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列宁评价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他的倡导下,曾成功地实现了从11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伟大改革。这与他的人才思想是有密切关系的。王安石自成体系的人才思想,在我国古代丰富的人才思想宝库中也是不多见的,特别是他的一整套关于培养、选拔、任用、升迁人才的思想,至今还闪耀着光辉。一“方今之急,在于人才”,“得士则兴,失士则亡”——人才的重要性王安石通过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考察,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看到了社会的主要症结在于人才…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叶的王安石(1021—1086年)是一位有魄力、有作为的封建政治家、教育家。他关于人才问题的独到见解,是他进步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他的主张虽然不可能真正实现,但作为一种珍贵的思想资料,至今仍在历史文库中熠熠发光,读来意趣盎然,发人深思。一王安石认为,人才是国家的栋梁,人才得失事关国家的盛衰安辱。这是他关于人才问题的基本观点。他说:“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材论》)。又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  相似文献   

3.
郑观应(1842-1921)是我国近代史上主张“富强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的著名实业家,也是较早宣扬维新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其代表作《盛世危言》集中地反映了他的人生体验和求索精神。然而,作为一位诗人,他却几乎被后人遗忘了:  相似文献   

4.
魏源是我国走向近代社会这个历史时期的一位重要思想家。面对清政府腐败无能、日益颓废之势 ,他以大无畏的勇气率先冲破封建主义和闭关主义的牢笼 ,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主张。同时他又认为改革首先必须要有能够胜任改革重任的人才 ,“得其人则能行 ,不得其人则不能行”① 。李华兴的《魏源的人才论》(《文汇报》1 980年 1 0月 2 7日 ) ,文章从知人、用人、教人三方面论述魏源的人才观 ;杨慎之、黄丽镛的《魏源论人材》(《求索》1 983年第 1期 ) ,概括魏源的人才思想为“财与材”、“德与才”、“公与私”、“养与用” ;李汉武的《魏源传》(湖南…  相似文献   

5.
与洋务派官员相比,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将“中体西用说”推进到“道器说”,率先将变革的内涵由经济技术层面扩展到政治体制变革,是对当时洋务派官员思想局限的一个理论突破,但另一方面,郑观应仍然固守着对儒教和道教的理论核心“道”的执着追求和信仰。对道的迷信和对以基督教为核心之一的西方明的本能排斥成为以郑观应为代表之一的晚清改良主义思想家的思想特征和最后精神底线。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中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很多思想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极富启示意义,尤其是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盛世危言》一书,甚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它的价值。郑观应的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全面,涉及诸多领域。从中国女性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郑观应对涉及女性的精辟论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7.
晋国之所以在春秋时期迅速崛起,先后成就文公和悼公的霸业,其人才思想与举用制度的先进就是一项重要原因。春秋时期晋国的人才思想与举用制度对战国时代的“三晋”和秦国有很大影响,“祁奚之举”、“楚材晋用”等被传为千古佳话。一晋国人才思想述要人才思想包含的内容很广泛,在此我们仅探讨晋国统治者视什么人为人才以及如何举用人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举善选贤对于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的问题,不同时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1841—1920)是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人物,当过洋行的买办。兼任洋务官僚,又是民族资本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曾先后在英国的太古公司和洋务派举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担任要职,长期“客游四方,日与异国人相接,较早接触西方法律文化,实现了法律意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意识到:徒袭西方“皮毛”的洋务运动难以富国强兵。他以爱国自强为基础,以西法为参照系,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改良思想,并且开始涉及对传统政治法律制度进行改良的根本性问题,促进了西方法律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清末修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1842—1922),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名爱国企业家、思想家。主要代表作《盛世危言》,刊行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在当时流传颇广,影响很大。其最显著的建树,除为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立言、争取政治权利,力倡发展民族新式工商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外,就是明确提出风靡一时的“商战论”,是当之无愧的十九世纪末中国“商战论”的主要代表者。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社会慈善思想,即社会救助。一方面是郑观应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弱势群体包括流民、女婴、妇女;另一方面是叙述郑观应赈灾救荒的思想,介绍郑观应在对待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方面的看法及其社会慈善思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郑观应(1842—1922)是戊戌变法前承前启后的资产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他著书立说,倡言变法自强。特别是在成书于甲午战争前后的《盛世危言》五卷本和十四卷本中,他提出了学习西方、变法图强的构想,事实上是对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爱国进步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富强救国思潮的全面总结,并对后来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领袖康有为(1858—1927)等人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Ringo  凉夏  Juri  秋云  舒童 《世界》2010,(9):122-129
有历史的地方,也是传奇最多的地方,譬如澳门。 就连上海世博会都与它有段故事——你可知道,最早提出申办上海世博会的有识之士,正是澳门人郑观应。而他抒写的《盛世危言》。更是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思想巨著。  相似文献   

