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藏高原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鞋子。藏族男女鞋。外观虽然很像舞台上古装戏里穿的靴子,但用牛皮做底,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也有线条、花纹,鞋帮用各色丝线或各色皮革.氆氇、金丝缎制成。人们能从一个人所穿的鞋子判断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原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鞋子。藏族男女鞋,外观虽然很像舞台上古装戏里穿的靴子,但用牛皮做底,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也有线条、花纹.鞋帮用各色丝线或各色皮革、氆氇、金丝缎制成。人们能从一个人所穿的鞋子判断出一个人的职业和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04,(5):61-64
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成的丝织品种,桑蚕丝为原料,先将本色丝经于木机上,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花纹颜色需要随意更换梭子,分区分色挖织而成,因而表现力极强,称之为“通经断纬”。乾隆盛世,国强民富,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4.
缂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缂丝是我国传统的丝织品的一个品种。它是以本色经丝,挣于木机之上;以手工把各色纬丝按花纹轮廓,一小块一小块地织成平纹的花样。因为它是用小梭子按花纹轮廓分块制织的,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当花纹轮廓碰到垂直线的时候,就留有断痕,承  相似文献   

5.
庙底沟类型彩陶纹饰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由于在河南陕县庙底沟发现这一类型的典型遗址而得名。庙底沟类型碳14测定的年代,为距今5230±100年。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发达,花纹繁多,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是考古界一致公认的植物纹,如花瓣纹、花叶纹、豆荚纹、旋花纹等(图一)。我经过多年的反复比较和研究,认为庙底沟类型的花纹并不是所谓的植物纹,而是由半坡类型的鱼纹演化而成的组合鱼纹或变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0,(5)
正沈阳故宫众多珐琅器藏品中,有一件体积较大的掐丝珐琅花觚,档案记载名为清掐丝珐琅出脊花觚。全高56.3、口径30.3、底径17.1厘米。该器分为上下二部分,可分开。上部分大撇口,长颈,下半部丰肩、束腰,近底饰弦纹一周,底足外撇,上下二部分均等分四出戟。从口沿至底自上而下,共列纹饰十二层,其中八层为番莲花纹,二层为如意云纹,二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缂丝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勇 《收藏家》2005,(5):33-40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绢物。缂丝最大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即纬丝非通棱所识,而是以本色丝作轻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的经线,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棱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采用局部回纬织制。因而在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似刀镂刻状,古人形象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称缂丝。  相似文献   

8.
几枚传世花纹钢剑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枚传世花纹钢剑的外部形态和花纹特征,并对其制作年代作了一些推测.这些剑的基本特点是表面带有自然花纹和难锈难蚀.花纹的基本形态有旋罗纹、半罗纹、斗箕纹、组丝纹、搅丝纹等;花纹的颜色有金黄色、银白色、浅灰色、褐黄色等.从多方面情况推测,它们很可能是元代生产的,最初的主人应是直接掌管花纹钢生产的政府官员.其中的许多工艺今已失传.类似的花纹钢剑以往尚未见于报道,国内学者的有关研究亦鲜.  相似文献   

9.
尊:青铜礼器。一九六五年在汉阳东城垸(附近是纱帽山)出土。高37.1、口径26.4、底径16.5cm。喇叭口,腹略鼓,高圈足。器表三层花纹:云雷纹衬地;颈饰薰叶纹,其下作回首夔龙,腹部及圈足饰饕餮纹;在主纹的凸线条表面刻划脉络以为勾勒。圈足上部有两个对称的不透空十字形镂孔。器身从  相似文献   

10.
杨志强 《收藏家》2013,(4):47-56
中国的缂丝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实用价值,备受人们的喜爱。缂丝又称"克丝"或"刻丝"。是以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雕琢镂刻的效果,且富有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织棉和刺绣,是采用"通经回纬"的织  相似文献   

