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星堆遗址的金杖与金沙遗址的金带,准确辨识,涉及到遗址的年代、性质、王权、神权、宗教与祭祀习俗等诸多重大问题。学术界已有多种考析,许多人对这些考析又感到疑惑。本文将作出新的辨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三星堆窖藏出土玉璋之多和金沙遗址出土玉琮之精予以论证,认为玉璋为鱼凫祭南方之礼器,玉琮为杜宇祭地之礼器。这就表明,两地蜀文化是分别属于先后相承的两个时期的文化,前者鱼凫的地位是尚属于受周节制的方国;后者杜宇则不仅取代鱼凫为蜀主,而且离周自立为王。此即是这次蜀文化大转移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初,在成都市西北郊的金沙村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等大量珍贵物,其中部分器物面貌与广汉三星堆遗址二个祭祀坑出土器物相似。一时间默默无闻的金沙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来的大规模的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我们对金沙遗址的分布面积、化性质、时代以及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关系等问题已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论金沙长琮的符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勤 《四川文物》2002,10(5):15-16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长形玉琮,是辗转流传下来的典型的良渚化玉琮。琮上饰有十节饕餮纹,线条细浅。中对此作了比较研究,认为符号所象是加羽毛的冠,可能就是古书所说“皇”的象形。  相似文献   

5.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遗址、十二桥遗址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它可能是在三星堆遗址衰落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又一古蜀国政治、经济、化的中心。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玉器,是一个最为显的特征。这些玉器磨制精细、器形繁多:有玉琮、玉壁、凹刃玉凿形器、玉斧、玉钺、玉戈、玉凿、玉矛、玉人面、玉镯、玉贝及大量磨制过的“玉石器半成品”。这对研究金沙遗址出土玉器的制作技术、工艺流程及制玉工具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离娄下》所说楚国史书《梼杌》的名称来源是来自南方楚国先祖祭主的名称,古代把圆木柱称作"梼杌"并用来作为先祖祭主,后来便称记载先祖历史的史书也叫做"梼杌"。套在圆木桩上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与成都金沙木雕彩绘人头像的形制一样,本为南方古国的圆木桩形制的先祖"梼杌",其性质是用来祭祀先祖的祭主。"梼杌"是长江流域巴蜀楚地以断木做成的先祖祭主之状,而青铜立人像是木质先祖祭主的仿制品,青铜人头像用青铜做成再套在断木之上的先祖祭主。  相似文献   

7.
维微  赵钢 《华夏地理》2008,(5):176-182
金沙遗址是四川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它与三星堆遗址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里出土的玉器与相隔甚远的良渚文化惊人地相似?七年过去了,考古发掘让一座远古都邑的真实面日慢慢。浮现出来,也为谜团的解答提供了更多线索。  相似文献   

