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闿运     
《文史月刊》2010,(10):40-40
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梦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闯运为名。他是被后人誉为“霸才雄笔固无伦”的晚清大才子,少负盛名,敢为直言,颇有古之狂士品性,是清末民初的经学大师、文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晚清著名诗人和学者王闿运(宇壬秋,人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为人耿直,机智诙谐。曾入曾国藩军幕,以客卿往来军中,从容讽议,多被采纳。后来,曾国藩封侯拜相,显贵异常。王壬秋一度去江宁(南京)谒见曾国藩,曾氏未立即接见,仅派使者设宴招待。壬秋笑道:“相国以我为铺啜来乎?”随即乘舟而去。曾氏听说,追而谢过,已来不及。闿运撰写《湘军志》(原名《湘军水陆战纪》),秉笔直书,对湘军将领滥杀无辜、贪暴抢掠的行径直言不讳。该志文辞高古雅健,有“唐后良史第一”的美誉。但湘军将领却大造流言蜚语攻击王闿运,欲得而甘…  相似文献   

3.
正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亲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闿运为名。王氏生性狂狷,不可一世,常以帝王之学自负,尝与肃顺、曾国藩等共事,然其一生郁郁不得志,故而辞归从事著述传教,学术存后世、桃李满天下。王闿运是清末民初负有盛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诗集》以及《湘军志》等。王  相似文献   

4.
大经师大名士王闿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末代经学大师王运(1833-1916)。他是一个死抱住圣经贤传不放的守旧派,又是一个帮忙也帮闲的幕僚政客;是一些著名书院的山长,又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大名士,言行怪诞,经历不凡,是个颇有戏剧性的人物。红袖添香夜读书王运字壬秋,又字壬父,1833年生于湖南湘潭云湖桥,自幼熟读经史,勤勉过人,在青年时代就已经薄有文名。在他南下岭南游历时,曾萍水相逢邂逅了一位红极一时的女名伶。女伶已积资数万,因厌倦风尘,有意择人而事。当时有两个达官贵人都想娶她,但她都敬谢不敏,偏偏仰慕王运的才学和文名,宁愿嫁他为妾。王娶她…  相似文献   

5.
谈高锋 《丝绸之路》2010,(10):57-58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在《哀江南赋》中作者以史诗之笔深切描写了梁朝由盛而衰以至灭亡的全过程,抒发了个人亡国之恨、乡关之思、身世之悲。这种寓时代乱离于个人哀怨的情感内容是对赋体的一次重大开拓,史诗性和自传性是它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渔父 《贵阳文史》2009,(4):34-36
光绪十五年九月五日.苏州。这天,有人约王闿运吃饭,因下大雨,轿夫不肯去,王就借钉鞋步行前往。仆人不认识路.弯来绕去,王闿运只好亲自问路.好不容易才找到,吃得也不太合心。吃完后准备到刘树棠那里坐一坐。刘是王的老朋友.时任江苏按察使。  相似文献   

7.
渔父 《贵阳文史》2009,(5):36-38
王闿运心里的疙瘩是在天津郁结的。他是从天津回乡途中经过苏州,而这次天津之行,完全不是自己预想的结果.可以说碰了个不大不小的软壁。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黄彭年在光绪八年荐举外放后.莲池书院山长一时暂缺,据王树柑说,他与吴汝纶“共荐张廉卿先生裕钊来主此席”,张裕钊和吴汝纶都是桐城派的主将。  相似文献   

8.
人不能以貌相,周妈是也。清末大名士王闿运,竟将一个相貌极丑的女仆周妈当成了自己的挡箭牌,又当成了自己的讨债人,正如章太炎先生所言:狡猾若此,岂能小觑。  相似文献   

9.
北宋王浩、王资深曾著有《方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时仪 《文献》2005,(2):279
学者一般认为"从隋唐至元明这一时期都没有方言研究的专著,"①然据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载:"王浩撰<方言>十四卷,阙."②鲁国尧先生<"方言"的涵义>一文指出"王浩<方言>乃南宋以前著作."  相似文献   