11.
挑花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挑花,指一种绣花的针法,例如十字挑花(或称十字绣),即在平布上面依纱眼用绣花线逐眼扣上十字形,组成各种花纹。挑花作为服饰及日用纺织品的装饰,具有朴实、秀美、耐用的特点。挑花还有多种针法,随着针法不同,趣味各异。但都严格依据纱眼,数好针数,进行挑刺,这是挑花工艺的特点。挑花由于制作简单,容易上手,在民间刺绣中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技法应是十分古老的。现存刺绣最丰富的部分,也是挑花。  相似文献   

12.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织物。缂丝最大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即纬丝非通棱所织,而是以本色丝作经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在经线上,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梭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 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  相似文献   

13.
今天,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的博物馆里,珍藏着一种用青铜制造,平面、曲腰、一端有面,中空无底、侧附四耳、表面铸花纹的古代乐器——铜鼓。世界上生产或使用铜鼓的地方,有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燕家梁元代遗址出土现藏于包头市博物馆该罐直口,短颈,溜肩,平底。罐口至颈部绘有缠枝花纹一周,颈至肩部绘有一周菊花纹及弦纹,腹部绘一周缠枝牡丹花纹,下腹部至底绘一周莲瓣纹。口径22、腹径35、底径19、高29厘米。  相似文献   

15.
大衫与霞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会典》中多处提到“大衫霞帔”为明代贵族女性的礼服。如皇后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黄色 ,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 ,织金云霞龙文 ,或绣 ,或铺翠 ,圈金饰以珠 ,丝纱罗随用。皇妃与亲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红色 ,丝纱罗随用。霞帔深青为质 ,织金云霞凤文 ,或绣 ,或铺翠 ,圈金 ,饰以珠 ,丝纱罗随用。郡王妃冠服 :大衫霞帔 ,衫用大红 ,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 ,金绣云霞翟文 ,丝纱罗随用[1]。明代的服饰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礼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它远效周礼 ,近仿宋制 ,最后由自己定型。特别是对皇室成员、朝廷命官和…  相似文献   

16.
正敞口,圆唇,斜腹微鼓,平底,三兽足。盘内饰皮球花团寿纹,盘口边饰一周如意头花纹,腹外壁为皮球花纹。下足作兽面纹。底中间有"大清咸丰年制"二行六字楷书款。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7.
31.涂金折枝鸿雁衔绶纹银,通高9.4、体高8.7、口径20.5,流长6.2,足径12.5厘米,重865克。侈口,口沿稍外侈,圈足,口沿焊接有向上微翘的流,腹部以散点装饰手法间隔排列折枝花两朵,口衔绶带的鸿雁两只,该器以前认为是锤击成型,花纹平錾,经与贺达炘先生仔细观察,发现乃浇铸成型,花纹微隆,有修切痕迹,说明乃用剔地方式使花纹隐起,细部再经錾刻而成,纹饰涂金。内底墨书题记“甘一两”(图34)。32.涂金折枝瑞鸟纹银:通高9.2、口径19.流长6.7、足径11.9厘米,重  相似文献   

18.
秋辞 《中华遗产》2023,(10):66-69
纺是丝织中的一道重要工序,指的是将丝纤维合并加抢成丝线。转动的纺轮,也化为了“弄瓦之喜”的典故,寄托了父母对女儿的殷切期望。“纺织”,在今天是个很常见的词。它指的是将丝、麻、毛等纤维材料加工成产品的过程。而在古代,“纺”与“织”分别有不同的内涵,对应着两道紧密相连的生产工序。  相似文献   

19.
梁颖 《收藏家》2008,(3):59-64
笺纸上用花纹衬底,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染色,这在第一章里已经做过介绍,本章要谈的,是雕版刷印在笺纸上的花纹。  相似文献   

20.
正年代:明永乐。尺寸:高5.7,口径33.60,底径22.40。简介:敞口,斜折沿,菱花口,腹部外鼓,有十二折棱,平底,小圈足。内底与盘壁绘缠枝莲花和菊花纹,沿面绘小型缠枝莲花,外壁绘十二莲花、菊花等纹饰,底无釉。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