8.
从三星堆到金沙村--成都平原青铜文化研究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村所出礼器同时也是用以进行宗教活动的法器,商周时期成都平原“政教不分”的宗法制统治秩序业已形成,金沙村遗址具有典型的政教不分化特质。在今成都市西郊形成了以金沙村——黄忠村为轴心的颇具特色的聚落体系,以两为核心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从三星堆到金沙村是同一化内的两个中心间的转移,内在动力是明中心所在地环境的变迁与选择和对更为广阔的资源和财富的向往,这种中心的转移并没有使古蜀明的传统中断或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9.
通过成都金沙遗址和其周围同一时期遗址考古发掘资料的比较研究,探讨金沙遗址的时代.尖底陶器是金沙等遗址出土较多的器物之一,以尖底陶器的器形演变、特点,确定金沙等遗址出土尖底陶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时代位置.结合共同出土的其它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本身的发展规律,提出金沙遗址的繁荣期在春秋后期,其上限可能达到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距雒城西七公里,地处古马牧河两岸的二级阶地上。其化遗存广泛分布在南兴镇三星村、真武村、回龙村及三星镇的仁胜村、大埝村,遗址范围达12平方公里以上,因三星村内一段约200米长的“土梁埂”上有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形如三颗星辰,当地早有“三星堆”之名。最初在这一带地区发现古化遗址至今已有70多年。该遗址是四川境内迄今发现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出土物最精美,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化遗址。1986年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出土上千件珍贵物的重大发现,当即震惊海内外,影响全世界。三星堆是四川最重要的古化、古城、古国遗址,1988年,国务院公布三星堆遗址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1.
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黄金面罩形态相近,但尺寸相差悬殊,本对此作了探析,认为这可能与祭祀活动的级别以及祭祀的身份均有一定的关系。它们都是古蜀明繁荣时期的灿烂遗存,对了解古代蜀人的信仰、习俗、观念,以及古蜀王朝之间的兴衰更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次一金沙遗址祭祀区的出土遗物二金沙遗址祭祀区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遗物比较三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文化面貌与性质四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遗物的特点及原因五金沙时期成都平原的文化格局金沙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之后在成都平原发现的又一个重要遗址。1995年在成都金沙遗址范围内的黄忠村一带已发现商周时期的遗存,2001年在金沙村出土大批遗物,由此开始了对金沙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多年的发掘与研究已确认金沙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内含大型建筑区  相似文献   

13.
金沙遗址出土的卜甲虽不像象牙一样令世人瞩目,但因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同样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出土的卜甲破碎变形十分严重,而且卜甲都十分酥脆,强度很差。由于卜甲出土时已经严重腐朽,质地脆弱,硬度极低,这些都导致修复保护的难度增加。对此运用现代修复理念,结合传统修复技术对这批卜甲进行修复。这次成功的尝试,可为类似的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充满着神秘,其神奇的造型与图案,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有关古蜀时期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与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和神话传说,也是三星堆文化中原始宗教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大伦 《考古与文物》2003,(4):59-64,67
所谓早蜀文化,在考古学上是指分布在成都平原,其中心区域在成都广汉一带,考古学年代分期上指从三星堆遗址二期至成都十二桥文化,已发掘的遗存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两处遗址出土物最为丰富。也最负盛名,几乎囊括了蜀文化的所有物质精华。这两处遗址出  相似文献   

16.
成都平原是介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邛崃山与东部龙泉山之间的一片冲积、洪积平原,面积约9500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海拔在400—750米之间,平原周围分布有小片的丘陵,从地形上看它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境内河网密布,岷江、沱江自北向南贯穿成都平原,其宽敞的河谷地带为南来北往的古代民族迁徙、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该区域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很早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并留下了许多化遗迹。  相似文献   

17.
成都金沙遗址惊人的考古发现,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这里究竟是一处什么性质的遗址呢?现已成了备受世人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的确,古蜀人来自何方?如何进入成都平原?何时建都立国?它的政治面貌、经济规模、宗教化的情况怎样?与包括中原殷人在内的四邻关系如何?……这一连串的历史化之谜,在旧时人们眼里,同直上天际、云遮雾障的古蜀道一样,是神异诡谲,不可捉摸的。  相似文献   

19.
金沙遗址目前已出土铜器共470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35.69%。铜器数量多,品种较丰富。下面拟从铜器的类别、装饰与制作、化内涵三个方面予以介绍。一、铜器的类别 按器物学原理分类,首先将铜器分为几何形、像生形、彝盛形三大类。几何形器中按形制特点又可分为直方形和圆曲形两类,像生形中有人物形、动物形两类(表一)。  相似文献   

20.
金沙玉器制作工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 《中原文物》2006,(6):77-83
2001年发现的成都金沙遗址现已出土了2000余件玉器,数目可观,种类繁多。大量的玉器造型规整,制作精细。最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上都留下了与制作工艺有关的痕迹,其中更有一些半成品和玉料,这就为我们研究古玉制作工艺提供了极其重要而又丰富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