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漫长的体育发展历程中,宋代是个奇特的存在,一方面,它偃武修文,对体育事业似乎抱有某种敌意;另一方面,体育事业却空前繁荣,不但种类繁多,像打马球、蹴鞠、"龙舟争标"等,且呈现出一种全民性的势态,并发展出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倾向,各种体育社团蓬勃兴起。一个"兴文教、抑武事"的朝代,为何体育事业能够如此繁荣呢?  相似文献   

2.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诗文枕上(图一),书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按宋制,殿试当日,进士及第者得赐绿袍,因此"绿衣郎"为新科进士的代称。这一制度始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赐新及第进士胡旦已下绿袍、靴、笏(自是以为定制)"[1]。"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当是王安石回忆当年进士及第、春风得意的情景,形象地描述了北宋"榜下择婿"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1958午4月,在河南偃师酒流沟水库西岸,发现了一座墓壁嵌有杂剧雕砖的宋墓.这座墓室在发现时,墓顶已经损毁.出土器物只有瓷盘和铁铲.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四角有砖柱,柱头和补间斗栱皆为"把头绞项造",东西两壁都砌有板门和直棂窗,六块雕砖画都嵌砌在北壁上.根据墓室仿木建筑的结构来看,应该是北宋末期的墓葬.目前发现的宋金时代形象化的戏剧资料,有明晋藩旧藏的两幅南宋的杂剧画、天津市博物馆藏的宋画"龙舟图"中的水傀儡戏、天籁阁旧藏宋人傀儡牵机图和1959年1月在山西侯马金大安二年董氏墓中的杂剧砖俑和戏台.另外,1952年在河南禹县白沙宋墓中也发现有杂剧雕砖,它和偃师宋墓杂剧雕砖的时代都应属于十二世纪,比南宋杂剧画和侯马董氏墓的杂剧俑都要早一些.偃师宋墓北壁上的雕砖,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砍鲙、司炉和抱经瓶的侍女,这是供墓主人使役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剧发源甚早。在唐代,已有所谓"歌舞戏"与"参军戏"。宋代有南北"杂剧"。至金、元时期,则突破宋杂剧早期以诙谐为主的程式,而发展为以人物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这就是金代"院本杂剧诸宫调"和元曲,即元杂剧。  相似文献   

5.
程宜 《收藏家》2014,(12):83-87
<正>扒龙舟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对划龙舟、赛龙船的本土称谓。此地自古水网密布,泛舟猎鱼是当地人基本的生活技能,水上竞技和祈福活动由来已久。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番禺(今广州)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对每年端午节期间的赛龙船有"岁五六月斗龙船",主办者给全胜者赠"与状头标,张伎乐,簪花挂红"1的记载。可见扒龙舟是珠江三角洲一带  相似文献   

6.
刘慧  刘玉沛 《民俗研究》2006,(3):144-151
2001年8月,在修复岱庙西城墙马道时出土了6件刻有双面画的刻石。经专业人员清理,计有刻图14帧,内容包括《捶丸图》、《踢瓶图》、《戏鼓图》、《狮戏图》、《双鹿图》、《双羊图》等。石刻画为剔地起突,形象造型浑厚朴实。其中的《捶丸图》、《踢瓶图》、《戏鼓图》为人物图(人物均为儿童)。据初步考证,这部分石刻本来是一种石护栏(单钩栏)的构件,后因故拆除后被垒砌在了马道的底部。据出土时的地层关系及钩栏的形制特征看,为宋代遗物1。也就是说,石刻画所反映的内容是宋时儿童戏耍的情景。在宋代的古文献中,常有对儿童戏耍的文字描写,但形…  相似文献   

7.
<正>当朋友把青年画家宋崇明的作品拿在我眼前,我被幅幅生动的画面打动了。宋崇明虽出生在江苏睢宁县,但他画的却是皖山皖水,表现的却是"徽墨""黄梅调"。我很纳闷,细问才知他青年时期从苏北考入安徽省黄梅戏校美术专业。安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多少名流志士,走出了多少英雄豪杰,可谓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圣地  相似文献   

8.
北京图书馆最近收集一本"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即世所称宋拓孤本。此碑为崔铉撰文,记唐会昌三年李炎(武宗)"巡幸"左神策军事。因碑立于皇宫禁地,不能随便捶拓,当时就流传很少,自明代以来传世只此一本,至"来朝上京嘉其诚"的诚字止,为碑文的前半,(图一——五),以下全缺。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未见著录,盖此碑在北宋时即已不存,而此拓本,很可能为宋以前——五代所拓。宋赵明诚《金石录》分此碑拓本为"第一千八百六十三唐巡幸左神策军碑上"(又以小字注其下"崔铉撰柳公权正书会昌三年");"第一千八百六十四唐巡幸左神策军下"。现存上册无年款,会昌三年年款可能在下册,更可见此碑宋代就已分装两册。这一本是否即是赵明诚所藏,固不能知,但它分册装裱之旧,仍是宋代库装,却是非常明显的。此碑字大4.5厘米,有些字微有剥落,但完整的字,非常精彩。清安岐说:"锋铓棱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胡人"的概念在宋代有三种情况:一是宋人称党项、契丹或者女真等北方对手为"胡人";二是指先秦至宋以鞍马为家的北方游牧民族,其中指汉代匈奴的情况较多,并多出现在宋代文人的诗文中;三是指来自遥远异邦国度的商人,与宋代海外贸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胡可先 《文献》2003,(3):102-117
李之亮先生所作的《宋代郡守通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共九卷(以下简称《通考》),即《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京师卷)、《宋两浙路郡守年表》(两浙卷》、《宋福建路郡守年表》(福建卷)、《宋河北河东大郡守臣易替考》(两河卷)、《宋两江郡守易替考》(两江卷)、《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川陕卷)、《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两广卷)、《宋两湖大郡守臣易替考》(两湖卷)、《宋两淮大郡守臣易替考》(两淮卷).对于宋代各路统帅及知州进行了系统的考证,是宋代文献整理的一项集成性工程.该书按年代编排,使用极为方便,对宋代文史研究,其功巨大.  相似文献   

