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6,(1)
唐代墓葬中发现的体貌特征明显为胡人的伎乐形象反映了唐代乐籍制度下一个构成复杂、生活形态多样的边缘群体。这一群体凭借高超的乐舞才能在唐代从宫廷到民间的乐籍管理体系中呈现出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上的多层级关系,他们带来的西域各国乐舞技艺精华与唐代社会文化风尚相结合,生动诠释了唐代"礼乐治国"理念下胡乐胡舞的传播与融合过程。然而,这一群体在融入唐朝社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文化冲突使他们的生存状态有了些许尴尬。  相似文献   

2.
郭迎春 《丝绸之路》2012,(22):24-26
本文通过对《周礼》中乐舞职官的整理,追述周人的乐舞教化制度,列举周人乐舞职官设置属员、级别及主要职掌的范围等,分析乐舞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意义和文化观念,肯定了《周礼》乐教的积极意义及其超越历史时代的进步性,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宫廷及民间乐舞演艺的发展变化做一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汉唐时期,沿着那条黄金大道而来的,除了璀璨的珠宝、馥郁的香料外,还有热烈欢腾的乐舞。龟兹舞、胡旋舞、拓枝舞、胡腾舞……大江南北,宫廷民间,无一不被强劲的胡风乐舞所吹拂。而那急速的旋转、刚劲的腾挪跳跃,和华美妖娆的服饰妆容,则强烈冲击着这个古老帝国关于身体语言、关于美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翟晓兰 《文博》2010,(3):32-37
舞筵作为外来之物出现在胡腾和胡旋舞表演场景中。考古资料显示的唐代舞筵与文献资料的相关记载大致对应,因描写对象与范围所限,舞筵与胡腾、胡旋舞、柘枝舞的关系并不明确,但其外来性与道具功能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渲染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文璇 《东方收藏》2024,(2):107-109
作为长袖舞一种杂技化的延伸,盘鼓舞是汉代乐舞中颇具艺术价值的典型。汉画像中栩栩如生的乐舞形象,不仅再现了时代风貌,更为汉代盘鼓舞的研究提供了图像依据和形象映射。利用图像学、舞蹈身体语言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对现有出土的汉画像石与拓片图像等实物资料进行细致考察。文章通过对汉代盘鼓舞艺术风格和身体叙事的具体研究,探寻汉画像中盘鼓舞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文化,力求还原盘鼓舞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6.
法书名画,历来为宫廷和官宦巨室所度藏,积而久之,在一些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收藏中心,并且带动文化发展,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中心,从而成为国力强盛的象征,财富和文化的标尺。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绘画收藏,基本上以宫廷收藏和江、浙、皖地区的私人收藏为两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彼此流通,或为宫廷罗致,成为宫廷的重宝巨器;或为文人士夫的清雅之赏而广被收集;或者被富商大贾猎取而成为囊中之物。  相似文献   

7.
洛阳唐代乐舞艺术初探黄新波唐代是我国古代乐舞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欣赏乐舞、表演乐舞蔚然成风。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和业余的乐舞人才,活跃在皇城禁地、官府衙门、军营内外乃至民间场所,创作出了大量不朽的乐舞作品。当时的东都洛阳,...  相似文献   

8.
云烟过眼     
赵启斌 《收藏家》2002,(9):29-34
法书名画,历来为宫廷和官宦巨室所庋藏,积而久之,在一些政治中心或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收藏中心,并且带动文化发展,使这些地区进一步发展为文化中心,从而成为国力强盛的象征,财富和文化的标尺。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绘画收藏,基本上以宫廷收藏和江、浙、皖地区的私人收藏为两大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彼此流通,或为宫廷罗致,成为宫廷的重宝巨器;  相似文献   