10.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经学家、湖湘礼学大师,《礼记笺》体现出了王氏鲜明的笺注特色与经世致用的礼学思想。王闿运宗郑而不盲从郑、驳孔而不废其说、有疑而不臆断、敢于提出新见并随时自证、重视经注版本文字的考订,这都是《礼记笺》笺注特色的体现。在《礼记笺》中,王闿运通过创造性诠释将其“礼以自治”的礼学思想融入古礼之中,并以时礼训解古礼、以实证去考求古礼,体现出了王氏礼学研治服务于现实礼治的主张。《礼记笺》是研究王闿运礼学及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宋书》卷72《文九王·巴陵哀王休若传》:“又未拜,出为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永嘉临海新安五郡诸军事、领安东将军、会稽太守,率众东讨。进督吴、吴兴、晋陵三郡。寻加散骑常侍,进号卫将军,给鼓吹一部。又进督晋安□□二郡诸军事。”(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第1883页)“晋安”下缺一郡名。  相似文献   

12.
传世中国古籍到底有多少种书 ?每一种书又都存有哪些版本 ?这是一个至今仍无法回答 ,且足以令我们整个民族都感到尴尬的问题。全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据说已经启动很多年了 ,但至今还很缥缈。好在多少年来就有那么一些埋头实干的人 ,陆续出版了一批断代分类的现存古籍目录 ,如《唐诗书录》、《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现存宋人著述总录》等 ,逐渐向理清家底的方向蠕动。其实实现这一目标难度最大的障碍还是清代的著述 ,数量庞大 ,超越以往历代 ,其中尤以别集为夥 ;而且在版本研究和著录方面 ,不像前代著述那样有较好的基础可以利用 ,基本上都…  相似文献   

13.
袁津琥 《古籍研究》2001,(4):104-107
桐城方氏自明清以迄晚进,七百年中,学人辈出,而尤以方以智为最。  相似文献   

14.
由吴汝纶点勘、吴闿生续成的《桐城吴先生点勘国语》中有吴闿生案语27条,涉及到《国语》文字校勘、文字通假、文字改读、语词训释、句读、时代特征、文学描写手法、韦注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辨析可知,27条案语中既有吴闿生个人的见解,也有与前人相同之处,其中有些说法颇有益于《国语》研究,但有些说法有欠妥当。  相似文献   

15.
王闿运与邓辅纶是卓有建树、领袖群伦的"湖湘派"的领袖人物和中坚力量。他们因仰慕对方诗名而结交,一生交往密切,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作为意气相投、同声相应的诗友,他们推崇选体,力追汉晋,开一派诗风,为湖湘文学增添了一道异彩。他们年轻时共寻诗径,年老仍切磋诗艺,留下许多文坛佳话。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清人《扁舟诗意图卷》,引首长121、宽34.5、画心长98、宽34.5、拖尾长463厘米。绢心设色本。60年代从北京购入,保存极佳,前有梁文泓隶书五字“扁舟诗意图”(图一),后有雍正年间二十五人题跋。原定为禹之鼎所画,现各家众说纷纭。现存意见有两种,一将其列入假画真跋,另一种意见认为此画为雍正时期无名画家所作,虽禹之鼎印章似不真,但其二十五人所作的题跋皆真。今综该画、题跋及画中人物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17.
陈见微 《文献》2000,(3):222-232
《傅子》,魏晋之际杰出思想家傅玄著.《傅子》问世后,当时就备受有识之士的赞赏.  相似文献   

18.
李灵年  杨忠 《古籍研究》2000,(1):124-129
随着祖国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科学研究也愈来愈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服务。史等学科的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大而全的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不断涌现。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研究重点已不仅只限于汉、唐等几个时期,而是逐渐向更贴近现当代的清代乃至近代挪  相似文献   

19.
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彭林《仪礼》为礼之本经,武帝时即立于学官,其学显于汉魏。然以文古义奥,复之无由,入唐即衰,注释者代不数人,诵习者寥若晨星。熙宁中,王安石废罢《仪礼》,不复立学官。古时科举分房阅卷,自此至清,再无《仪礼》之房,其学不绝如缕,版刻...  相似文献   

20.
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头摆着三巨册新买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以下简作《提要》)。近年来我已减少买书 ,但对工具书情有独钟 ,作为例外 ,仍注意购进。这是《人民日报》社柯愈春先生撰著、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全书五十八卷 ,我逐字逐句读了书序、后记、开头十卷 ,其他各卷和索引随手翻阅过 ,今据此试作评论。一我在求学期间读过数十种明清人诗文集 ,参加工作后又读清人别集 ,多少了解其史料价值。但清朝灭亡已近一世纪 ,清人别集有多少种 ?始终是个未知数。任何权威学者没有做过有把握的回答。《提要》独立回答了现存数的问题。据著者本人在《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