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九四二年九月,长沙城南子弹库楚墓被盗掘,出土《缯书》一幅,后为帝国主义者掠去。一九七三年五月,湖南省博物馆对此墓进行再发掘与清理,发现一椁二棺,尸骸完整,初步定为男性。残留重要文物中,有帛画一幅,最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长沙新发现的战国丝织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省博物馆在研究整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物的基础上,对1957年在长沙左家塘发掘的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叠丝织物,重新进行了清理,发现了一批质地保存较好,颜色仍然鲜艳的丝织物,为研究我国先秦的纺织工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左家塘楚墓解放前已被盗掘,1957年由前湖南省文管会进行了发掘与清理。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在木椁的上下和周围填塞了白膏泥。由于白膏泥的密闭作  相似文献   

3.
长沙工农桥一号战国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12月在长沙市工农桥居民点工地平土方时,发现一座中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编为一号墓。墓内回填红土,夯实。方向北偏东15°,墓坑长3.6、宽2.5米。墓壁较光平。墓底有南北两条深15、宽30厘米的枕木沟痕迹。墓坑南壁中部开一斜坡墓道,坡度为42°,墓道下口宽1.62、离墓底1.9米。墓底有稀薄的白膏泥,棺椁及漆木器已腐朽,但痕迹依然存在,可以看出原有一棺、一椁及左、右、头、足四个边箱。墓内尚存的随葬品除马衔与车軎外,其余都在左边箱和足箱内出土。(图一)  相似文献   

4.
用冥币随葬,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以湖南较多。湖南、湖北战国楚墓冥币有铅、锡、泥、骨质,分饼、版、贝、蚁鼻钱形。湖南主要是铅、泥质,湖北则各种质地均有;湖南多泥版,湖北反不见版形;湖北在战国早期即以冥币随葬,湖南为战国早期到中期偏早。战国时楚国随葬冥币习俗首先产生于湖北江陵地区,再向湖南传播,湖南遂逐步发展,一直沿至西汉。战国时随葬冥币不多,湖南二千余楚墓中出冥币  相似文献   

5.
从商代开始用货币随葬以后,历代墓葬中都有货币发现;用冥币随葬,则主要流行于战国至汉代,目前见到的以湖南地区较多。湖南地区的西汉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郢称”、“半两”、“五铢”等泥制冥币。现在看来,西汉时期的这种冥币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有它发生与发展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论战国晚期楚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战国晚期的楚墓做了系统的研究.作者在广泛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将战国晚期楚墓划为楚都(江陵— —淮阳— —寿春)及其附近、长沙及其附近、原越国及邻近地区三大文化区域.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墓葬文化特色,为了解战国晚期中国南方的文化格局提供了考古学上的佐证.在器物研究方面,文章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战国晚期楚地文化遗存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具有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略论鄂东战国楚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东部的战国楚墓,早在五十年代就有一些发现。由于只有少数的墓葬资料发表①。而武(汉)大(冶)铁路发掘的一批资料尚未整理编写,因而多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的战国楚墓了解甚少。1983年先后发表在鄂城发掘的三十座楚墓②、黄岗发掘的五座战国时期楚墓③,这些资料的报道比较详细,并对年代分期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使我们对鄂东地区战国墓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我们在江陵和当阳已经发掘了近二千座楚墓,它与鄂东地区的这些战国时期楚墓的文化特征有一定差异,本文主要以鄂城和黄岗两地的发掘材料为主,对鄂东地区的战国楚墓的分期、分类、文化特征等谈点肤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楚墓帛画、镇墓兽的魂魄观念郑曙斌楚墓随葬帛画、镇墓兽,是楚国特有的葬俗,反映了楚人宗教观念和信巫鬼心理。这些图象、物象奇谲怪诞,今人的释读也难以略同。并非哪一种释读是唯一答案,而各种释读有助于我们从更多的角度去观察它们。本文试以周至汉代文献中提到的魂...  相似文献   

9.
1985年7月,陕西省旬阳县雪茄烟厂基建工地(县城北1公里)发现一座战国楚墓,我馆派员进行了清理。墓葬因破坏严重,形制已无法看清,可能为竖穴土坑墓。获得铜器、玉器及陶器共十余件。  相似文献   

