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茶》2010,(6):2-2
五月.北京终于春暖花开。同事们一起上郊外踏青.压轴节目是打真人CS。 单位里有两位“军事专家”。其中一位是器械派高手.只见他:一身军版始祖鸟MultiCam迷彩.脚蹬Oakley沙漠作战靴.背挎驼峰单兵水袋.像是要去伊拉克;另一位是正经在我军“某部”服过役的前子弟兵,  相似文献   

2.
在深深的山林里,在清清的箐水旁,住着德西一家。德西家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树大要分枝,人大要分家。德西的三个儿子长大了,长大了自然就要分家。父母担心分家后儿子不知道怎样做人家,就把三个儿子喊来,先问大儿子:“你如何孝敬老人,怎样做人家?”大儿子回答:“我要盘庄稼,种出粮食来养双亲。”老人又问二儿子:“你准备如何孝敬父母,怎样做人家?”二儿子回答说:“我要做生意,找回钱来赡养老人。”最后,老人问三儿子:“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忆在苏州日     
陈烨 《风景名胜》2011,(5):16-16
明代李流芳在《虎丘有九宜》中说,游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我们的这次踏青便是在绵绵的细雨之中展开的。我记得有这么一首诗“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到了苏州不能不去虎丘。  相似文献   

4.
春游与健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们喜欢春游。春游又叫踏青。早在唐代,杜甫就写过“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佳句。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寻春、探春。春,给人们增添了无限生机和乐趣。  相似文献   

5.
阿昌族青年的恋爱和结婚仪式独特而又有趣。阿昌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大多是在赶街和节日里互相认识的。开头,小伙子问姑娘;“有亲人家,叫什么名字?”姑娘回答:“我的名字不好听,爹妈叫我××。”如姑娘对小伙子有好感,就会反问:“有亲人家,把你好听的名字说给我听听吧!”阿昌族严禁同姓通婚,双方一听说不同姓,心里很高兴,小伙子就会找话讲:“有亲人家,买得什么好东西?”姑娘笑眯眯地回答:“穷人家的姑娘,什么也买不起!”小伙子说:“哎呀!你真是千张嘴万句话,见到我们穷人呀,装得比穷人还要穷!”姑娘说:“真人面前不说假,假人面前不说  相似文献   

6.
《华夏地理》2008,(5):305
生活在纷繁嘈扰的都市.大多数时间.“绿色”都停留在人们对环保的呼吁和向往。“偷得浮生半日闲”.踏青归来.你还让那些记录美好时刻的图片仅停留在数码相机里吗?爱普生全能战士CX9300F帮你解决!它开放了PictBridge接口,支持多种存储卡.2.5英寸超大LCD液晶屏.无需劳烦电脑,直接连入数码相机便可进行照片输出。DIY制作照片.自己动手打印.用绿色装点家居.将是踏青之外又一妙趣横生的乐事。作为全能达人.CX9300F已不仅仅是爱普生“活的色彩”另一代言.在打印,复印,扫描,  相似文献   

7.
在日语里“部落”的来意与“村落”相同,即指几户或几十户人家聚集的地方,但在近代日本史上“部落”一词又有其特殊含意。在江记时期的身份等级制度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被称为“贱民”,而贱民又有“秽多”和“非人”之分,这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社会上有一个时期把国民党复兴社叫“蓝衣社”,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名称,蓝衣社不过是一种拟议和设想。刘健群曾经不止一次同大家说:将来所有组织成员家属,都要住进“复兴新村”。我们计划要在全国各大都市修建“复兴新村”,不但每个成员家庭都有宽敞的住房,而且要在新村里设有托儿所、学校、图书馆、影剧院、简易工厂、医院、商店和其他生活服务设施。组织成员的薪津三分之二、至少一半拨给家属,我们可以一心为工作,无后顾之忧。所有成员的服装衣着,也都统一制发,人家意大利用黑色,我们可以用蓝色……这些设想在组织内部几经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墓葬在何处?据《扶风县志》记载:“汉伏波将军马援墓,在县西七里伏波村.”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趁阳春踏青之机,去拜谒千古名将马援的墓冢.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民间,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于是踏青也便成了清明节的一个主题。 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里。《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他的弟子在一起讨论人生志向,孔子的弟子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小孩,到沂水去沐浴,并随风起舞,洗完后哼着民间小调,踏上归途。”  相似文献   

11.
在阿拉善,人们告诉我,沙漠里有113个湖泊,还有羊群、骆驼、寺庙和人家。在蒙古语里,湖泊被祢作“吉林”。想象中的巴丹吉林广袤荒凉、黄沙漫漫,竟然有水,这很令人惊讶。然而有水必有生命,就有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踏青去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诗里的二三月当然指咱们的农历、夏历。踏青,又叫探春、寻春,指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始于先秦,流行于魏晋,盛于唐宋。最早见于《诗经·溱洧》中: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就是描摹上巳节青年男女到  相似文献   

13.
每到春天,最令孩子们兴奋的事情,莫过于踏青了。在都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憋闷了一个冬天,带孩子到野外踏青,想想都是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怎样带孩子踏青呢?准备充分!选择地点如果宝宝已经有能力发表意见了,他的建议也要考虑一下哟。  相似文献   

14.
《吉样信箱》编辑先生: 我是浙江省农村的居民,我们这里有个风俗,许多人家的宅子的正堂几桌下要摆放一个大石头,有的人家则把大石埋在正门的泥坪里。请问,这有什么说法吗?[编按]  相似文献   

15.
论包山简中的楚国州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州”明确地作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户编制,仅见于包山楚简,十分可贵。然而,简中有不少属于民户编制的州都冠以人名和官名,包山墓地竹简整理小组云:“其意义尚待研究”。本文将试作探索。一、州的上属与下辖包山楚简中的州下辖里,这是很清楚的,但每里有多少户人家,每州有多少里,也就是说州有多大,却不清楚;州的上属也不明确。这些都是应该首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71年3月,作为一名富农子女,我被生产队长“挑选”到远离老家70里的“下川东”(今渝东)奉节县犀牛冲修水库。那时,中国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运动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正火热的一年。成分不好的人家,理应到那些最苦最累的地方去接受劳动改造。作为生产队唯一一户成分不好的人家,我这个“富农子女”理所当然成了生产队长“挑选”的首要人选。  相似文献   

17.
潮汕地区的凤凰山区,是畲族的祖居地。元末明初,潮汕地区的潮安、海陆丰、潮阳、饶平、惠来等县,都有畲户人家。明地方志书记载,在潮汕七八千里“百越”杂居地中,“有土畲人居住”。这些畲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独特的风俗,“畲户男女皆椎髻、箕踞、光足而行,依山而处,常扶弩矢,射猎为业。”  相似文献   

18.
晓明 《贵阳文史》2005,(6):45-47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城东8公里处,此地至今仍完好保存着120多幢明清的古民居,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荣列“国保”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由毛泽东兼任校长,彭真是副校长。 一次,彭真问毛泽东:“人家的学校都有个校训,我们党校要个什么样的校训啊?”  相似文献   

20.
当你从省城西宁前往互助土族自治县踏青访古,出门远足时,必然要经过宽阔平坦的"百里长廊"——沙塘川(古称沙棠川)。暮春时节,这里已草长莺飞,林木葱茏。尤到盛夏七月,再遥望沙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