11.
故宫博物院所藏南宋僧法常《写生蔬果图卷》,纸本,纵47.3厘米,横814.1厘米,全幅画用水墨写生法,或断或续地画出了各种蔬果、翎毛、水族。这种画法,在我们所见到的宋以前绘画中,是一种风格新颖、独具面貌的作品。宋代画家,擅水墨者虽不乏人,但以水墨写意之法,描写花鸟、鱼虫而能形神兼备者,我们现在仅见到法常此画而已(图版肆——陆)。  相似文献   

12.
六朝居南京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人称"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夫子庙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之处,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两岸楼阁河中画,"长留画幅天地间"。如此得天独厚之地,成就了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六朝居茶社"(今秦淮剧场)。六朝居曾是南京最大的茶社,楼上下可放置数百张  相似文献   

13.
现在故宫博物院展出的"采薇图",绢本.(图见4页)高27.2、宽90.5厘米.有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九字,并存有"绍兴"半印.这幅画不仅是宋代伟大画家李唐晚年的代表作品,也是现存的我国古代人物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从它可以看出南北宋之际以李唐为先驱的新风格的成熟,也显示了宋代现实主义绘画和广泛流行的历史故事画的高度水平.画的内容是描写殷的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亡以后耻贪周粟,宁愿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根据史记"伯夷列传"的记载,伯夷、叔齐是殷时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和第三子.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继位;但在他死后叔齐要让位给伯夷,伯夷逃去,叔齐还是不干也相继逃避.孤竹国的人只好立中子为君.伯夷、叔齐听说周国的诸侯西伯姬昌(即周文王)统治得很好,就准备到那儿去养老.可是到达的时候姬昌已死,他的儿子姬发(周武王)正兴兵伐纣.伯夷、叔齐就叩马谏阻,武王不听.在灭殷以后天下诸侯都尊周为王,但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决心不吃周朝士地上所生长的粮食,隐居首阳山,采薇蕨一类的  相似文献   

14.
1988年7月17日,泰州西郊铸造厂基建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砖地券1块,青花碗1只.青花碗高6.7、口径14.1、足径5.1厘米,敞口,深弧腹,薄胎,口部不圆,圈足内有下突的鸡心,口沿内外分别画1道和2道弦纹,碗心画两小孩踢球,外壁画2组婴戏图,每组4人.配“(?)”形云、地皮锦,间菊、石、芭蕉.圈足内画一单  相似文献   

15.
在有宋一代,"取士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度使得寒窗苦读的人们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种天子门生的时代里,金榜题名成为一种社会向往,举子们趋之若鹜,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及第几率,而充分利用好科举参考书则是其中一种捷径,本文试图从产生的原因、书籍的种类和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科举参考书在宋代社会的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宋代的科举制度,更加全面地认识宋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马靖  五中 《旅游纵览》2012,(6):14-18
<正>"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中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只去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是多么奢侈和幸福。"《蒋勋的卢浮宫》一书中对于卢浮宫博物馆这样诗意的描绘,带给人们关于"博物馆旅游"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关于“展子虔《游春图》”年代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游春图》"是数百年来颇负盛名的一幅古代绘画,著录于元周密《云烟过眼录》、明文嘉《严氏书画记》、詹景凤《玄览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和《石渠宝笈续编》等重要书画著录书籍中。在画前隔水上有宋赵佶(徽宗)題"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八百年来这幅画历经宋赵佶、贾似道,元仁宗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刺吉,明严嵩、严世蕃父子、韩世能、韩朝延父子,清安岐、弘历(乾隆帝)等人递藏。用  相似文献   

18.
1977年秋,安徽南陵县石铺乡熊村农民在兴修塘坝时,发现了一座宋代砖室墓.该墓早年被盗,破坏严重,经清理仅获墓志一合、“清白传家”铜印一方.(见图)志盖长100,宽84、厚10厘米.阴刻铁线篆书四行12字,文曰:“宋故左通直郎致仕刘公墓铭”.志铭碑长105、宽89、厚10厘米.阴刻行书、间以大草.字口清晰如初镌.字体流畅奔放;笔法圆健遒美、且不拘一格.不失为一件古代书法艺术珍品.(见图)全文共29行606字,除1-4行和27-29行外,余皆每行22字.兹抄录并标点于下:  相似文献   

19.
宋画象石棺     
汉口中山公园里(公园管理处和剧院之间的空地上),有石棺一具,棺身基本上尚完整,棺盖后端残缺约三分之一弱,都是用整块青灰色石灰岩雕成。盖的正中刻有径寸楷书一行,文为"大宋宣和五年癸卯金紫光禄大夫孙王十三秀才寿棺"。棺身的四周都刻有画象。棺头上部刻有左右相  相似文献   

20.
1984年4月,固始县南大桥乡董营村农民在菜地整地时发现一方宋代铜印,后由县文管会征集。印面长方,有矩形直纽。印边长5.4、宽5.1、通高5.2厘米。印面阳刻篆书"□□第三指挥第四都头记",前二字残缺(见图)。印背有款,阴刻楷体,右款为"大观元年十月",左款为"少府监铸"。大观为北宋徽宗年号,大观元年为公元1107年。"指挥"和"都"是宋军队的两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