10.
陶治强 《文博》2009,(3):17-22
安徽江淮地区近些年来陆续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墓葬规模大小不一,随葬品多寡有别,丰富而又特点鲜明的楚国墓葬为揭示战国晚期这片地域的文化面貌,历史概况提供了价值不菲的资料。本文从战国楚墓在江淮地区的分布、形制特点着手、浅谈了墓葬呈现的几个特点及反映的社会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11.
长沙楚墓出土的漆器,不仅是数量多,保存很完整,而且在制作技术上能够显示当时漆器手工艺一定的成就,是研究楚国漆器的珍贵资料。本文综合几年来楚墓出土的完整漆器形制、质地、制作方法及纹饰诸方面分别作一介绍:漆羽觞:左家公山15号墓出土四件,杨家湾六  相似文献   

12.
上蔡县砖瓦厂位于县城西四公里的卧龙岗西侧,上蔡至西平公路在厂门口通过(图  相似文献   

13.
孝感黄土岗战国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土岗战国墓地位于孝感市城南约10公里处的三汊镇涂店砖厂,西临澴水。墓地在一椭圆形台上。台地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500米,高出四周约1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为砖厂取土场。1991年孝感市曾配合工程清理战国时期土坑木椁墓5座,编号M1—M5。京珠高速公路从台地东部穿过,1998年7月对京珠公路经过地段及附近进行了勘探,对已暴露在外的一座墓葬进行了清理,编号M6。现将发掘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6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方向270°(图一)。(一)墓坑及填土墓口因砖厂取土破坏,西面的椁盖板局部被铲掉,…  相似文献   

14.
南阳市彭营砖瓦厂战国楚墓南阳市文物工作队1988年7月,南阳市卧龙乡彭营砖瓦厂在推土中发现一座古墓,市文物队接到报告后即派人去现场调查和清理。一、墓葬形制此墓为长方形土坑坚穴木椁墓。墓口由于取土而被破坏,墓内填土为黄、褐、红色花土,经过夯打,土质坚硬...  相似文献   

15.
吴辉 《江汉考古》2008,(1):90-95
从学术史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沙楚墓一直对楚墓、楚文化、楚国历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就墓葬本身的研究而言,长沙楚墓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作为楚文化区小型楚墓断代的年代学标尺,而楚墓的年代研究是一切相关研究的基石。本文就学术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对长沙楚墓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逐一分析,找到了导致湖南(长沙)楚墓年代认识错误的症结所在。笔者也将再以专文探讨长沙楚墓年代以及相关历史专题。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四年发掘的平乐县银山岭一百一十座战国墓,出土了包括铜、铁、陶、玉石等不同质料的文物一千零四十四件,为历年来广西战国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收获。这批墓葬及众多遗物因反映出独特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多年来一直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所瞩目,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关于这批墓葬的国属,是涉及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相当有影响的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17.
继1985年7月1日在陕西省旬阳县雪茄烟厂基建工地(旬阳县城北1公里小河北)首次发现战国楚墓之后,1988年3月25日和4月2日,又连续在同一地点发现两座战国楚墓(编号为旬阳2号楚墓、旬阳3号楚墓)。这两处楚墓均系施工中无意发现的,墓室毁坏严重,未能进行科学清理,仅将现场获得的遗物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8.
丁兰 《华夏考古》2004,(1):37-44
文章通过对战国末期楚墓随葬陶器的研究 ,依据陶器组合及器形的差异 ,将该时期楚墓划分为五个区域 ,认为各区域在保持总体特征的一致性的同时 ,区域性特征也是明显的 ,并对各区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世民 《江汉考古》2003,(3):91-93,79
本文评述现已发掘的东周列国墓葬中占大多数的楚墓的研究发展情况,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出版的河南信阳长台关、淅川下寺,湖北当阳赵家湖、江陵望山、雨台山、九店,以及湖南长沙近郊等7部楚墓发掘报告的学术价值。其中尤其对2000年出版的《长沙楚墓》一书,作了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江陵楚纪南城北垣水门外的朱家台,不但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而且是一处东周和明代的墓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90年冬对该地的发掘中,发现了两座具有打破关系的小型楚墓(图一),编号分别为6号(90·江·朱 M 6)和7号(90·江·朱 M 7)。现将这两座楚墓的资料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