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孙承嗣夫妇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新校区的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在新校园规划区内进行了集中发掘,共发掘汉、西晋和隋唐墓葬100座。该工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茅坡村南,北面紧临韦郭公路。这里位于隋大兴唐长安城西南,相距约七、八公里,地势高亢,隋唐时代称为“高阳原”,  相似文献   

2.
《五代李茂贞夫妇墓》由宝鸡市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207页,约33.2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56页、黑白图版19页。定价198元。大唐秦王忠敬即李茂贞及其夫人晋故秦国贤德太夫人刘氏,生于唐末,死于五  相似文献   

3.
西夏墓葬可分为土洞墓室和砖室,砖室墓多为汉人墓,而党项人墓几乎均为土洞墓室,党项人墓代表着西夏墓葬的形制特点。西夏党项人墓的墓葬结构和葬俗,既反映了党项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唐末、佛教文化因素,表现出西夏文化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4.
李明琴 《文物春秋》2011,(5):32-35,0
2003年,为配合公路施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市文物保护单位、明兵部尚书刘体乾墓地的石刻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搬迁,共清理出被淤埋地下的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等石刻14件(座)。这些神道石刻种类较多,雕刻手法多样,体现了明代石雕艺术的风格,是研究明代雕刻艺术和官员墓葬等级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明早期功臣陵墓石刻制度主要参照了南宋时期的品官石刻制度,除了文献记载的石刻种类和数量明显反映了等级差异外,石刻的高度、石马障泥纹样、控马者的身份等都显示了等级差异。就是同一组石刻群中,文官武将石刻也是前后有序,左右有别,等级分明。  相似文献   

6.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大量中世纪以前的墓葬,其中包括被发掘者和被调查者。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未对墓葬形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广泛搜集、阅读考古学报告、论著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文化因素等研究方法,将发现的遗迹、遗物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对该地区发现的墓葬进行了形制分析及分期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关中地区发现的80余座隋墓资料,依据37座纪年墓,将隋代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土洞墓、竖穴土坑墓三大类。其中土洞墓分为双室土洞墓和单室土洞墓两类。作为墓葬形制主流的单室土洞墓根据等级可分为四型六式。并论述了各型墓葬早晚期的特点、相对应的等级关系。根据墓葬形制变化将隋代墓葬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开皇元年(581年)~仁寿四年(604年),晚期:大业元年(605年)~隋末(618年)。并讨论了莹地兆沟、封土、地面石刻以及墓葬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产业园一基建工地范围内,发掘了郑乾意夫妇墓。该墓为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出土了陶俑、陶器、铜器和石墓志等物,具有隋末唐初的墓葬特征。郑乾意夫妇墓的发掘,为研究隋唐过渡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韩家湾村以西,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光伏电池项目工程建设征地范围内,发掘了唐开元九年(721)张泰夫妇墓。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了陶俑、铜器、铁器和墓志等物。张泰夫妇墓的发掘,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研究提供了一则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安吉明代吴麟夫妇墓出土了47件(组)器物,有金器、银器、玉器、玛瑙、琥珀、料珠、折扇等,器型多样,装饰华美,工艺精湛。这批器物为研究安吉地区明代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咸阳市底张镇布里村的隋元威夫妇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斜坡墓道、三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呈"甲"字形。墓内出土有陶器、瓷器、铁器、贝壳、铜镜、铜钱、墓志等。元威隋开皇十年死于寿州,开皇十一年葬于小陵原,隋仁寿五年和夫人于氏合葬于咸阳洪渎川。  相似文献   

12.
13.
马鞍山地区发现的东晋“建元二年”墓墓葬形制较为特殊,发掘简报认为是前后室砖墓。结合该地区吴晋墓葬的发展,认为其形制为主室附加侧室,并将其与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全面考虑南方地区(长江中游和下游)平面形制近方形晋墓的时空发展,探讨两晋社会变迁对墓葬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战国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的分析,对墓葬可能存在的等级进行划分,并探讨等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根据历年来菏泽地区考古发掘的15座明清时期中小型墓葬资料整理,并与周边地区明清墓葬形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菏泽地区明清墓葬形制具有多样性以及对前朝墓葬形式的继承和延续性。出土的瓷罐、陶罐、镇墓瓦、铜钱等随葬品和大量的砖雕,为研究菏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就礼乐制度而言,南、北方地区自唐代以来就存在一定差异,墓葬形制也多有区别。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北方移民大量南迁,对南方地区的开发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对南方地区墓葬材料的梳理,发现南渡后的北方移民及其后裔墓葬,与本地墓葬之间无明显差异,多数采用南方本地流行的墓葬形制埋葬,而并未沿用北方原籍墓葬传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北方移民的"权葬"思想有一定关系,可能也与南方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边方村的隋鹿善夫妇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为斜坡墓道、五天井的双室土洞墓,平面呈“中”字形,墓葬外围有围沟环绕.墓内出土有陶俑、墓志等.鹿善北周建德五年阵亡于并州葬于洪渎原,隋开皇十五年夫人刘氏合葬于此.  相似文献   

18.
东晋南朝流行的券顶式长方形墓葬,其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原地区的洞石墓,其文化含义可能与侨居以及道教的修炼有关,那就是迁居江南的北方人士虽然死在了江南,但却始终想回到自己的故土,想乘坐上带有卷棚的"安车",躺在安车式的墓葬之中,实现回归的梦想。当故乡已经完全不可回归的时候,侨民们又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佛教和道教的方式,将墓室视作洞天福地,就地修炼超升。  相似文献   

19.
泸州宋墓石刻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宋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貌.《泸县宋墓》中的“玄武”石刻(编号2001SQM1∶13)应为“龟游莲叶”石刻.该纹饰在宋代广为流行,有延年益寿、得道成仙的寓意.合江县博物馆藏“男侍执椅”石刻形象地再现了宋代交椅的真实形态.  相似文献   

20.
江南大型土墩墓形制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依据近几年田野发掘所获得的新资料,首次将江南地区上层贵族墓葬从一般意义的土墩墓中区分出来,并就其墓葬形制的发展脉络作了详尽科学的类型学研究;由此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西周至春秋时期江南地区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