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挖掘培训潜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东杰 《攀登》2012,(2):42-45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实施的背景下,培育和提升农民政策敏感性显得迫切而重要,必须多方面培育和提升农民的政策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王星亮 《沧桑》2014,(4):130-131
农民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而教育又是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和保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不够、国家缺乏健全的农民教育体系、政府忽视对农民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政府缺乏对农民市场理念的培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相应的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宋学勤  杨越 《史学集刊》2022,(1):98-105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不仅是以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下乡"的过程,也是改造农民传统思想、形塑与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新农民,进而完成"思想下乡"的意识形态社会化的过程。在农业机械化的实践中,国家将对新农民的塑造嵌入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以此整合农民思想观念、强化农民的集体观念、激发农民的主体观念、培养农民的科技观念,从而塑造了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有文化、有全面才能"的社会主义新农民。这一历史进程对"十四五"时期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对农民思想的正向引导,以及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均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为唤起广大农民的觉醒和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力量,中国共产党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名义,于1924年7月至1926年10月,在广州先后开办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这是广东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步骤,为以后广东农民组织自卫军和农民协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农民观既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也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借鉴孙中山农民观的基础上,在农民建设主力军观、农民生产力动力观、农民全面利益至上观、农民共同富裕观等方面对孙中山的农民观增添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实现了对孙中山农民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塑造新时期的新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要求和最终目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既要尊重农民、扶持农民、服务农民,又要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提高了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度评价中国农民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地位,是毛泽东农民思想的核心,也是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的最具创造性的论断。一、"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有80%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农民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度评价中国农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职业分化与流动是必然的、长期性的。而影响农民职业分化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是关键。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不仅可以带动农民分化与流动,而且在分化的过程中,又能培养农民的现代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分化;减少农民在分化与流动过程的代价。  相似文献   

11.
乡镇图书馆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该任务的完成受制于若干因素。其中,农村人力资本的弱势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现代农民培养等问题的解决形成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在人力资本的概念、投资途径、影响等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于以上难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该任务的完成受制于若干因素.其中,农村人力资本的弱势状态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现代农民培养等问题的解决形成了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在人力资本的概念、投资途径、影响等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于以上难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陇南市生态环境多样,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发展条件得天独厚。陇南市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形势良好,但是存在着产业布局、资金投入、农民素质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陇南特色农产品持续发展的对策,即调整产业布局、开拓资金来源、提升农民素质培养专业化的生产经营队伍等。  相似文献   

15.
对乡村环境治理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登》2016,(1)
农村环境治理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可靠保障。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污染治理基础薄弱,农村环境质量恶化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当务之急是必须加大治理力度、科学规划等有效措施,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水平相对低下,这一现象的存在既有封建传统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村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深层次原因。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多渠道来努力探索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建发 《攀登》2001,20(3):75-76
实现农村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立法滞后、农民素质不高、执法难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在加快农村立法进程、提高农民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和维护执法公正等方面做出最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对解决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和实践者,发挥着实践主体作用。桂北少数民族山区农民的实践性主体作用还比较薄弱,不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其原因在于农民的整体素质较低,较高素质人口大量外流,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协调好人口外流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并积极培养各种农民组织。  相似文献   

19.
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攀登》2006,25(5):14-17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决定性力量。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要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建设新农村中去,就是要以农民为主体,不仅关注、关心农民,更要塑造、发展农民,把农民塑造成权利的主体、责任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并提出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培养新型农民服务工作的对策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