9.
李倩 《大众考古》2024,(1):67-72
<正>唐代墓葬壁画是唐人生活与社会风尚习俗的真实反映,作为唐墓壁画重要装饰题材之一的乐舞图,更是遍及初、盛、中、晚唐各个时期,生动再现了唐代繁盛灿烂的乐舞文化。其中,以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韩休墓《乐舞图》保存完整,器乐丰富,而且首次出现分设男女乐队及男女对舞模式,在唐代乐舞图壁画中尤具代表性。这里即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韩休墓《乐舞图》所绘乐器、舞蹈种类之考辨,所属乐部之论证,借以对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的乐舞配置特点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唐朝由于以西域诸国为主的外族乐舞大量涌入并与汉族乐舞交流、互鉴、融合,使中国乐舞迎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在墓室中绘制乐舞图既体现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为所模拟的内宅家居场景增添了享乐气氛。乐舞图中的乐舞伎或完全是胡人形象,或胡汉掺杂,或胡人形象着唐代服装;从乐器的组合来看,多以胡地乐器为主或胡汉相间;所演奏的音乐亦多具西域风格或改造过的"胡部新声"。说明胡乐胡舞与中原传统乐舞相互融合之后形成的乐舞是唐代社会流行乐舞的主流,而流行乐舞的规模又以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敦煌舞系列舞台艺术的不断成功,敦煌石窟艺术已从静止的壁画艺术再生为鲜活的舞蹈艺术。敦煌舞舞台艺术是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生命的继承与延续,这种继承与延续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壁画中多种艺术样式、多元文化并存且渐近汉化的现象,以及敦煌舞系列品种所体现出的浓郁的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内蕴,都生动地说明在敦煌艺术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深入,中国传统艺术对文化与外来艺术的融合与兼容。  相似文献   

12.
程旭 《考古与文物》2012,(3):87-101,115,120
陪葬敬陵的唐武惠妃墓石椁规模宏大,内外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其中的人物、乐舞、神兽、动植物纹带有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盛期的明显特征,也反映出墓主人的佛教信仰倾向,以及安排武惠妃葬式葬仪者的思想与感情,为研究唐代宫廷文化、宗教和文化融合等提供了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13.
纵观唐代乐舞艺术的发展,可谓异彩纷呈,百花争艳,随着唐王朝国势的日益的强盛,作为封建礼乐制度一部分的宫廷官方乐舞,其规模和气势与鼎盛的政治局面相互辉映。同时,以皇亲国戚、官僚士大夫为代表的统治阶层,亦自拥乐师舞伎,礼待宾客。西安等地唐代各个时期官僚贵族墓葬中的乐舞壁画、乐舞俑等实物资料的发现,反映出  相似文献   

14.
马慧 《丝绸之路》2015,(4):57-58
自西汉开始,随着路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古老而灿烂的西域艺术文化逐渐传播到中原地区。尤其是龟兹乐舞东渐,不仅构成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促进了宋元词曲艺术的发展,也为明清时期维吾尔族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韶乐     
徐超 《神州》2012,(4):66-70
韶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它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疆岩画中史前猎牧民族的舞蹈,有狩猎舞、放牧舞、性爱舞、巫舞、战争舞、娱乐舞等种类,其分布与形态有显著的地域和民族特征。舞蹈是原始体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体育起源的影响因素之一,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这一区域原始体育内容、形式和分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灯光渐渐地变暗,舞台上整齐坐着身穿唐朝服饰的演奏者。突然,音乐骤然响起,舞者翩翩起舞,其原汁原味的唐代宫廷风格,让欣赏者刹那间沉浸在优美的古典乐曲和舞蹈里,感觉仿佛进入到央央大唐的历史隧道中……这表演就是重现江湖的一千多年前武则天的“十万宫廷乐队”!在这如痴如醉的乐舞中,我试图拂去蒙罩在它上面的千年历史尘埃,走进这鲜为人知的“十万宫廷乐队”,去探究它千年的谜踪———武则天与“十万宫廷乐队”“十万宫廷乐队”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历史上宫廷乐队能与“万”挂边的也许只此一家。翻开中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8.
陕西彬县发掘的五代冯晖墓出士文物,对研究五代历史、考古、文化及民族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出土《冯晖墓志》及墓甬道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作进一步研究:,从冯晖及冯氏家族事迹,探讨冯氏家族的历史、传承及与在朔方一带党项诸部的关系;考释墓甬道束、西壁画、彩绘砖乐舞图像的乐器、乐舞伎,认为表现的是各有“竹竿子”、“花心”及乐舞伎的两个宋代“队舞”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霍占营 《沧桑》2013,(2):188-190
汉文化博大精深,汉代的音乐舞蹈不但发扬光大了先秦时期的艺术之美,还兼收并蓄,融汇了其他民族及外域民族的艺术精髓,彰显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以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为代表的舞蹈形式,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中华民族乐舞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芳 《丝绸之路》2013,(4):65-66
舞马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当时马戏中的一种。隋唐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空前发达,社会上习染胡风,贵族无论男女皆好骑乘,出游狩猎、打马球及舞马等与马有关的活动十分盛行。由于舞马表演是脱离了民间的乐舞,这注定它的命运必定和大唐贵族同沉浮,留存于历史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