13.
王杰 《岭南文史》2002,(3):6-16
关于郑观应的研究,从1921年到2001年,出版了文集两部,论著3部,发表了论文160余篇(含澳门版《纪念郑观应学术研讨会文集》所收论文,台湾地区及海外未计)。如果说此80年的论作是“厚积薄发”的话,那么,2002年“纪念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讨论会”便可谓是花果琳琅、令人欣悦了。  相似文献   

14.
伍国 《岭南文史》2005,(4):41-44
伴随着反复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内部动荡的中国近代历程,其实也是一个中国人民族国家观念逐步形成、发展,和深化的构建过程,作为沿海口岸商人,实业家和启蒙思想家的郑观应该(1842-1922),不仅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倡导者、实践者,更加是晚清中国知识界世界和民族国家观念产生根本巨变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思想的主体部分确立于19世纪中后期的70和80年代,介于19世纪中叶魏源的初步介绍和后期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激进变革思潮之间,是一种相对温和、理性的思想。本文拟对郑观应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作粗略探讨,借以管窥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脉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郑观应(1842—1992)同近代许多著名的买办商人及改革派人物如唐景星、徐润、孙中山、容闳一样,都是广东香山人,这是中国近代最早与西方接触的地区之一。郑观应幼读诗书,且曾一度参加考试,惟“年十七,小试不售,即奉严命赴沪学贾,从家叔秀山学英语”。秀山为一买办,观应旋入英商宝顺洋行供职,宝顺倒歇后,仍留沪经商,历任和生茶栈、和生祥茶栈、公正轮船、荣泰驳船公司等职,皆与洋行业务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仅仅维持了三个月,但是孙中山先生在组织政府、选拔人才的过程之中所提出的思想、原则、策略和方法,至今仍有教益。如何用人,这无疑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早在一八九四年,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人尽其才”的用人思想。并将此列为国家富强之本的四项原则之首。孙中山说:“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①他还进一步指出了清王朝在用人方面的弊病:“今使人于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长,则虽智者无以称其职,而巧者易以饰其非。  相似文献   

17.
正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轮船招商局则是当时中国航运业的翘楚。本文主要揭示郑观应在轮船招商局任职期间对于外资企业、外国管理与技术的态度与对策。一郑观应在进轮船招商局之前,就已经从外资企业那里积累了不少相关企业管理与商战的经验。1859年,郑观应通过他的姻亲曾寄圃和世交徐钰亭、徐润等人的关系,被介绍到当时第一流大洋行——上海宝顺洋行工作。1873年太古洋行创办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与梁启超、经元善——兼评其对戊戌变法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中,郑观应虽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著称,但是严格地讲,他只是一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理论家、思想家,并非改良主义实践活动家。他的改良主义较多地表现在口头上、笔墨上,一旦变法来临,却畏葸不前,置身事外。他诬蔑康有为为“叛逆”,向盛宣怀密告正在追捕中的“奉旨要犯”梁启超、经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人才思想可以扼要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尊重人才”是邓小平开展工作的一贯思路“;人才难得”是邓小平治国兴邦的求贤呼声“;德才兼备”是邓小平选拔人才的标准所在“;任人唯贤”是邓小平强调的根本用人机制。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观应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产生过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他批判残害女性的陋习,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主张兴办女学,学习内容以传统女学为主,兼备西学。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郑观应始终无法跳出旧有思想的桎梏,对女子教育思想的认识上还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