪周作人看病,并给作人妻羽太信子去信报告病情,待作人病情好转后……6月10日,下午同二弟往升平园浴…  相似文献   

12.
巴苏日记     
巴苏日记宋桐欣50多年前,印度友人巴苏大夫随印度国大党派遣的"印度援华医疗队"远道来华,支援中国抗战。巴苏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医疗队在1938年至1940年间来华活动的经过。这是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和支援的记载,也是一份难得的有关抗战实况的史...  相似文献   

13.
达旺日记     
杨阜 《中国西藏》2013,(4):54-59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后。杨阜先生作为西藏前线工作队的一员,在藏南达旺工作了三个多月,对门巴族的风土人情和居住在边境的门巴族同胞的生活情景都有所记录。本刊特选发他在达旺的工作日记三则,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4.
夏天日记     
张佳星 《南京史志》2009,(12):26-26
从我们出生以来每长一岁就会多一个夏天,而它好像没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什么。其实夏天只是被你忽略了,如果你仔细地回想,会发现每个夏天都是丰富的。夏天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夏天是烈日炎炎的红色,夏天是阴雨绵绵的灰色。就是这些绘出了一幅夏天的日记。  相似文献   

15.
李公朴日记     
李公朴 (1900—1946),江苏常州人,著名民主爱国人士。1936年11月,他与沈钧儒等领导“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李公朴日记两册。本刊的前身《党史研究资料》在1984年、2002年和2004陆续刊登了由孙景贤、王健、贺秦华、安跃华等人整理的部分李公朴日记。此为日记的最后一部分。这些日记记载了李公朴在1937年、1939年、1946年间,反对美蒋勾结发动反革命内战和在国民党监狱中坚持抗日民主的战斗生活,对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西藏的感动     
《华夏地理》2007,(1):1-21
中国“最纯粹的摄影家”吕楠用八年时间在西藏40多个村庄完成了100余幅照片构成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他平静地记录了西藏农区日常的琐碎,散漫与温暖,让我们感觉触摸发生在山野和雪水之间一年四季的场景和情绪。在2007年2月,《华夏地理》将以大篇幅刊出吕楠这批从未在中国媒体发表过的动人影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小河日记     
2000年 12月1日 今年的雪下得格外多,到库尔勒的路面上结着厚厚一层冰,像是玻璃铺成的。我小心翼翼地开着车,整整跑了一天,夜里11点才赶到库尔勒。找到指定的酒店,已过凌晨。 头一天自治区考古所的王炳华教授打来的电话,他匆匆说:“学亮,有一个活动,想请你参加,深圳古大唐影视广告公司与我们一道要去寻找小河。” 我对着电话回了一句:“是60  相似文献   

20.
初中日记     
本文作者生于1955年,现任河南大学校史馆馆长。作者于1969年9月升入开封师范学院附中西校。在校期间,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初中生的日记,不免显得有些稚嫩,但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初中生学军、学工、学农、学文、学马列的学校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学教育的状况,也反映出那个历史时代所处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